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曹衝稱象的故事,在古代的時候,稱重技術遠沒有現在發達,無法做出能夠為大象稱重的稱,但是機智聰明的曹衝卻利用了「等量替換法」,用等量的石頭代替大象,然後依次稱出石頭的重量,對石頭重量進行疊加,就能夠得到大象的重量了,曹衝稱象的故事也成為了一個經典,一直被家長用來教育孩子。然而,杭州的一所中學裡卻出現了堪比曹衝稱象的故事。
近日,一段學生稱豬的視頻在網上走紅,從視頻中看,一群學生們正圍繞著一隻關在鐵籠子裡的豬進行討論,還有學生拿著筆和本子在一旁寫寫畫畫。這一現象讓很多人感到好奇,這群學生是準備幹什麼呢?據了解,這個視頻的拍攝地點是杭州的一所中學,而視頻裡的學生正是這所學校裡的中學生,他們聚集在一起,正是在完成學校裡的一個實踐類課題——為豬稱重。
在期末考試過後,杭州市丁蘭實驗中學在校內開始廣發「英雄帖」,請學校的學生們進行一項有趣的實踐課題,為學校自養的黑豬進行稱重。既然是實踐課題,那麼自然不會給學生們提供相關的貨物稱,而一頭豬的重量說重也不重,說輕也不輕,至少也不是一兩個學生能夠抬起的,因此,怎樣能夠得出一頭豬的重量,這其中就考驗學生們對於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的運用程度了。
據學校的工作人員表示,稱豬是學校想的,所以在校內廣發「英雄帖」,讓學生們設計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案,把一頭豬的重量稱出來。這樣充滿挑戰和趣味的實踐課題自然也引起了學生們的興趣,很多學生都踴躍參與,並提供自己設計的給豬稱重的方案,由於時間的關係,最終學校的工作人員就選定了其中的一個方案,讓其中的6個同學過來進行實際操作。
在學生們進行實驗的時候,場地旁也是聚集了許多前來觀看的學生。大家都非常好奇,這些校友們將要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對這頭豬進行稱重。當然,設計方案和動手實踐還是有一定區別的,儘管學生們方案設計得很不錯,但是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還是遇到了一定的困難,整體的難度或許比想像中要更大,同學們一邊商量一邊製作工具,圍觀的同學也議論紛紛,場面堪比書中描述的曹衝稱象的場景。
最終,同學們利用物理課上所學的槓桿原理,製作了一個簡易的稱,利用類似於菜市場中常見的桿秤的稱重原理,讓一名已知體重的同學作為「秤砣」,最終算出豬的重量是143.83公斤。於是,一頭接近300斤的肥豬的重量就被同學們用物理知識在不藉助貨物稱的情況下稱出來了。學校的工作人員表示,這頭豬在實驗後也會被義賣,所得的錢將會被用來資助結對學校的貧困學生。
秀姐覺得,這是一場非常有意義的活動,在這場活動中,學生們能夠積極參與,並且運用自己在書本上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升大家活學活用的能力。同時,學生們發現自己平時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還能夠在實際生活中派上用場,或許在以後學起來也會更有動力。而且這種公益活動也能夠加強學生們對於公益事業的了解,帶動大家一起做公益。因此,這樣的活動還是非常值得提倡的。網友們,你們怎麼認為?歡迎在文章下方點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