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子蘭,是在前不久她39歲的生日上。幹練、精緻的她,自從再次結婚後,整個人的狀態就不一樣了,精神飛揚,膚色白裡透紅。我就在心裡讚嘆,愛情的力量果然強大,她在離婚十年之年,再次牽手走進婚姻,一定是找對了人,才如此甘心情願地再次踏進婚姻。
子蘭很能幹,雖然沒有上過大學,但在父母的資助下,很早就踏進了商圈,在事業上一路前行,收穫很多經濟和精神財富。就在她25歲時,遇到了人生第一次讓她心動的男人。那個男人是一個歐洲人,子蘭在第一次遇到時,就心動不已。性格開朗,很有主見到的她就主動追求那個男人。歐洲男顯然對她也很有興趣,很快就確定了男女朋友關係,在戀愛不到一年,兩個人就領了結婚證。
走進婚姻的子蘭最初非常喜歡前夫恩愛的表現方式,無論在任何場合,都會對她秀恩愛,嬌小清秀的她很喜歡依偎在前夫身邊,小鳥依人般甜蜜幸福。
但子蘭對於自己的婚姻太過於自信了,當時沒有意識到中西文化習慣的差異,西方人總是愛公開頻繁地表達自己的熱情和愛,思想觀念比我們開放太多。高大帥氣、多金的前夫走到哪裡都會有一群迷妹,很有女人緣的前夫很快被有心的女孩子攻破防線,背叛了子蘭。在子蘭知道前夫的背叛後,沒有任何商量,就和前夫離婚了。
離婚後的子蘭專注在自己的事業中,擁有許多讓人望而卻步的財富。但子蘭的情感方面一直在空缺著,她不敢再輕易愛上任何人。直到在她36歲那年,他遇到一位離異男子恆。恆也是自己做公司,早在七年前就離婚,前妻在國外,一個兒子如今在國內讀大學。當時已經五十歲的他,已經習慣了單身生活,但由於身邊沒有人照顧,工作壓力又大,精神很萎靡不振。
子蘭是由於工作需要合作,在朋友的介紹下認識了恆。恆的成熟和穩重,也有點憂鬱的氣質,深深地吸引了子蘭。在他們合作項目近兩年的接觸中,兩個人互相敞開心扉,走進了彼此的生活。
但恆從來沒有向子蘭提過結婚。子蘭真的很愛恆,真心想成為他的伴侶,在遲遲看不到恆對自己的求婚時,就在一次朋友聚會的公開場合,主動向恆表白要嫁給他。恆當時也沒有表現的太意外,很真誠了地接受了子蘭。只是後來對子蘭說,自己也早有想要結婚的打算,但考慮到自己年齡比較大,怕耽誤了子蘭,就把對她的愛表現在行動上。不但在生活上對子蘭很照顧,而且在生意上,兩個人強強聯合,做出了不俗的業績。
但讓子蘭不解的是,恆雖然在自己的催促下,和她領了結婚證,但卻拒絕舉辦婚禮,只請身邊最親近的幾個朋友吃吃飯。而在子蘭提出自己想要一個他們愛情的結晶,生一個孩子時,恆更加牴觸,說自己年齡太大了,已經無心力再養育一個孩子,並且說子蘭也已經四十歲了,生孩子風險太大,還是不要生了,他只想和子蘭安安靜靜地走完餘生。
而子蘭一直在夢想著有一個自己的孩子。在她第一次結婚時,由於年輕時間又短,沒有生孩子。而如今自己馬上四十歲,早就過了生育孩子的黃金年齡,可自己是一個女人,想要有一個自己的孩子,讓自己的人生更完整。可恆的態度,卻讓她傷透了心。她想不明白,明明兩個非常相愛的人,又有一定的經濟實力,為什麼不願意共同擁有一個孩子?
看著一臉憂傷的子蘭,我真的不知道說什麼好。還沉浸在愛情中的她,雖然在事業上雷厲風行,聰慧敏智,但在真實的婚姻生活中,卻有很多東西看不懂,依然是一個完全相信愛情,把情感置於神聖和聖潔地位的痴情女人。顯然,她沒有恆的深思遠慮和為自己長遠計劃的心計,在恆的面前,她只是一個不顧婚姻複雜生活的「傻」女人。
也許恆和她結婚,又不願意公開他們結婚,不和她生孩子,無非是這幾個原因在恆的內心作祟。
一是對子蘭不夠愛。
如果一個男人真愛一個女人,在結婚以後,有一定的條件下,一定想要有兩個人愛情的結晶。孩子不但是聯繫兩個人愛情和婚姻的紐帶,更是餘生相牽相攜,共同奮鬥的動力和希望。而恆不但不想公開他們結婚的消息,是擔心自己親人,特別是自己的兒子,對他娶了一個年輕漂亮的女人反感,破壞他們的父子之情,也怕自己家的親人,對他的再婚有不好的看法,影響在他們心中的地位。不願意再生一個共同的孩子,顯然是有自己自私的心機,對子蘭也不夠愛。
二是怕有了孩子萬一婚姻有變,太麻煩。
恆是一個年過半百的離異男人,並且已經有了自己長大的兒子。如果再生一個,自己也有點力不從心養育一個太小的孩子。他也並不是真心地愛護子蘭的身體會受到傷害,而是自私地為自己以後的退路做準備,怕有一個孩子,如果萬一再因為什麼事,和子蘭的婚姻走不到頭,那麼他們更有糾纏不清的關係。
三是擔心兩個人萬一分開,對自己擁有的財產紛爭太多。
恆如果堅持不要孩子,子蘭雖然很愛恆,內心也會有種失落感。長期積壓在心頭,心態就會失衡。而恆卻沒有從內心關愛子蘭,只是為自己在考慮,擔心有了孩子以後,兩個人萬一分開,一定會為了財產引起紛爭。為了徹底杜絕這個後患,就堅持不要孩子。畢竟他自己已經有了親生兒子,卻不為子蘭的餘生考慮。
張小嫻說:男人對女人的傷害,不一定是他愛上了別人,而是他在她有所期待的時候,讓她失望。
誠然,這對子蘭的確已經造成了傷害,更沒有滿足子蘭對於再婚所帶來的期待。總的來說,恆也許根本不是真愛子蘭,只是把子蘭作為事業合作夥伴,他暫時利用的工具而已。否則,在子蘭完全可以生孩子的身體條件,又有雄厚的經濟資本作後盾,子蘭又情願為他生孩子,為什麼會不同意呢!
可這些話,又怎麼能對子蘭講呢,為什麼要打破她對美好婚姻的幻想!
相信在以後的生活中,也許隨著恆對她感情的增進,會改變主意,有一個共同的孩子,創造更完美的生活。再婚不易,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