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豆漿盛食永和永和大王 3家「永和」寧波混戰

2020-12-19 浙江新聞

  浙江在線06月29日訊「寧波現在有好幾家'永和豆漿',究竟哪家正宗?」昨天,市民劉先生致電本報,反映自己的困惑。記者昨日走訪市場了解到,目前寧波市區有3家名稱裡有「永和」兩個字,而且都主營豆漿、油條等快餐的連鎖餐飲店,分別是「永和豆漿」、「寧波永和豆漿」和「永和大王」。這3家店究竟誰是正宗?他們有沒有「親戚」關係?

  名稱相近確實容易混淆

  昨天,記者分別走訪了市區的3家永和豆漿店。在濱江商業廣場一樓的沿街店面,記者看到了已經開業的永和豆漿店,店招的醒目位置有「永和豆漿」四個字,旁邊還有一個稻草人圖形的商標,下面有永和兩個字的拼音。

  在距離濱江商業廣場幾百米的興寧路上,記者找到了劉先生常去的永和豆漿店,這家店的店名是「寧波永和豆漿」,標誌是一個摺扇造型,上有「盛食永和」四個字。而位於藥行街上的永和大王,店招上是醒目的「永和大王」四個大字,一旁有一個冒著熱氣的碗和一個「永」字組合的標誌。

  記者發現,3家店的店名上都有「永和」兩個字,店招牌也都以紅色為主打,不仔細看確實很容易混淆。仔細比較幾家「永和」店經營的菜品,豆漿、油條都是主打,每家都有2~3種豆漿和1~2種油條。另外,3家店都有其他的一些小吃、炒飯套餐等,具體的菜品不盡相同。

  據了解,在寧波大市區範圍內,名稱裡有「永和」兩個字的店鋪還有不少,如永和喜年來、永和名典、永和新一代等等,這麼多「永和」,確實讓人很難分得清。

  3家永和沒有「親戚」關係

  記者登陸了「永和豆漿」的網站了解到,「永和豆漿」是臺灣弘奇食品有限公司於1982年創立的品牌,公司總部位於上海,目前在全國有近500家「永和豆漿」餐飲門店,臺灣藝人大S徐熙媛是其形象代言人。永和豆漿負責接待媒體的馬經理告訴記者,公司品牌源自臺灣,創始人也是臺灣人,目前在寧波開的都是加盟店,但目前在寧波有幾家門店他拒絕透露。當記者問道他們和其他兩家永和的關係時,馬經理稱,幾家公司都是獨立的公司,沒有關係。

  「永和大王」也是一家總部位於上海的公司,「永和大王」自去年進入寧波市場,目前在寧波有2家店。「永和大王現在是菲律賓快樂蜂旗下的公司,自1995年12月在上海開出第一家餐廳以來,在國內主要城市開設了百餘家直營店。」該公司企劃部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公司創始之初是否源自臺灣她不清楚,但「永和大王」和「永和豆漿」是兩家公司,沒有任何關係。

  記者了解到,寧波永和豆漿是寧波本土的一家企業,與上述兩家公司都沒有關係。該公司負責人洪先生告訴記者,寧波永和豆漿第一家店於1997年開業,當初是和臺灣人合作,但後來獨立經營,現在在寧波大市區範圍內有50多家直營店和加盟店,「盛食永和」是該公司註冊的商標。

  為什麼都叫「永和」?

  「永和豆漿」近年來已漸為甬城廣大食客熟知並喜愛,但圍繞「永和」這兩個字,在寧波曾經有過幾場影響頗廣的官司。

  弘奇永和豆漿和寧波永和豆漿曾有過一場殊死之爭。紛爭大概起於2004年,那時正是弘奇永和豆漿欲進軍寧波市場而不得的時候。

  永和牌豆漿最早來源於臺灣。早在1995年2月,該品牌所有人臺灣弘奇食品有限公司就將「永和YUNGHO+圖(稻草人)」在中國大陸註冊於第30類(豆漿、茶、烏龍茶、豆花、冰淇淋)商品商標。2001年12月,該商標被許可給了上海弘奇有限公司在中國大陸獨佔使用。拿到商標獨佔使用權後,弘奇永和據說在全國各地收編了很多「地方軍」,但寧波除外。

  直到2004年年底,上海弘奇仍未在寧波開出一家加盟店,原因是,早在2001年以前,寧波市海曙區和江東區已經先後經工商註冊登記分別開出了「寧波海曙永和豆漿店」和「寧波江東東勝永和豆漿店」。

