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中汲取開拓前進和應對危機的智慧,用精神凝聚力量,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革命精神在歷史中形成,又跟隨時代發展。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親自指揮、親自部署,就疫情防控工作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多次提及革命精神及其特質;在全民抗疫過程中,革命精神充分彰顯,並進一步得到發揚,傳衍不息。弘揚革命精神,為奪取抗疫鬥爭的最終勝利注入信心、凝聚力量。
心繫人民、患難與共的井岡山精神。井岡山革命鬥爭時期,在艱難困苦的戰爭環境中,黨和紅軍始終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使紅色根據地得以在四周白色恐怖之中生存發展,構築了依靠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的井岡山精神。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心繫人民群眾,多次強調,「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這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的人民情懷。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都同湖北和武漢人民站在一起,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投入到了疫情防控鬥爭中。人民解放軍指戰員聞令即動、勇挑重擔,廣大社區工作者、公安幹警、基層幹部、下沉幹部、志願者不懼風雨、堅守一線,廣大群眾自覺遵守疫情防控各項規定,自覺維護社會秩序,構築起群防群控的人民防線。疫情發生後,人民解放軍官兵和醫護人員馳援武漢,一直奮戰在打贏疫情阻擊戰的最前沿;社區工作人員通過網絡平臺以畫畫、視頻等各種形式,及時普及疫情防護知識,做好疫情防控宣傳工作;很多工人放棄春節跟家人團圓,甚至義務連夜參與武漢雷神山醫院的建設;外賣小哥正常送餐途中,幫忙送新冠肺炎病人去醫院;老師為不耽誤學生學業,改變教室授課習慣,克服一切困難進行線上授課;疫情下的清潔工,堅守一線,在舉國消毒的時候,他們勇於接觸生活和醫用垃圾……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抗疫理念;心繫人民、患難與共的井岡山精神,在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勇於付出、不怕犧牲的長徵精神。縱觀長徵的全過程,每一個戰略方向的改變,每一項戰略任務的確定,每一次戰鬥勝利的取得,無不體現出紅軍的大勇無畏,譜寫了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長徵精神。在抗擊疫情鬥爭中,為遏制病毒傳播,中國人民同樣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特別是戰疫在一線的醫護人員。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在指揮戰鬥中不幸感染,可他染病不下火線,曾三天三夜沒有休息,因過度操勞逝世;衡山縣東湖鎮馬跡衛生院藥劑組副組長宋英傑,連續十天九夜奮鬥在防控一線,因勞累過度猝死離世;南京市中醫院副院長徐輝奮戰於抗疫一線,因操勞過度突然離世;泰州市人民醫院感染科姜繼軍醫生在查房後奔赴發熱門診時,因呼吸心跳驟停,倒在工作崗位上……醫護人員在關照病人的同時,還要保護好自己、保護好家人,甚至還要忍受著失去至愛親朋的悲痛,冒著生命危險繼續戰鬥,他們用生命捍衛著生命,為了拯救生命,他們願意付出一切。所有醫療衛生工作者身上彰顯的勇於付出、不怕犧牲的長徵精神,必將使中國最終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艱苦奮鬥、不懈奮鬥的延安精神。延安時期,面對抗日民主根據地極為嚴重的財政經濟困難,黨中央號召解放區軍民自力更生,開展大生產運動,戰勝困難,堅持抗戰,刻畫了艱苦奮鬥、不懈奮鬥的延安精神。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脫貧本就時間緊、任務重、難度高,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艱苦奮鬥、不懈奮鬥,以確保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持續向好,非疫情防控重點地區有序復工復產複課,人們的生產生活慢慢走上正軌;農民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陸續開展復耕,以保農業生產不誤農時,田間地頭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全國多地發出領導幹部帶頭消費的倡議,廣西、南京等多地發放消費券,江西推行周末彈性作息以提振旅遊消費。廣大人民群眾以各自的方式,力爭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努力完成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相信經歷此次疫情後,中國經濟未來發展將更加平穩健康。艱苦奮鬥、不懈奮鬥既是革命戰爭年代克服困難,爭取勝利的法寶,也是新時代戰勝新冠肺炎疫情,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強大精神動力。
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西柏坡精神。解放戰爭時期,黨中央在西柏坡領導中國革命,敢於向國民黨軍隊發動戰略進攻,指揮發動三大戰役;敢於迎接勝利,建立新中國,塑造形成了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西柏坡精神。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各級黨員幹部發揚鬥爭精神,堅決扛起政治責任,敢於衝在一線,以「同疫情戰鬥到底」的決心與姿態投入到這場硬仗中去;他們堅定鬥爭意志,在疫情防控工作進入決勝階段的關鍵時刻,堅持思想不鬆懈,警惕反撲風險和境外輸入風險,堅決守好抗擊疫情「醫院救死扶傷」和「社區防控」兩個陣地,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時間作出重要指示,政府、社會、醫院和個人等各方面迅速行動起來,形成了應對疫情的強大合力,形成了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優勢與全國一盤棋防控局面,增強了迎接抗疫鬥爭最終勝利的信心與信念。處於疫情中心地區的武漢大學、武大人更是敢於鬥爭、敢於勝利。武漢大學成立防疫指揮部,採取強有力措施,甚至動用直升飛機運輸物資,保障所有師生安全,最終796個留校學生無一人感染;武漢大學成立校友抗疫應急小組,他們捐錢捐物甚至捐醫院,全球武大校友捐贈總額超6億元,口罩、防護服、護目鏡等防護物資源源不斷運往武漢,閻志捐出100億的商場改造成方艙醫院,「拉響疫情警報第一人」張繼先等武大人的身影處處可見,他們或挺身而出、衝鋒在前,或竭盡全力、默默付出,充分發揚了中國人民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西柏坡精神。
革命精神是中國共產黨永葆青春活力的精神底蘊,是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動力之源,是激勵中國人民不斷前進的信仰力量。從歷史中尋求經驗,在革命精神中汲取智慧,我們堅信,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參與配合下,疫情防控阻擊戰將取得決定性勝利。在抗疫鬥爭中,展現出的中國精神必將成為新時期的又一革命精神。
(作者:金偉系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高振系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