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大鎮綜合機械掘進專業化隊伍成立後,經過4個月的經驗摸索,人均工效比原來提高了138%,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日前,在山能臨礦集團新驛煤礦專業化隊伍座談會上,該礦黨委書記、礦長莊又軍對「郝大鎮綜合機械掘進專業化隊伍」提出了表揚,並要求在全礦將其作為學習標杆。
隨著開採年限的增長,新驛煤礦井下地質條件越來越複雜,資源儲備逐年減少,為實現礦井可持續發展,該礦按照「專業化+產業化+市場化+共享化」工作方針,整合優勢資源,從2019年11月開始嘗試推行專業化隊伍運行機制,郝大鎮綜合機械掘進專業化隊伍就是該礦第一支探路先鋒。
隊伍成立後,作為隊長的郝大鎮從承接內部工程項目開始起步,在逐步摸索中不斷積累工作經驗,通過嚴格管理,規範運行機制,達到了人員更專業、設備更精良、技術更先進、響應更及時,當月就創出了綜掘錨網噴巷道進尺319米的好成績,刷新了掘進單月進尺的新記錄,人均工效達到0.222m/工,達到了工資工效雙提高。
「郝大鎮綜合機械掘進專業化隊伍的成功經驗讓我們嘗到了甜頭後,我們又先後組建了高效採煤專業化隊伍、快速掘進專業化隊伍、工作面及膠帶輸送機、安裝回撤專業化隊伍、防治水專業化隊伍、地面管網專業化隊伍、物管科比質比價採購等15支專業化隊伍,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提高的不僅僅是工效,更重要的是職工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由以前被動等安排變為現在的主動找活幹。」該礦生產副礦長薛峰介紹。
「我們膠帶機專業化隊伍先後獨立完成了5部膠帶機安裝、改造,職工收入單人單班工效提升幅度最高的達到36%,整個隊伍的人均工效提升30%。」該礦機電副總工程師孔凡勇介紹。通過工前定價,籤訂合同,讓職工們在幹活前就知道能掙多少錢,「多勞多得」的薪酬分配製度進一步激發了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在這種激勵機制下,專業化隊伍的綜合技能水平穩步提升,實現了從「提供煤炭產品」向「提供專業化技術服務」的轉變。
「下一步,我們將在掘進、綜採實現專業化隊伍運行模式的基礎上,繼續組建運搬、機電等輔助專業化隊伍,最終實現全礦井專業化隊伍運營機制。」莊又軍表示。
截至目前,該礦已向內蒙古礦區、邱集煤礦、王樓煤礦輸出了9支專業化隊伍,累計輸出職工611人次,截至2月份累計創效2420萬元。
(文章來源: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