  也就是說,在上海弘奇獲得「永和YUNGHO+圖(稻草人)」商品商標的獨佔使用權之前,寧波永和已經將「永和豆漿」作為企業字號進行了申注。

  用通俗一點的話表述他們之間的關係就是,上海弘奇賣的是「永和YUNGHO+圖(稻草人)」牌的豆漿產品,而寧波永和是擁有「永和豆漿」這4個字的企業名稱。上海弘奇可以在寧波繼續賣它的永和牌豆漿,但不能在自己的寧波(尤其是海曙區)加盟店招牌上突出使用「永和豆漿」這4個字,否則就是侵犯了寧波永和的字號權。

  永和豆漿的由來

  上世紀50年代初期,一群祖籍大陸的退役老兵迫於生計,聚集在臺北與永和間的永和中正橋畔,搭起經營快餐早點的小棚,磨豆漿、烤燒餅、炸油條,漸漸形成了一片供應早餐的攤鋪。而「永和豆漿」一詞,起初只是「過橋到永和喝豆漿」的泛稱,後來簡稱「永和豆漿」。

  永和豆漿類似沙縣小吃

  看來幾家永和豆漿店相互之間沒有「親戚」關係,但究竟誰是正宗?

  永和豆漿的馬經理說,據他所知,「永和大王」和「永和豆漿」都源自臺灣,誰是正宗這個很難說。

  「永和是一個地名,永和豆漿其實是一個泛指,類似沙縣小吃。永和豆漿生在臺灣,但發展在大陸,豆漿、油條是非常普通的小吃,也沒有核心技術,所以很難說誰是正宗。」寧波永和豆漿的負責人洪先生告訴記者,公司在寧波發展十幾年來,一直堅持本土化的運作方式,從菜品開發和口味上都力爭適合寧波人的口味,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誰發展得最好,誰就是最終的贏者,探討誰是正宗,個人認為沒有意義。」

  專家

  消費者會用「腳」投票

  「現在全國各地的永和豆漿店遍地開花,官司也打過無數場,爭論誰是正宗的永和豆漿對老百姓來說也意義不大,也說不清楚。」寧波市餐飲業與烹飪協會秘書長陳永祥認為,目前寧波的一些永和豆漿店裡,豆漿、油條只是其中一小塊,大部分銷售的是各種中式快餐,其實來源於臺灣的永和豆漿當初的定位已經有所轉變。

  「對於消費者而言,同類的餐飲服務的差別,最主要的還在於口味和服務上,品牌所起作用畢竟有限。」陳永祥認為,究竟誰是最受消費者心目中最喜愛的永和豆漿,關鍵還是要看各家品牌的服務和品質,孰好孰壞,消費者會用「腳」投票。

