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多少大學生落入求職圈套這家KTV有多少分支機構這一騙局持續了多長時間?)
新聞回放
近日,多名長春在校大學生向新文化報反映,在長春市吉順街南嶺體育場內,有一家KTV對外招聘,在各大招聘網站上標明日薪300元,令不少大學生心動。但當他們趕到這個KTV應聘後,卻發現了種種問題,不僅沒有得到一份高薪工作,甚至還損失了580元。本報記者經過數日暗訪調查,發現每天來這家KTV的應聘者絡繹不絕,幾乎每個求職者都會被要求做高難度動作等培訓項目,但即使通過「考核」,也幾乎無人留用,而580元的所謂「服裝費」、「清潔工具費」卻被留了下來。
本報昨日披露了這家三易其名的KTV的特殊招聘後,曾經在此落入求職陷阱的大學生、求職者等紛紛來電,甚至有曾經幫助其招聘的所謂人事人員也致電本報:「我受不了良心壓力,最後退出了。」
2016年12月31日,本報熱線電話接連響起,先後近20名受害者來電控訴這家以招聘為名收取費用的公司,時間跨度從2015年12月一直延續到2016年12月29日,他們先後在不同時間段裡,遭遇了這個手段相同的騙局。事實上,就在記者昨日再次前往該KTV調查時,仍有求職者趕來這裡。
最新進展
公安部門已介入調查
2016年12月31日下午2點半左右,記者向這家KTV屬地的永吉街派出所舉報此事,意外看到3名應聘者。「我們幾個都是去紅袖招應聘的,正好那個時候警察來了,就把我們帶回了派出所。」當時3人還沒交錢。永吉街派出所的民警到現場了解情況,順便將幾名應聘者帶回派出所取筆錄。隨後,記者向民警提供了本報接到的投訴線索。民警表示,他們將會儘快聯繫受害者,進行調查。
「被騙580塊錢後,好幾天我都睡不好覺,現在終於能舒舒服服睡一覺了。希望這些人能得到應有的處理。」受害者杜同學說。
受騙者1:大學生求職被收「服裝費」
「我比較警惕,綜合我了解到的信息,他們肯定是騙子,所以我沒交錢。」沙同學稱,自己是一名在校大學生,2016年12月下旬和同學想在58同城上找兼職做,「我搜索了很多招聘信息,意外發現多個招聘信息雖然公司名稱不同,但指向地點都是一個,南嶺體育場那個紅袖招KTV,我就有些疑惑。」
在與對方第一次溝通時,對方稱自己的KTV叫大三元。沙同學和同伴到達該處後發現,並沒有一家叫大三元的KTV,而是紅袖招。「我給跟我聯繫的負責人打電話,她說就是這個,然後就出來接我們。她將我們帶到一個小包房就走了,是另一名女性跟我談的面試。」第二名女負責人稱,想要正式上崗需要參加培訓,繳納500元服裝費,上崗10日後歸還。「我一聽得幹10天,就跟她說幹不了那麼長時間,只能幹5天,而她居然同意了。」
對方如此「爽快」讓沙同學有些納悶,隨即提出上崗後拿工資償還服裝費是否可以。「我跟她說自己缺錢才出來找工作,到時候從工資裡扣錢行不行。她堅決說肯定不行。」經過一番交涉,該負責人給沙同學兩人打了個9折,「她說不行你倆人交900元。」這更讓沙同學感覺可疑。
帶著眾多疑慮,沙同學和同伴離開了這家KTV。經過網上搜索,他查到大量信息指向這家KTV可能在布設騙局。「後來我就堅信,這個地方有問題。第二天他們還給我打電話問我怎麼沒去呢。」
受騙者2:完成背誦任務仍被刁難
