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海澱許你一個夢裡水鄉!今天,海澱融媒發布廳揭開這幅畫卷

2020-12-20 北京海澱官方發布

鋪設百裡傍水依林的慢行走廊

建設萬畝藍綠交融的生態水鄉

增加千頃水面……

五年,海澱許你一個夢裡水鄉!

在海澱區委宣傳部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

今天上午

「海澱融媒發布廳」舉行第五場專題發布活動

講述海澱和水的深厚淵源

解讀海澱治水的五年戰略

打開海澱水生態的美麗畫卷

《海澱區「水清岸綠」行動計劃(2020-2025)》

今天發布

未來五年

海澱區水生態治理路線圖有了!

海澱融媒發布廳特別設置主會場和分會場

邀請海澱區副區長邸慧

海澱區水務局局長馬光耀

來到主會場

深度解讀「行動計劃」

同時與網友在線互動

回答人們最最關切的

有關「水清岸綠」的美好願景

海澱因水而得名

今天的海澱融媒發布廳

也因水而備受網友青睞

這是一座城和水的對話

至柔至美

這是一座城和歷史的對話

深邃幽遠

這是一座城和未來的對話

水清岸綠

這是一座城和科技的對話

智慧靈動

這是一座城和生態的對話

和諧宜居

那麼,「水清岸綠」行動計劃都有哪些亮點?

將給你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變化?

別急

小編這就為您整理本次發布活動最吸睛的部分!

焦點一

率先啟用水務大腦新平臺

近期海澱區水務局打破傳統思維,將水務工程項目基礎建設和新基建相結合,率先啟動並初步建成了國內領先的水務大腦新平臺,包括閘壩智能控制系統、河流水質自動在線監測系統、水旱災害防禦調度中心等,以實現控制自動化、管理協同化、決策科學化、服務主動化。

焦點二

打造更多親水平臺,增強居民幸福感

當我們有了優美的水環境之後,如何讓海澱區的居民切身體會到呢?根據行動計劃內容,海澱區將鋪設百裡傍水依林的慢行走廊,為更多的群眾提供更多的休閒娛樂空間,增加周邊居民獲得感。比如,水清岸綠計劃通過北旱河、萬泉河、西玉河溼地等項目每年至少鋪設20公裡濱水慢行走廊,提供更多休閒娛樂空間,增加居民獲得感。同時通過設置定點垂釣平臺、遊船、滑冰等親水娛樂項目,滿足群眾多樣化親水需求。

焦點三

築牢固若金湯的防洪排澇體系

水清岸綠計劃通過以北辛莊排洪溝綜合治理為代表的排洪溝治理項目,提高河道的行洪能力;通過建設西玉河、崔家窯水庫、蘇家坨等雨水調蓄溼地,調蓄汛期的雨洪水,降低區域行洪壓力,確保度汛安全。同時,「防汛應急指揮系統」在水務大腦的強力支撐下,對於汛情的處置會更加快速、合理。

△溫泉溝改造後,大幅提高排水能力

在直播互動環節,有網友提問:「很激動,看到計劃發布內容裡有大寨渠濱水公園,我家就住在創客小鎮附近,請問什麼時候我可以過去遊玩?是免費的嗎?對此,海澱區水務局局長馬光耀回答道,大寨渠濱水公園目前已經通過循環水網實現補水,預計年底前可欣賞公園全貌,明年春天,公園就能建成開放,小夥伴們可以免費入園!請大家放心期待~

△公園效果圖

翻一番的水面覆蓋率

國內領先的水務「新大腦」

萬畝藍綠交融的生態水鄉

百裡傍水依林的慢行走廊……

本次發布活動分會場

海澱融媒主播前往南沙河沿岸

現場探訪建設成果

帶市民穿越未來感受親水空間

以線上線下同步發布、融合傳播

為顯著特色的海澱融媒發布廳

因為權威性、專業性、現場感、互動性

賦予海澱水生態治理以濃鬱的

科技風範、未來氣息、人文情懷

深度解讀浸潤人心。海澱區副區長邸慧清、海澱區水務局局長馬光耀,圍繞水務「新大腦」、「營造一碧萬頃的生態園林溼地」、緩解北部供水壓力的舉措等作了深入淺出的講解,並回答了網友的提問,為網友「解渴」。

