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發布《文化和旅遊部關於擬確定21家旅遊景區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的公示》的文件。文件表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旅遊景區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和《旅遊景區質量等級管理辦法》,經有關省(區、市)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推薦,文化和旅遊部按程序組織綜合評定,以下21家旅遊景區達到國家5A級旅遊景區標準要求,擬確定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現予公示。公示期為2020年12月16日至12月25日。
名單中,重慶的景區有一個,為重慶市黔江區濯水景區。巧了,今年國慶假期,和朋友的渝東南自駕遊,其中一站濯水景區,而且還是臨時加上去的。現在一起再去逛逛這個即將成為5A的景區。
濯水古鎮一開始其實並沒有在我們的計劃之列,從桃花源出來之後,眼見才中午12點,又因為在邊城沒有看到古鎮夜景,於是才想再去一個古鎮。
害怕再次「踩坑」看不到古鎮夜景,我還特地打電話給在濯水上班的姐夫,得到有夜景燈飾的回答後,我們決定驅車前往濯水。
濯水古鎮位於重慶市黔江區,地處烏江主要支流阿蓬江畔,距黔江主城26公裡。濯水古鎮興起於唐代,興盛於宋朝,明清以後逐漸衰落,是渝東南地區最富盛名的古鎮之一。
紅軍渡,這裡以前曾是阿蓬江上兩大官渡之一,是兩岸往來、貨物裝卸的綜合性碼頭,濯水的繁榮多半依賴這一優勢。1934年5月6日,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軍長賀龍、政委關向應率領紅三軍,從這裡橫渡阿蓬江,奔襲彭水城。
濯水有一千多年的土著和土司統治歷史,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改土歸流」。很長一段時期,這裡是長江以南進入武陵山區的第一個集鎮,第一個塘鋪,第一個驛站,第一個關隘,驛道、商道、鹽道必經於此。水師城門是往來客商進入古鎮的唯一通道,具有重要的戰略防禦作用。
來到濯水,雨忽下忽停,一種江南水鄉的韻味撲面而來。
濯水風雨廊橋橫跨於阿蓬江上,據介紹其全長658米,為世界第一長度的廊橋所以也稱「世界第一風雨廊橋」。2013年11月27日晚,濯水古鎮風雨廊橋發生火災被燒毀。後2014年5月開始重建,於2015年2月重新對外開放。
通過風雨廊橋走到對岸,有一片總佔地面積約226畝的濯水花田。繁花似錦美不勝收,對應古色古香的風雨廊橋,是一個拍照打卡的好去處。夜幕降臨,還有更多的小孩來到這裡歡笑嬉戲。
在濯水古鎮上還有八賢堂、龔家抱廳、煙房錢莊、光順號等古建築,其中光順號有些特別,這座大院原本是安徽詹姓商人在鎮上的一家客棧。(順帶說一句,在光順號的後門不遠處現在還有一家「光順客棧」)。因為是徽商建的,所以雖然這座大院入鄉隨俗有些當地文化的風格,但也還有一股徽派建築江南文化的氣息。
夜幕降臨,古鎮的喧鬧達到了高潮,特別是風雨廊橋,最佳拍攝地早已經是人擠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