張女士的經歷更加「驚險」,被騙錢不說,還差點被騙色。「我是2016年10月份左右去的,培訓了四五次,最後實在忍受不住才提出辭職。」張女士是職場人士,只是想利用業餘時間多賺點錢,於是通過網絡招聘來到該KTV。「去了之後就讓我交500元類似押金的錢,說法跟報導上的一樣。當時我看薪水挺高的,就答應了。」她說。
培訓期間,張女士和同期應聘者均被要求背誦酒水價格表,並參加考核。「我是沒背下來,但有一個看起來還在上大學的女生一字不差的背下來了,結果還是遭到經理的拒絕。」張女士稱,自己趁管理人員不在,偷偷索要了該女孩的聯繫方式,女孩放棄培訓後曾給自己打電話哭訴,「我那時已經不幹了,她說自己本來都背下來了,經理還是為難她,說她不懂事,還提出很多過分的要求,比如要求陪睡才能上崗。」
提到此事,張女士突然回憶起,在培訓期間負責人經常單獨找姿色較好的女生談話,「我培訓時屋裡有七八個人,除了我以外都是大學生。」張女士還有一個疑惑至今未解開,「我們那時候培訓進去的時候都是走正門,但出來時卻被要求走小門,他們擔心什麼呢?」
受騙者3:每天讓求職者分批離開
2016年國慶期間,大學生符同學通過網站上的招聘信息,來到該KTV應聘。「上來就讓我交500元的服裝費,後來又交了80元的清潔工具費,雖然有點懷疑,但我也不懂這些。」繳費後,符同學便進行了4次培訓。「背那些價格表還好,但他們要求的禮儀動作實在太累人了,我當場就累暈倒了。」符同學稱,由於長時間的蹲姿,自己直接癱到在地,「那時候我基本沒有了意識,被人抬去洗手間洗了把臉,很長時間才緩過勁。」
最後考核時,考題遠超出所背內容。「讓我們背的只是酒的名稱、價格和容量,結果考的居然是酒的產地、成分之類的,這不是開玩笑嗎?」符同學更加懷疑這家KTV的動機,便提出離職。「我們一屋有40多人,每天離開的時候,負責人會根據我們的地址和路線,讓幾個人分批離開。」
追問1
多少人落入求職陷阱?
受騙者近60%是大學生
目前已知最早在該KTV應聘的受害者,應聘時間可追溯到2015年12月份。受騙者佔先生稱,該KTV當時叫仙樂會,但牌匾上蒙著紅布。而且那時候收費還不是500元和80元,「我那時是300元服裝費和200元管理費。」在培訓期間,由於兩名「同事」的提醒,佔先生第二天就選擇離職。「我離開的時候他們還返給我200元。」
昨天向本報反映此事的人中,劉同學、杜同學和關先生等人在2016年7月至12月期間,分別參加過該KTV的培訓,同樣被騙取580元費用,一兩天後出於懷疑便離職。
2016年12月31日,向本報反映此問題的共有十餘人,其中一人替兩位同學反映此事。根據已經取得聯繫的14人講述,培訓期間各自所在的房間人數不等,少則10人,多則40人。這一點與本報記者暗訪調查的人數大致相同。這些受害者參加培訓的時間不等,多的一星期,少的只有一天。即使每個受害者完成7天培訓流程,一年下來,究竟有多少人落入這個求職陷阱,還不得而知。
據記者統計,目前向本報反映受騙並取得聯繫的14人中,有8人是在校大學生,所佔比例約為57%。
但據了解,大部分學生並不了解在權益受到侵害時,該如何正確且有效地維權。到KTV應聘時,也沒有人發現,所籤合同中的甲方居然不是這家KTV的店名。在記者與受害人溝通時,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心聲:「我家不在這,不想惹麻煩,怕被他們報復……」聽起來有些無奈,卻是多數學生受害者選擇不了了之的根本原因。人在異鄉,平安要遠重於金錢。
追問2
有人數次更改培訓地址
究竟有多少分支機構?
