傍晚七八點,太陽一頭扎進群山裡,正是飯後納涼的時候。
重慶榮昌直升鎮萬寶村,鄉親們結隊走向村民高美家的農家小院。一張方桌,幾張凳子,一場「小院講堂」普法活動在這裡如約開講。
「借錢給別人,別人不還啷個辦?」臺下,村民們打開了話匣子。
臺上直升鎮司法所所長王曉威叮囑:「要記得打借條、找擔保人,方便日後取證。」
一問一答的互動中,法律知識從書文裡飛到了村民們「心坎上」。
「以前『大而廣、大而全』曾讓普法工作一度效果欠佳。」王曉威說,而現在打通普法工作「最後一公裡」她越來越有底氣。
王曉威的底氣很大程度上來自於「新風小院」。這兩年,榮昌以10戶以上的傳統院落為單位,吸納周邊散居村(居)民戶共同參與,並結合當地特色,建設不同主題的新型農村院落「新風小院」,探索農家院落自治、法治、德治有機融合。
依託「新風小院」,榮昌在居民小區、農家院落裡設立「小院講堂」324個。「小院講堂」吸納黨員、機關幹部、黨校教師、理論名嘴、技術專家、普法講師、「五老」等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者,通過講理論、講政策、講法律、講技術、講故事、講互助、講變化,開展基層宣傳治理工作。
如今在榮昌,一個個民居圍成的「新風小院」正演變成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結合」的鄉村治理「大院」。
直升鎮萬寶村「小院講堂」上,司法所工作人員講解法律知識。
王曉威調來直升鎮的一年多時間裡清晰見證著了當地法治工作的變化。
4月的一天,司法所裡來了前來諮詢法律的村民易大爺。說起緣由,易大爺又氣又惱。原來,他十歲的孫子玩手機玩遊戲時用微信支付充值了9000餘元,這對不算富裕的家庭而言不是小數目。
「這錢還能追回嗎?」易大爺心頭懸著一個問號。
得知情況後,司法所工作人員積極與遊戲客服溝通,並提供未成年人不當網絡消費的相關證明材料,最終幫易大爺追回8000餘元。
不久,易大爺的經歷成了直升鎮「小院講堂」的案例,一傳十,十傳百,有著同樣遭遇的唐奶奶得知後也主動尋求法律幫助,最終追回孫子的大部分不當網絡消費款。
一來二去,越來越多的村民相信「法」的力量,「小院講堂」名氣也在直升鎮打響。
在榮昌區司法局相關負責人看來,「小院講堂」有利於解決群眾法律需求與公共法律服務的供需矛盾,實現群眾需求點單與公共法律服務接單有機結合。
為加強公共法律服務在供給端發力,榮昌區在實現了全區村(社區)村(居)法律顧問全覆蓋的基礎上,還將公共法律服務的觸角延伸到小院,通過在各「新風小院」公示法律顧問姓名和聯繫方式,方便群眾隨時進行法律諮詢。
一張「成績單」顯示:今年以來,榮昌村居法律顧問參與集體經濟事項161次、規範村居經濟行為283次、可行性論證次數62次、合同籤訂和審查48份,參與調解、處理集體糾紛85件,為村級集體挽回經濟損失累計150萬元。
金杯銀杯不如百姓口碑。如今在萬寶村,遇到鄰裡糾紛、事故賠償,村民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找法律顧問來諮詢,讓小事不出「小院」,公共法律服務真真正正地打通了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更令王曉威欣喜的是:「以前村民們是事後問法,現在是事前詢法。我們村幹部、村民的法律意識提高了。」
三崇堂院落,村民自治是這裡的一大特色。
今年春節,一場「小院講堂」線上會議在榮昌三崇堂院落緊急召開,議題是暫停小院春節年會。
舉辦春節年會是三崇堂院落的一個傳統,由院落「小院講堂」議事理事會負責統籌。就在春節前,在院落理事會組織下,全院經過商議,決定自籌資金舉辦活動。可當活動資金、物品萬事俱備時,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計劃,「春節年會暫停與否」的選擇擺在村民們面前。
線上會議中,村民積極發言,經過大家你一言我一句的討論,決定正式叫停活動,整個過程毫不拖泥帶水,更沒引起民怨。