專業表達簡單明了。直播中,穿插了海澱融媒精心製作的動畫、漫畫、圖表等產品,以簡單明了的方式,直觀呈現行動計劃布局。

多點直擊身臨其境。海澱融媒記者沿著河道、重點工程等拍攝的照片,在直播間驚豔亮相,讓網友對水生態治理行動計劃更加充滿期待。

△影湖樓公園

提前探營場面震撼。直播中,穿插了記者探訪重點工程的鏡頭。「水清岸綠」行動計劃的重要項目、海澱區北部永豐調蓄水廠施工現場,帶網友看這個「大水缸」的建設畫面,滿滿的幸福感。

△實地探訪永豐調蓄水廠施工現場

作為生態溝渠治理樣板,大寨渠濱水公園項目也正在如火如荼地施工中。明年開春,居民就能入園欣賞公園美景了。

△實地探訪大寨渠濱水公園施工現場

移動發布真實體驗。本場發布活動,海澱融媒發布廳分會場,設在了海澱北部的南沙河岸邊,帶領網友欣賞南沙河沿岸風景,聽區水務局介紹北部水生態治理,以及由海融達介紹工程建設進度。

直播間中,河水清清,綠樹成蔭,一片生機盎然,偶爾還能看到居民沿著河岸散步。知了叫個不停,歌唱屬於它們的自由自在的美好生活。

據介紹,經過持續治理,去年南沙河上莊水庫段水質從劣五類變成五類,上半年,平均水質達到四類水平。

直播中,海澱區水務局工程建設科負責人王東東拿來了中關村科學城北區水系循環連通示意圖,向網友介紹治理方案。楊柳依依,清風徐來,水面泛起陣陣漣漪,海澱融媒主播感嘆道,夏日的南沙河,的確是散步消暑,令人心曠神怡的好去處。

海融達工程部經理付顥介紹了翠湖泵站主體工程概況。泵站9月底全部完工,將來每小時可進行2500立方米水的循環。

可視可評多端互動。移動化、可視化、直播化的發布方式,既讓網友特別是海澱居民第一時間全面獲知水生態治理的相關部署,也能及時提出意見建議,共同為海澱治水出力。海澱融媒體發布廳和網友一起共同發出海澱治水好聲音,形成同頻共振。

海澱豐富的水系賦予了城市獨特的氣質

水生態治理

將使海澱的水更健康,城市更宜居,生活更美好

隨著「水清岸綠」行動計劃的實施

海澱不僅水源更充足,工程更完善

人和水也會更和諧

從現在開始

海澱將和水來一次長久的美麗相守

海澱治水,五年之約,未來之約!

本次發布活動在

海澱區政府門戶網站、

「北京海澱」央視頻、

微博、快手、抖音、百度、

知乎、今日頭條等官方帳號

同步直播

一個小時的直播

累計觀看量達421萬~

「海澱融媒發布廳」是北京市首個區級「融媒+」線上線下融合發布平臺,在區委宣傳部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海澱融媒發布廳」於6月30日上線。「海澱融媒發布廳」是新型的移動式、可視化、多平臺發布廳。發布新項目、新科技、新產品、新經驗,以及服務政府、企業、基層信息,搭建區委區政府、委辦局、街鎮、企業等對外交流的樞紐。

