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鐵路局昨日介紹,9月30日、10月1日鐵路迎來出行高峰,預計這兩天武漢三大火車站每日送客約24萬人,直逼春運最高峰。據了解,有50%的旅客採取了網上購票,但截至昨日,旅客在網上購買的這兩天的火車票,仍有25萬張未取。(9月29日楚天都市報)
「十一」假期日益臨近,火車票又成了「香餑餑」。 節日期間原本就「一票難求」,而部分旅客為了使旅途更加具有可控性,提前預定了多種路線的車票,以備不時之需。據武漢鐵路局介紹,今年十一期間武漢三大火車站有50%的旅客採取了網上購票,截至9月28日,仍有25萬張未取。
為了自己的出行更加順暢而侵佔別人利益的佔票行為不僅擾亂了鐵路正常運輸計劃,還浪費了寶貴的運輸資源,筆者認為,根治「火車票訂而不取」頑疾不能只靠道德約束,還需鐵路部門對症下藥。
「梯次退票」沒有遏制訂票不取票的現象,是由於很多人認為,用20%的退票費來買個「雙保險」還是聚划算的。幾十元的退票費大家不屑一顧,上百元的退票費相信很多人還是很在乎的,如果退票方案能夠重新調整,將48小時內的退票費大幅度提高,將24小時內未取票的視為退票,用剛性制度來逼著訂票者儘快取票,相信這樣就會對佔票行為起到約束作用了。
筆者建議可以在鐵路電話、網際網路售票系統內建立「誠信名單」,旅客如果多次訂票卻不取票,將列入誠信名單取消其一年內的購票資格。另外,鐵路部門還應總結經驗、開拓思路、不斷完善訂購辦法,堵塞管理漏洞,使訂票更加科學規範,使公共資源得到合理分配。
說到最後,筆者還是要提醒廣大旅客,合理安排您的出行計劃,訂票後及時取票或退票,以免浪費有限資源,為他人的出行提供方便。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