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老百姓的事兒辦好辦實
2012年4月10日,郭堅同幾名村幹部從村民劉德金家的牛棚裡走了出來,額頭上掛著汗珠的他,還不忘回頭囑咐村民注意餵料、餵水的時間……這只是郭堅駐村走訪的一個鏡頭。在到新臺鎮毛家村任第一書記以來,郭堅用感情和責任,強班子、帶隊伍,聚民心、促發展,實現了毛家村黨支部如期轉化,晉位升級。
幫村「兩委」班子強起來郭堅到毛家村上任遇到的第一件事兒就是一名副書記、兩名村民組長紛紛提出辭職。
面對班子存在的問題,郭堅採取先摸底後走訪再談心的辦法,深入查找班子存在問題的原因。在到任後參加的支部第一次黨員大會上,郭堅聽到了不同聲音:這樣的會也不是第一次了,光開會不解決問題,有這時間還不如種地打麻將。針對此種情況,他當場作出承諾:「我既然來毛家村任職,就一定要解決問題,毛家村不轉化,我就不離開。」在走訪中他發現村「兩委」委員陳立學頭腦靈活,工作能力強,但由於多年來不能兌現工資,導致工作情緒不高。郭堅知道後,利用晚上時間到陳立學家中耐心地做思想工作。一次次談心終於換來了陳立學的理解和支持,不再打退堂鼓了,而是熱心地回到村裡繼續工作。
兩名村民組長辭職後,郭堅與村「兩委」班子商議,一致決定公開選拔村民組長,保證新當選的村民組長得民心、順民意,為民辦事。同時,他注重與村「兩委」班子一道建立健全規章制度,並帶頭填寫履職日情簿,促進村幹部積極對待工作,堅定了他們想幹事、幹成事的決心。為改善黨員結構,他建議村支部把35歲以下的致富能手作為重點對象進行培養,做到成熟一個、發展一個。2012年,毛家村新發展35歲以下的黨員致富能手2名,為黨組織注入了新鮮血液。
把鄉親們的事兒辦起來
郭堅到毛家村任職後,把入戶走訪當作「走親戚」,通過走村頭、坐炕頭、下地頭,了解百姓的苦和難。在他的眼中,百姓的事兒是不分大小的,事事都是他心頭的事兒。村委會到五組這段路非常不好走,村裡沒錢修,村民眼巴巴的沒辦法。郭堅就同支部書記商量,召開村「兩委」班子會議進行研究,最後由他通過「一事一議」拿一點,鄉鎮財政爭取一點,向縣交通局、省委組織部協調一點的辦法,共落實配套資金17萬元,將2.43公裡的坑窪路變成了通向百姓心中的陽光路。針對村裡的自來水管線年久嚴重老化的問題,他多次與縣水利局協調溝通,爭取到自來水管線4000米,讓群眾吃上了放心水。
三組村民楊佔宇因為土地問題與村民孫天雕矛盾很大,揚言要動刀給他點顏色看看。郭堅了解情況後,第一時間了解矛盾的起因和雙方爭論的焦點,並把他們找到一起,將問題擺在桌面上,當面鑼,對面鼓,打開了他們彼此心中的疙瘩。五組村民艾富強的兒子在當地工廠打工期間造成了手部殘疾,在與工廠談賠償未果的情況下,無助的他們在第一時間想到了郭書記。郭堅為他們搜集到企業有關資料後,又為他們聯繫了律師,贏得了賠償金3萬多元。58歲的老黨員楊會林患腦血栓比較嚴重,妻子體弱多病,家裡還有88歲的老母親,年久失修的房屋破舊不堪。郭堅了解情況後,主動與他建立幫扶對子,送去300元慰問金,又協調民政部門為他修繕房屋。一年來,郭堅共為群眾辦實事好事170餘件,調處各類矛盾糾紛50餘起。
讓老百姓的收入多起來
在走訪調研時,郭堅發現毛家村發展養殖業已初具規模,但仍有部分農戶把種糧當作家庭經濟收入的主渠道。為此,郭堅注重從培樹致富典型入手,引導群眾轉變觀念,積極發展養殖業。榮躍是村黨支部副書記,也是養牛大戶,有豐富的養殖經驗。為了讓更多的村民富起來,郭堅就組織村民到榮躍家裡「取經」,學習養殖知識。為了提高養殖效益,郭堅上跑科技部門,幫助村裡引進了秸稈深加工養牛技術示範項目,採用先進的現代化設備,對無公害農作物秸稈進行深加工,徹底改變了肉牛出欄周期長、淨肉率低、肉品質差的狀況,增強了產品競爭力,打造了毛家村的特色品牌,切實增加了農民收入。目前,全村新增肉牛養殖戶20餘戶,年出欄肉牛由原來的300頭增加到2000頭以上。
2012年6月4日,毛家村遭受了歷史上從沒有遇過的雹災,多數村民家裡的玉米地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害。災害發生後,郭堅第一時間深入受災地塊查看,針對全村8300畝耕地嚴重受損的實際,他立即組織全體村幹部入戶安撫,並提前為村民預訂了「鄭單958」早熟玉米種子,及時對受損地塊進行補種。在他的全力推動下,毛家村不但沒減產,還實現了多年少有的豐收。
毛家村地勢較低,大部分耕地坑窪不平。為進一步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增加農民收入,郭堅積極與縣鎮土地部門聯繫,爭取土地整理項目。在他的積極推動下,2012年8月該項目正式動工,總投資700萬元,共平整耕地50公頃,動用土方7.9萬立方米,修建了田間砂石路、橋涵,配備灌溉井等配套設施,使全村3個村民組的3000多畝土地得到有效整理,每畝增收300元以上。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郭堅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贏得了毛家村老百姓和村幹部的認可,在短短的一年時間裡,毛家村走上了奔向小康文明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