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很多朋友都會在春節期間加入浩浩蕩蕩的集福大軍,從新年前的十幾天開始一直持續到除夕夜,這項集福拿紅包的網際網路活動不愧為資訊時代的一場「全民盛宴」。
除夕夜,當零點的鐘聲敲響時,許多人或許並不是關注著新年到來,而是關心自己的集福沒戲了。這一刻,集到五福的人自然也會為這新年的一份「小小成就」欣然自喜。
新年到來之際,我們「國學TIME」收集了數十位古今書法家曾寫過的「福」字,和大家一起來分享數千年國學文化中那些多姿多彩,而又美不勝收的「福」字。如果你也是「集福大軍」,不妨收藏這些精美的「福」字,以備不時之需。
「福」字在我國歷史文化中由來已久,今天的「集五福」與古代文化中的「五福」是有區別的。
《尚書》記載:五福,一為長壽,二為富貴,三為康寧,四為好德,五為善終。意思是:貫穿一生能夠長壽、富裕、安康、有德行、老年無疾而終,這樣的人生才是完美的,才是有福的。
北宋著名文學家歐陽修說:「事國一心勤以瘁,還家五福壽而康。」他認為五福的核心是長壽、健康。
封建社會中,不同階層、地位的人對「福」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有自己的土地,春種秋收,風調雨順,豐衣足食就是福。而平民百姓卻常常遭遇苛政、戰爭和災荒,有時候能合家平安,生存下來就是福。
讀書人的「福」便是「十年寒窗苦,一朝人上人」,金榜題名就是他們最大的「福」。老年人將身體健康、兒孫滿堂看作是他們最大的「福」。生意人把黃金萬兩、財源廣進看作是他們最大的「福」。
隨著社會文明不斷發展,民俗文化的日益演變,「福」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福寄託著人們的美好憧憬,反映著大眾的美好願望,折射著社會的發展需求。
國學師兄說:國家福則百姓福,家庭福則人人福。國家的福便是我們每個中華兒女奉獻一己之力的熱情;家庭的福源自我們每個人無償奉獻的一份真情;父母長輩之福來自我們噓寒問暖孜孜不倦的一份親情。
我想,只要我們真誠的付出了熱情、真情、親情,送給他人福氣的同時我們同樣能收穫這份福氣。我想,這就是數千年文化之「福」遺留在當世真實意義。
一個「福」字,寫起來容易,集起來更容易,但要將它變為現實,卻需要我們傾盡一生去「奮鬥」!
新年來臨之際,「國學TIME」祝偉大的祖國繁榮「福」強,祝全國的朋友們闔家歡樂,福氣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