  來源:東南商報

相關焦點

  • 三家「永和」在寧波混戰 誰是正宗很難說?
    「寧波現在有好幾家'永和豆漿',究竟哪家正宗?」昨天,市民劉先生致電本報,反映自己的困惑。記者昨日走訪市場了解到,目前寧波市區有3家名稱裡有「永和」兩個字,而且都主營豆漿、油條等快餐的連鎖餐飲店,分別是「永和豆漿」、「寧波永和豆漿」和「永和大王」。這3家店究竟誰是正宗?他們有沒有「親戚」關係?
  • "永和大王"與"永和豆漿"爭雄東北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業內又傳出永和大王集團計劃今年在瀋陽開設分店的消息,記者從「永和大王」方面得到證實,「永和大王」將把進入東北市場的首選之地定在瀋陽,兩者的明爭暗鬥將在沈繼續上演。  「永和大王」鐵定進軍瀋陽  據永和大王北京地區管理處企劃部一位劉姓負責人介紹,「永和大王」一貫堅持「油條豆漿」這一中式快餐的經營特色,目前永和大王已經在中國擁有80餘家連鎖店鋪。
  • 「永和豆漿」VS「永和大王」
    編者按:你是否和我一樣,傻傻分不清「永和豆漿」和「永和大王」
  • 八家「杭州永和豆漿」將改名「永和大王」
    「聽說永和豆漿要變成永和大王了,我原來的貴賓卡用不了怎麼辦?」昨天,薛小姐打進商報熱線85188518反映,她在「永和豆漿」辦理的一張貴賓卡,裡面還有幾百元餘額,如今卻找不到地方用了。  4月7日,薛小姐打算到吳山路口的「永和豆漿」去消費時,發現該店已經停止營業,只有幾個裝修工人在裡面。
  • 杭州永和豆漿將改名為「永和大王」
    「聽說永和豆漿要變成永和大王了,我原來的貴賓卡用不了怎麼辦?」昨天,薛小姐打進商報熱線85188518反映,她在「永和豆漿」辦理的一張貴賓卡,裡面還有幾百元餘額,如今卻找不到地方用了。   4月7日,薛小姐打算到吳山路口的「永和豆漿」去消費時,發現該店已經停止營業,只有幾個裝修工人在裡面。
  • 永和大王:我們堅持現磨 與永和豆漿沒關係
    作為行業的領軍品牌,永和大王很快就洞察到顧客對外賣的需求量在不斷上升,並快速成立了大王送配送,但以永和大王單個品牌,用戶來源比較局限,無法觸摸到新客源,需要新的入口擴大用戶來源。近年來O2O外賣的熱潮,讓永和大王找到了新商機,迅速與第三方中高端外賣O2O平臺「點我吧」達成了戰略合作,永和大王在「點我吧」杭州站上線首日,訂單量暴增!
  • 永和大王跟永和豆漿,到底是不是一家人?
    1949年,上海豆漿公司在臺北開設分公司,並在臺北的廈門街成立了上海豆漿工廠,供應「清豆漿」和「甜豆漿」。這座臺灣的第一家豆漿配送工廠,與永和僅一橋之隔。1995年,林炳生創辦的弘奇食品有限公司在上海註冊了「永和豆漿」的商標和稻草人Logo,註冊在第30類(豆漿等)商品中,隨後逐漸開了多家門店,生意紅火。上海人熟悉的一碗豆漿,漂洋過海去到臺灣,又以這種方式,換了一副面孔重歸上海。
  • 兩家「永和」握手言和 杭州永和改名「永和大王」
    坊間甚至有推測說,因為經濟形勢和經營問題,曾經生意紅火的永和豆漿要全部倒閉,退出杭州了。  詹老師有些失望。從上大學起,他就經常喜歡來永和豆漿店坐坐,對它的印象一直都很不錯的。  為此,昨天記者和杭州永和餐飲連鎖管理有限公司的王總取得了聯繫。「不是關閉,只是暫時停業,是為了給永和豆漿做一次全面的修整。」
  • 永和大王VS永和豆漿:豆漿粉風波之爭
    連日以來媒體不斷對豆漿粉風波的報導,不僅讓「洋快餐」灰頭土臉,也讓大陸最大的兩家豆漿連鎖店業者:永和豆漿與永和大王之間的較勁再度浮出水面。永和大王藉機對外公開店面現磨豆漿的全過程,撇清與永和豆漿的關係,更藉機宣揚自己才是現磨豆漿,要與競爭對手一較高下。
  • 「豆漿門」之爭 永和大王與永和豆漿撇清關係
    連日以來媒體不斷對豆漿粉風波的報導,不僅讓「洋快餐」灰頭土臉,也讓大陸最大的兩家豆漿連鎖店業者:永和豆漿(需求面積:60-200平方米)與永和大王(需求面積:180-300平方米)之間的較勁再度浮出水面。永和大王藉機對外公開店面現磨豆漿的全過程,撇清與永和豆漿的關係,更藉機宣揚自己才是現磨豆漿,要與競爭對手一較高下。
  • 「手拌豆漿」事件牽出「李鬼」 永和豆漿和永和大王誰更無辜
