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大家能夠更好的備考2020教師招聘考試,山東中公教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些知識點,希望可以幫助大家,今天給大家帶來:2020山東教師招聘面試:大洲和大洋 說課稿
公共基礎知識 | 專業基礎知識 | 面試指導 |每日一練
尊敬的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是X號考生,今天,我的說課的課題是《大洲和大洋》第一課時。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於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說教材
首先談一談我對教材的理解。《大洲和大洋》選自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一節,本節教材是對我們生活的世界的總體描述,主要講述兩方面的內容:世界海陸分布的特點;七大洲和四大洋。其內容既鞏固了地球和地圖的知識,又對學生今後學習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因此本節教材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說學情
教師不僅要對教材進行分析,還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所了解,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來說一說我的學生情況。我所面對的學生是初中七年級的學生,這個學齡段的學生正處於由具體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的過程,前幾節已接觸過地球衛星照片、地球儀、半球圖等,使學生具備了學習本課的基礎,學生學習這節課相對容易一些;但由於學生年齡所限,有些內容距其生活較遠,需要特別加強直觀手段的運用,以便發揮想像,進行思考,從而獲得理性認識,形成科學概念。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閱讀海陸分布圖和海陸面積比較示意圖,知道海陸面積比例及全球海陸分布。
2.運用地圖判別大洲、大陸、半島、島嶼及大洋、海和海峽,並能在世界地圖上說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位置、輪廓和分布特徵。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學習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初步養成讀圖、填圖、拼圖、繪圖等運用地圖解決地理問題的習慣,培養用圖能力。
2.通過參與討論探究、合作交流活動,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地球」「水球」名稱的理解,養成熱愛科學、積極探究自然界奧秘的精神,體會到要用科學的觀點去認識事物。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於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課的重點是:要充分運用地圖和各種教學手段幫助學生識記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位置、輪廓以及它們的分布特徵。難點是: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位置和關係。
五、說教學方法
新課程教學中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我將採用以下的教學方法:地圖法、討論法、講授法。
六、說教學過程
下面主要說說我對教學過程的設計,我將從四方面展開我的教學過程。
環節一:新課導入
我採用了創設情景導入法。通過多媒體展示宇宙中的地球衛星圖片,創設「地球還是水球」的問題情境,直觀生動,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引出本節課要講授的內容是有關地球的知識。
環節二:新課講授
新課教學是本節課的核心和重點,本節內容包括世界海陸分布的特點;七大洲和四大洋。
1.「地球」還是「水球」
關於「地球」還是「水球」這部分內容,我採用課件演示:世界海陸分布圖,世界海陸面積比較圖,水、陸半球圖。引導學生旋轉地球儀,開展「擁抱地球」活動,觀察海陸分布的特點,最後統計學生的擁抱結果,從而得出結論:海洋比陸地大,七分海洋三分陸地,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南極地區分別是陸地。緊接著引導學生學習課本31頁小字部分「人類探索地球面貌的歷程」內容,讓學生體會人類的認識世界是需要不斷的探究和拼搏的。
【設計意圖】通過閱讀地圖,培養學生讀圖的能力,學生在使用地球儀、世界地圖中,提高快速獲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2.七大洲四大洋
了解海陸分布的特點之後,我會讓學生讀書本32頁圖2.5找出海陸分布的不同形式。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另外讓學生在世界地形圖上找出世界上最大的大陸、半島、島嶼。最後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大洲指的就是大陸與它周圍的島嶼。從而進入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學習。
首先我會用課件展示七大洲四大洋空白圖,《大洲的分布》圖,學生觀察各大洲的輪廓並填充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同時我設計了緊緊圍繞大洲、大洋的名稱及其相對位置及大洲界線的問題,比如:七大洲的輪廓大致有什麼特點?主要分布在東半球的大洲有哪些?赤道穿過哪些大洲?等等,學生結合圖2.6《大洲的分布》以搶答的方式回答以上問題,通過以上這些問題檢測學生掌握各大洲、大洋的名稱及其相對位置的情況。
然後引導學生在世界地形圖中,找出各大洲的分界線,歸納出洲界的劃分主要以運河、海峽、山脈進行劃分。
最後我會提供七大洲四大洋的數據資料,讓學生「辨輪廓,比大小」,得出口訣:「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幫助學生記憶各大洲的面積大小順序。
【設計意圖】「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及相對位置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通過觀察地圖,填圖,設置問題等方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填圖、讀圖能力。
環節三:鞏固提高
為了突破本節課的難點: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位置和關係。我會讓學生以前後桌四人為一組用5分鐘時間共同完成以下3個問題:
(1)觀察地球儀,找出七大洲四大洋,並描述它們的相對位置。
(2)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分別是哪一塊大洋或大洲?
(3)2012年奧運會在哪個大洲上召開?該大洲位於哪個半球?
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我會進行巡視,並給予及時的指導。最後由小組代表發言,展示小討論的成果。最後我會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
太平洋:位於亞洲、大洋洲、美洲和南極洲之間。
大西洋:位於南、北美洲和歐洲、非洲、南極洲之間。
印度洋:位於亞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極洲之間。
北冰洋:位於地球的最北面,位於亞洲、歐洲和北美洲北岸之間。
北極地區指的是北冰洋,南極地區指的是南極洲。2012年奧運會在歐洲召開,歐洲位於東半球。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討論的方法,可以集思廣益,同時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對於本節課知識的歸納,我採用隨機提問的方式。每一個提問到的同學總結一條,讓每一個同學都有總結本節課所學知識的機會。
課後讓學生完成書本35頁的活動探究第四題,完成七大洲的輪廓圖。
七、說板書設計
為了突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使學生一目了然。所以我的板書是這樣設計的。
七大和四大洋
一、地球?水球?
七分海洋三分陸地
二、七大洲四大洋
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