王萌/文製作

圖/姜志發、賈懷兵、徐鑫、佟煜

相關焦點

  • 換上好心情,海澱融媒帶你草原「雲」旅行!
    換上好心情,海澱融媒帶你草原「雲」旅行!沒去過的小夥伴別著急這不海澱融媒攜手區文旅局帶你去草原「雲」旅行啦8月13日 (明天) 上午10:00快手直播間等你哦~海澱融媒主持人將走進內蒙古科爾沁右翼前旗蒙古族男女都喜歡穿袍子,在札薩克圖,袍子又叫切木其,就是長袍的意思,在科右前旗這片美麗的烏蘭毛都大草原上,經過幾代人的傳承,札薩克圖服飾已經演變成了一個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化瑰寶。札薩克圖傳統服飾刺繡包括回針、拱針、納針、盤花等20餘種技藝,凝重質樸、色彩鮮明,經過近四百年的歷史洗禮,仍保留著絢麗的原始遺風,並以新的活力流傳至今。
  • 服貿會,海澱融媒帶貨啦!
    >海澱融媒將攜手海澱區文旅局將有國家圖書館、香山公園、圓明園青青部落、科學國旅、你定旅行等而作為直播間的帶貨一哥——海澱融媒主持人「海澱融媒」知乎官方帳號、「海澱這一站」嗶哩嗶哩官方帳號
  • 從性價比來看,海澱·幸福裡是「海澱三巨頭」中最高的
    70年,造就了一個充滿魅力、活力、動力和創新力的新海澱,這裡已成為世人矚目的科學智慧之城、人文活力之城、和諧宜居之城;新時代下的「新海澱人」對於家以及美好生活的定義,也發生了質的變化。今天京城選房也為大家分享幾個海澱改善新房項目的最新情況;喜歡的朋友,可以點點頂部的關注,非常喜歡的朋友,可以幫忙分享到你的朋友圈,說不定你的朋友也喜歡呢!
  • 海澱2020年的第一場雪,刷屏了!
    2020年海澱的第一場雪如約而至攝影:劉派攝影:張紫瑜朋友圈裡已經熱鬧了起來>碎瓊亂玉,簌簌而下2020年的第一場雪,下的很認真不一會兒地面已經被白雪覆蓋葉子上和松針上堆滿可愛潔白的雪球滿眼都是冬天的美景來感受一下海澱有多美!!!
  • 海澱這5年,我們一起走過!50個瞬間,哪個讓你心潮澎湃……
    「十三五」收官「十四五」開局歷史落筆新的一頁2016—2020過去這5年小編陪著大家一起經歷、見證了人生中的很多重要大事5年裡有的人從「農民」變成「居民」有的人創業獲得人生的第一桶金有的人家門口通了地鐵、有了公園、建起了科技園
  • 「一機遊海澱」亮相服貿會,推出6大主題線路
    8日,「一機遊海澱」微信小程序在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旅遊專題區海澱館上線發布。有了這個小程序,可以讓市民、遊客在海澱遊得開心、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掌上海澱智能客戶端上線8日下午,掌上海澱智能客戶端上線暨海澱融媒實驗室揭牌儀式在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文化服務專題展媒體融合發展展區舉行。
  • 海澱速度 | 海澱北部新區未來5年戰略發力,全新規劃推動區域發展新...
    會上重磅發布海澱北區發展行動計劃,預示海澱北部新區即將迎來創新發展的高光時刻。圖片來源於網絡五年革新,擎領時代未來北區蝶變,恆成格局發布會上對未來五年進行了展望,預計到2025年,中關村科學城北區建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000家,國際PCT專利申請量突破
  • 今天,海澱公園還揭牌一個重要基地……
    今天一個個孩子在家長的陪伴下揮動鐮刀收割節現場的歡樂氣氛讓人流連忘返上至耄耋老人 下至稚嫩孩童都能在這找到樂趣>傳承發展至今已不僅僅是一個普通水稻名稱生動再現傳統的「京西稻」水鄉景色
  • 北京海澱:科技賦能文化添味,海澱旅遊專題展區成服貿會網紅展廳
    海澱展區應用數位技術復原圓明園「這個好看!」「哇,太美了!」在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旅遊專題展區海澱區展廳裡,耳邊不斷響起觀眾的讚美甚至是驚嘆。沉浸式展廳:科技帶你穿越歷史燈光從四周環繞過來,時空的齒輪在屏幕裡咬合,一個個曾經遺失海外的十二生肖獸首銅像回歸原位,整點的鐘聲敲響,噴泉從十二獸首口中吐出……身處圓形展廳中,卻仿佛回到了遙遠的過去,站在圓明園中海晏堂前,感受著歷史滾滾的車輪經歷了風霜雨雪,卻又被科技喚醒曾經的容顏。
  • 華潤置地15年深耕史:「海澱幸福裡」如何做到更懂海澱?
    2009年,深圳羅湖區,一個豪宅項目橫空出世,豔壓群「盤」,吸引了來自貿易、房地產、金融等高知行業人群的關注,他們爭相購買,助推該盤一舉成為當年銷售神盤,至今被提及仍成為人們津津樂道之事,這個「神盤」就是深圳華潤幸福裡,是華潤置地旗下經典豪宅產品線「幸福裡」的首個作品。
  • 海澱幸福裡
    海澱幸福裡
  • 海澱文化藝術節今天開幕(圖)