    5月13日下午,永和豆漿再發一份聲明撇清與涉事門店的關係,並給出了山寨門店的工商註冊具體信息。該回應再次引起網友的關注和討論,不少網友表示分不清楚哪家是真正的永和豆漿,哪家是假冒的。藍鯨產經記者查詢永和豆漿加盟連鎖餐廳網,該網顯示,永和豆漿在浙江義烏確實無任何門店信息。
  • 廈門無永和豆漿分店 中山路永和豆漿大王為「山寨」
    從前說起豆漿,不少廈門老市民會想到中山路上曾名噪一時的「永和豆漿」;現在,再說豆漿,大家都心有餘悸——豆漿粉衝的永和豆漿還能喝嗎?隨著肯德基豆漿粉事件在近期的不斷升級,「永和豆漿」也被列入豆漿粉黑名單。
  • 永和豆漿、臺鄉永和…… 哪家才是正宗的「永和」
    近年來,「永和」這個來自臺灣的餐飲業品牌,在溫州除了有裝修上相近的「伴友」外,還冒出了很多連名字都相近的「親戚」,永和豆漿、永和健康之家、臺鄉永和、傳統永和……這讓消費者在選擇時變得困難,哪家才是貨真價實的正宗「永和」?
  • 永和大王回應「衝泡門」質疑:我非永和豆漿
    本報訊(記者楊詩凡)多家餐飲企業捲入「衝泡門」。永和豆漿更是公開宣稱豆漿是豆漿粉衝泡而成,連累另一家帶有「永和」字樣的中式快餐連鎖企業「永和大王」。該企業面對質疑,向本報記者展示了磨漿過程。宣稱現磨,卻被爆出豆漿粉衝泡的「內幕」。
  • 「永和豆漿」陷轉基因風波 「永和大王」躺著中槍
    5月13日,國家質檢總局公布了2014年3月的進境不合格食品、化妝品名單,其中,永和豆漿因被檢出轉基因成分而榜上有名。  消息一出,「永和豆漿」「轉基因」等字眼瞬間成了網際網路上的熱門搜索詞。不少網友轉載的同時,不禁擔心,「我經常到永和豆漿吃早餐,會不會有這家公司進口的轉基因產品?」
  • 永和大王與永和豆漿撇清關係 稱所有豆漿都鮮磨-健康臺-中國網絡...
    本報訊(記者胡笑紅實習記者李偉娟)永和豆漿等餐飲企業近日承認自家豆漿是用豆漿粉衝調而成,昨天,另一家帶有「永和」字樣的餐飲品牌——永和大王則在上海發表聲明稱,臺灣的永和豆漿與菲律賓快樂蜂旗下的永和大王沒有任何關係,而永和大王的豆漿都是鮮磨的。
  • 永和豆漿微博回應:傳統永和豆漿屬於山寨手段
    左圖為海南傳統永和豆漿海甸分店門店圖(南海網記者劉嘉珮攝),右圖為永和豆漿店面圖(永和豆漿官網獲取)  南海網海口4月8日消息(南海網記者劉嘉珮)永和大王、永和豆漿、大臺北豆漿大王、傳統永和豆漿……走在街頭,消費者總是會被這一個個相差不大的品牌繞暈。
  • 長沙永和豆漿其實不"和" 此"永和"非彼"永和"
    記者 王翀鷹 攝昨日本報報導《喝豆漿喝出一頭漿糊》後,許多讀者致電本報表示,不僅自己買的到底是現磨豆漿還是衝泡豆漿,讓人搞不清,而且現在長沙號稱「永和豆漿」的店也很多,到底是在哪個永和店吃的豆漿也分不清。8月11日,永和食品(中國)有限公司相關人士告訴記者,永和豆漿在長沙沒有分店,僅有一家在醴陵。然而,在長沙街頭卻隨處可見「永和豆漿」,這是怎麼回事呢?
  • 永和大王簡介
    永和大王是全國連鎖快餐企業,所經營的產品是符合中國人的口味的豆漿、油條、各種稀飯以及中式的小點心。該店設有專門的網站,設有網上訂貨信箱,開通24小時的電話送貨熱線。 ?  初期?  1995年第1家24小時不間斷經營的連鎖餐飲企業     1998年2月成為第1家24小時全天候外送服務的連鎖餐飲企業     1999年5月成為第1家實現網絡訂餐服務的餐飲連鎖企業;  1999年初成為第1家成功引起國際風險投資-霸菱投資的餐飲連鎖企業     1999年9月,成功參加國內著名的「72小時網絡生存
  • "臺灣永和"不臺灣 太原沒有真正的永和豆漿店
    歸納起來,主要有三:一是永和豆漿這個中式快餐連鎖經營品牌作為我國臺灣飲食文化的代表,自從上世紀90年代末進入大陸以來,就以其貼近大陸居民的飲食文化結構而被廣大消費者所喜愛;二是永和豆漿在全國範圍內的打假訴訟新聞,頻繁的見諸報端,被廣大讀者所熟悉;三是由於永和豆漿被全國眾多不法商家假冒,導致目前在全國眾多城市開設的「永和豆漿」店鋪有數千家之多,而真正的永和豆漿店卻只有200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