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傳統糕點主要分為京派、津派、蘇派、廣派、潮派、寧派、滬派、川派、揚派、滇派、閩派等,品類眾多,而且滋味各異。比如京派代表性的糕點是京八件和紅、白月餅等;蘇派代表糕點有蘇式月餅和豬油年糕等;廣派代表性糕點有綠茵白兔餃、煎蘿蔔糕 、馬蹄糕、皮蛋酥等;雲南代表性糕點有雲腿月餅和雲南鮮花餅等……
這些都是我們中國傳統的糕點,其實,傳統糕點並不稀奇,可貴的是初心,很多人忘不了老味道,是源於對故鄉的老情懷。今天飛哥就來跟大家聊一下這個"老味道"。中國這3大傳統糕點,咬一口滿嘴留香,兒時的記憶,看看你吃過哪個?
中國有名的4大傳統糕點,外酥裡嫩,是老少皆宜的美味,樣樣經典
1、 雲南鮮花餅
提起雲南,除了過橋米線,就會想到鮮花餅。其實,鮮花餅早在300多年前的清代就出現了,由上等玫瑰花製得而成,因其特色風味成為宮廷御點甜品,深得乾隆皇帝的喜歡。
鮮花餅不同於普通糕點,高溫烘焙花香容易流失,花色也會褪去。因此烘焙技術和工藝也是決定口感品質的一大關鍵。烘焙溫度和時長保證餡料潤嫩,使水分和香味得以保留。過火的或不足的都會影響口感。這一款鮮花餅嚴格按照這個標準進行製作。
取一塊鮮花餅輕輕地掰開,花瓣依稀可見,誘人的紅色十分鮮豔,香味也隨之散開。玫瑰花瓣很嫩,花香中就夾雜了絲絲甜味,又加入了蜂蜜,讓吃進口的花瓣,甜味更自然,不會感到膩口。
57元買一箱送一箱,而且還有30元的立減劵,買過的朋友都說好,喜歡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2、 桂花糕
溫州傳統手工特色糕點,是記憶中的古早味。主要由米粉、桂花,白砂糖和麥芽糖,花生製作而成。桂花糕,也已經擁有300多年歷史。
相傳在明朝末年,新都縣城有個小販。秋天聞到滿園的桂花香,突發奇想把鮮桂花收集起來曬乾之後再和米粉、糖等原料拌合,裝在木頭盒子裡成型出售。這樣做出的糕因為上面撒著桂花,大家都叫它桂花糕。
市場上常見的桂花糕原料下乘、工藝粗糙,米糕中裹著碎碎的桂花幹。咬一口,桂花味並不濃,口感也略微乾澀。而溫州桂花糕選用的是金桂,桂花大致分為四種:金桂、銀桂、四季桂、丹桂,因為它的味道最為濃鬱,經過晾曬、清蒸等工藝之後,吃起來依然香氣宜人
放進嘴裡,清香可口,甜而不膩,米香、油香包裹著桂花香,重重美味有層次分明,甜中回味著鹹,香糯中伴隨著絲絲的涼,仿佛要融化在嘴裡。老少皆宜,多吃不膩,零添加,零防腐,上班的時候來一個,別提多愜意了。
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擊下圖看一看:可以領取20元的券
3、 黃山燒餅
黃山燒餅是安徽徽州漢族傳統名吃糕點,又名"蟹殼黃燒餅",因經木炭火焙烤後,形如螃蟹背殼,色如蟹黃,故得此名。 傳統的黃山燒餅是經過木炭烘烤而成,現在隨著銷量的增長和先進機器的採購。黃山燒餅現在大多使用烤箱等機器製成,再採用密封技術,方便銷售和外帶。
黃山燒餅,外皮酥脆,內餡鹹香,一口一個,吃過就忘不了的味道!目前國內號稱"黃山燒餅"的太多太多了,品質上也參差不齊,價格差異也很大。只有真正傳統古法工藝製作的黃山燒餅,在口感上就甩其他燒餅一大截,層層酥脆的外皮,經過多次試驗才找到的餡料絕佳比例,鮮、香、酥、脆,完全顛覆你對燒餅的認知。
內餡所用的雪裡蕻梅乾菜,安全綠色無汙染,收割後還要在陽光下進行長時間晾曬。豬肉的內餡可能會讓很多人擔心油膩,而這款黃山燒餅選用散養黑豬肉,做出來的肉丁是真正肥而不膩!"梅乾菜+肉丁"做餡兒,酥皮上撒上白芝麻,一口下去,酥脆爽口
吃過的人都這樣評價它:
它既可以當作早餐來吃,營養豐富又美味,搭配一壺綠茶來吃下午茶也是很合適。
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擊下圖看一看:有30元的立減劵
古往今來,人們都習慣於把感情寄託於物件傳遞出去中國這些傳統糕點也都具有這樣的作用,咬一口,滿是"故鄉的味道"
中國這3大傳統糕點,咬一口滿嘴留香,兒時的記憶,你吃過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