    本報訊今天,第三屆海澱文化藝術節開幕,為期一個月的居民文化盛宴在海澱展開。  據悉,海澱文化節從2004年至今已經成功舉辦兩屆。本屆文化節「洋味兒」十足,引進了「相約北京」、墨西哥主賓國、俄羅斯年系列文化活動。莫斯科交響樂團、以色列、葡萄牙等國家的優秀表演團體將前來表演。  另外,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電影學院等高校也將加盟文化節,利用校園文化資源,開發大學生文化廣場,打造校園實驗話劇劇場,構築「青春海澱」品牌。
  • 海澱萬畝生態水鄉五年後呈現
    本報訊(記者 張驁)鋪設百公裡傍水依林的慢行走廊,建設萬畝藍綠交融的生態水鄉,實現「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綠色生態水系景觀……昨天,海澱區「水清岸綠」行動計劃(2020—2025年)發布,為五年後設立小目標。
  • 海澱劇院簡介
    (圖片來源:鳳凰網讀書)海澱劇院,是目前北京西北部地區唯一一座建築一流、設備一流、功能品質一流的綜合性大型文化設施,是海澱區的標誌性建築之一。海澱區政府斥巨資興建的海澱劇院重建工程於2001年3月1日正式開工,2003年11月30日竣工。在此期間,區委區政府對海澱劇院的建設工程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和支持。經過各方積極的籌備,海澱劇院於2003年12月28日正式重張開業。說它建築一流,是因為劇院的建設從設計到施工都注入了國際先進的理念和技術,使它獲得了北京市十佳建築獎盃、結構長城杯等榮譽。
  • 海澱風景在「路上」也在「手中」
    寒冬雖已悄悄來臨,但海澱旅遊仍然處處有驚喜。 今年9月,國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一批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創建名單,全國共6個地區入選,海澱「三山五園」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榜上有名,海澱也在創建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的道路上積極探索,讓科技賦能海澱旅遊,讓遊客身在海澱遊在手邊。
  • 海澱北部新區未來5年戰略發力,全新規劃推動區域發展新高地!
    對於一個城市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建築,而是規劃。——貝聿銘  近日,一場特殊直播引發海澱北部新區的關注!2020中關村科學城北區高能級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在「中關村壹號」舉行。會上重磅發布海澱北區發展行動計劃,預示海澱北部新區即將迎來創新發展的高光時刻。
  • 2020服貿會:科技賦能旅遊 海澱展區太炫酷啦
    「旅遊連通世界,點亮美好生活」,在2020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的北京市「旅遊+科技」主題展上,海澱展區圍繞科技賦能旅遊及沉浸互動體驗兩大亮點,打造「線上+線下」雙展模式,呈現科技創新文旅高地新實力,請跟隨海澱融媒記者一起去現場看一看。
  • 第十七屆海澱文化季:以文促旅,以旅彰文
    此展沒有採用鴻篇通史的視角,而是回歸傳統,用中華文化最傳統的獨特載體——碑刻及其拓片,讓拓片忠實地講述運河故事,踐行著「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的理念。展品涉及海澱、昌平、西城、東城、朝陽、通州等六區運河段全域的拓片,全景式展現北京大運河文化帶碑刻及其蘊含的深厚文脈,具有極為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
  • 海澱北部這些大項目名單來了!海澱永豐TOD綜合體計劃明年開工!
    今天繼續和大家分享海澱北部的好消息! 項目建設內容: 融商業及辦公為一體的TOD綜合項目,預計項目總投資40億,計劃2021年開工,2024年竣工。
  • 今天這場論壇,曝出海澱美麗鄉村建設時間表!
    今天這場論壇,曝出海澱美麗鄉村建設時間表!資料圖今天舉辦的2020「智匯海澱」人才主題周系列活動之一2020海澱農經論壇暨創新發展人才峰會上全區農村集體總資產、淨資產連續十數年穩步增長,在全市保持前列。今年上半年,全區農村集體總資產1872億元,較年初增長1.3%;淨資產701.4億元,較年初增長1.2%。東升、玉淵潭等單位,連續十數年實現穩定分紅。目前,玉淵潭、四季青、東升等集體經濟組織已經形成了一批有影響力的集體經濟品牌,形成了「海澱模式」,得到了中央農辦以及北京市領導的高度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