吳女士稱,2016年6月份,自己應聘了這家KTV的服務員。「我有正式工作,想多賺點錢就去找兼職。第一次面試是在紅旗街上的一家KTV,店名不記得了。」面試內容十分簡單,通過後吳女士有些竊喜,「他們那工資挺高的,每天200多,工作時間還是晚上,我正好有時間。」當天還沒等吳女士去參加培訓,面試官便打來電話稱培訓不在他那了。
「給了我一個新地址讓我去,說會有人接我。」吳女士雖然有些納悶,但也並未多想,可接下來又一個電話讓她十分氣憤。「沒過一會兒他又給我打電話,說剛才告訴我的那個地方人滿了,又給了我一個地址,就是南嶺體育場那個。」
連續更換地點,吳女士覺得很可能是遇到騙子了。「參加過一次培訓後,我就更覺得有問題,便放棄了。」她說。與本報聯繫的受害者中,還有兩人也在不同地點的KTV遭遇過類似騙局。
2016年12月份,範女士在建設街與工農大路交會處附近的一家KTV應聘,該店負責人曾試圖邀請範女士做銷售經理。「那個負責人會讓每個女生站起來,看看身材身高之類的,然後挑幾個人單獨談話。我覺得不對勁,而且我對象也反對,去過一天後我就放棄了。」
2016年8月份,陳同學及兩名夥伴在衛星廣場附近的一家KTV應聘時,由於考核未通過,負責人便要求他們陪客人喝酒。「我和我朋友前後去了四五次,負責人說我們幾個不適合幹服務員就讓我們陪酒。」
記者不確定上述幾家KTV的招聘人員與紅袖招KTV是否存在關聯。
追問3
最早可追溯到2015年12月份
這個騙局已持續多久?
在記者聯繫到的被騙者中,最早的發生在2015年12月份左右,而在百度貼吧、微博上不絕於耳的投訴中,該類騙局曾在2015年被網友集中投訴,當時亦有媒體關注,但騙局仍在繼續。
從已知最早(2015年12月份)在南嶺體育場這家「紅袖招」KTV(前期多次改名)參加培訓的人來看,該騙局已存在近一年。
以下為部分受害者被騙時間:
佔先生:2015年12月
劉先生:2016年7月
張女士:2016年10月
符先生:2016年10月
關先生:2016年11月
杜先生:2016年12月
沙先生:2016年12月
記者粗略統計,即使按每周一期、每期保守按40人計算,受騙人數也不在少數。按照每名應聘者被收取580元的「服裝費」和「清潔工具費」計算,則一年下來收益高達110萬元。
《入職培訓 被強迫做高難度動作中途退出 所有交的錢都不返還》續
知情者透露
詐騙流程
一名曾負責類似組織招聘工作的知情者稱,這是一個「專業」團夥。「我在這類組織中做過人事經理的助理,開始並沒有發現他們這是騙人,那些人說話也不背著我。」該知情者稱,整個「團夥」大致分為三類人。
第一類人:負責招聘
第一類人負責在不同網站上發帖招聘、給應聘者打電話。「他們會在不同的招聘網站上發帖,多數是以餐飲公司的名義。而且會不斷變動公司信息、伺服器,用不一樣的帳號發帖。」等到有人投遞簡歷後,第一類人便開始挨個打電話,通知面試。
第二類人:負責面試
「面試時會有專門的人負責,他們就是第二類人,大多以領班的身份進行面試。」
該知情者稱,這些領班都是一些健談的人。「最重要的是會說話。根據不同的人,聊不同的話題,能一下抓住應聘者的心理,讓應聘者感覺競爭很激烈,不抓緊籤合同就沒機會了。」在面試時,如果是女生則會有專門的經理負責。「女生的話就會勸她們別幹服務員,掙得不多,不如去陪酒,也沒什麼危險。」
第三類人:負責培訓
培訓則是由第三類人負責,因為需要更「專業」的人來「鎮住」應聘者。「負責培訓的人都是那種長得特別兇的,會呵斥人的,如果有應聘者不聽話能嚇唬住他們的。而且應聘者怎麼努力,都不會成功,一定會被逼走。」
據了解,這夥人並沒有固定的營業地點,而是「租用」場地。
他們這夥人在長春覆蓋的範圍已經很廣了,不少KTV都有這種事,在網上一查,就能查到這種騙局。」該知情人稱,工作幾天後他便選擇退出,「良心上實在受不住了,他們太黑了。」
新文化記者 文直 文/圖
(原標題:多少大學生落入求職圈套這家KTV有多少分支機構這一騙局持續了多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