「這在以前不敢想!」三崇堂院落相關負責人回憶,以前,「三崇堂」是一個有著53戶人家的傳統農村大型院落,叫做「三重堂」,村民們對村裡的事情並不關心。近幾年,三崇堂院落推家面行「小院講堂」議事制度,把村民想要的和村裡想做的結合起來,大對面討論問題商量辦法。
就這樣,村裡的事村民們商量著幹,三崇堂村民在參與中真正成為村子的主人,「三重堂」也逐漸演變為「崇文、崇禮、崇信」的「三崇堂」。
像「三崇堂」一樣的院落在榮昌也越來越多。
榮昌設立的每個「新風小院」,都會推選3至5名有威望、有能力且願意為院落服務的黨員和群眾組成自治組織,負責院落的日常管理、政策宣傳、民情收集反饋等工作。「新風小院」的建設方案、公共設施的維修、扶貧幫困對象的確定等,也都由自治組織初議,提交群眾大會討論決定。
在榮昌,民意「零距離」,幹群「面對面」,一起求出了發展的「最大公約數」,畫出了和諧的「最大同心圓」,自治機制從「管暫時」變為「管長久」。
萬靈鎮大榮寨社區「新風小院」明月苑新村
法治,為鄉村治理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自治,讓老百姓有了參與的活力,而德治更像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一般,改變著老百姓的內心。
萬寶村村民高美這一年來有個直觀感受:「鄰裡間糾紛、口角少了,大家越來越互相包容,互幫互助。」
圍繞「樹新風、展新貌、引新尚」主題,榮昌各小院除開展「小院講堂」外,還組織開展垃圾分類、衣櫥收納整理評比、全民健身運動會等系列比賽活動,策劃端午包粽子、小院迎國慶、小院團年會等「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日子越過越美的同時,村民們也越來越注重自己的德與行。
榮昌區司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榮昌區正按照「黨建引領,三治結合」的要求,統籌推進民主法治村(社區)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結合」建設行動,實行全面參與、分步推進,2019年至今全區119個村(社區)達到建設標準,佔全區村(社區)的77%;到2021年,計劃全區村(社區)全面達到建設標準。
在推進民主法治村(社區)「三治結合」建設過程中,榮昌區探索出了「新風小院」建設,不斷推進農家院落自治、法治、德治有機融合。
事實上,「新風小院」也正是榮昌各組織機構探索基層治理「齊抓共管」的一片「試驗田」。
今年,榮昌將多個部門關於基層治理的工作要求、項目資金整合起來,制定黨建引領、三治結合、環境治理等7大類、22個具體指標,以百分制推進創建工作,描繪出「自治機制全面完善、法治能力全面提升、德潤人心全面顯現」的鄉村治理藍圖。
目前,「新風小院」「小院講堂」結合農村產業發展、農業技術培訓、危舊房改造、人居環境改善、城鄉接合部整治、市民法治素養提升等工作,已開展相關活動1000多場,全區12萬戶家庭參與,解決生產發展問題400多個。
在榮昌,「新風小院」正圍出鄉村治理「大院」。
今年年初,榮昌組織、宣傳、政法、司法等八部門聯合下發2020年新時代「新風小院」建設方案。全區按照每年不低於100個「新風小院」的目標推動建設,今年21個鎮街共建設112個「新風小院」,其中以「自治」為主題的小院21個,以「法治」為主題的小院23個, 以「德治」為主題的小院5個,以農業產業、鄉風文明等其它為主題的小院63個。
相關負責人表示,榮昌將通過5年的努力,讓「新風小院」連點成片、連片成面,全面提升榮昌區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的總體效能,為早日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