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包括江蘇在內的三省兩地正式實施境外旅客離境退稅政策。這一天,南京新街口百貨公司開出首張離境退稅單,這是當天南京11家退稅定點商店開出的唯一的退稅單。記者採訪這些退稅商店得知,當天前來購物的外國人很少。想讓更多老外樂遊江蘇,花更多錢購買江蘇產品,光靠離境退稅還遠遠不夠。
美國小夥買義大利香水
1日上午9點多,美國小夥David走進南京新街口百貨公司,掏出688元人民幣,買了瓶義大利寶格麗男士香水。售貨員告訴他,當天是商場實施離境退稅的第一天,他可以享受75.68元的退稅貨款。小夥子很開心,在售貨員的指導下,填寫了離境購物申請單。
南京新百財務管理中心部長張立俊介紹,新百在3月31日才獲得退稅商店資格,第二天就開出全省退稅第一單。經過宣講,各櫃檯知曉商場辦理離境退稅相關程序。銷售人員為增加銷量,也樂於主動向外國顧客介紹離境退稅。
南京市財政局企業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底,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海關總署受理南京離境退稅政策實施方案備案,目前省內只有南京實施該項政策。包括新百、中央商場在內,南京11家商店申報成為退稅定點商店。外國人在這些商店購物,開具發票,領取退稅申請單,出關前可向南京海關申請,再由代理機構——南京銀行辦理退稅。根據此次落地政策,境外遊客在寧購物,出關可享受11%的退稅率——9%退給消費者本人,2%返給代理機構。David買那瓶香水,扣除代辦機構收取的手續費後,可拿到61.92元退稅。截至1日下午5點,南京海關尚未接到退稅申請。
南京財政局、商務局相關處室負責人介紹,北京、上海於去年7月先行實施離境退稅,上海首月退稅額只有18萬元,南京退稅規模可能更少。而現行退稅政策還有一大弊端:外國人只有在南京出關才能退稅,而不少老外到南京玩,買了東西,從北京、上海出關,就享受不到退稅。
張立俊告訴記者,去年新百外卡消費量約為1000萬元,在30億元的總銷售額中,幾乎可以忽略。但新百很重視離境退稅業務,成為退稅定點商場能提升「新百」的知名度;而中央商場、南京商廈這兩家退稅定點商店表示,儘管外國人去購物的很少,但商場看中進入退稅定點店的宣傳作用。
南京另一家退稅商店南京工藝美術中心已有一個月沒接到國外團隊。商場部經理劉鍾宇介紹,去年中心銷售3000萬元,外國人消費也就20多萬元。而早在上世紀90年代,外賓消費佔總銷售額的一半。
商品趨同難入「洋眼」
去年,全省接待境內外遊客62238.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8.4%,而外國遊客同比僅增長1.9%,低於境內外遊客平均增速6.5個百分點。從2011年到去年,外國遊客同比增幅從13.6%跌至1.9%。
省中旅總經理丁慶元介紹,上世紀最高峰時,省中旅一年入境遊客有15萬多人,後來降到3萬多人。這些年,全國入境遊客增長較慢。入境遊客不多,除了有空氣品質、食品安全的因素,國內旅遊成本高是個重要原因。有外國遊客抱怨,2000歐元在中國玩14天,在日本能玩20天,在泰國能住半年。中國的國際航班不貴,但國內交通很貴,住宿也較貴。相比之下,東南亞就很有競爭力。
南京入境遊協會會長、江蘇金橋國際旅遊社總經理張朝軍坦言,境外遊客即使有心購物,也會覺得沒啥好買。「東西南北中,商品都趨同。」他說,像南京雲錦、蘇州刺繡、宜興紫砂壺、常州梳子、揚州漆器,在國內很多地方都能買到。雨花石是南京特色產品,但市面上真正的雨花石少之又少。久而久之,老外形成一種印象:中國的東西很多很假很便宜。越不值錢,就越沒人稀罕。
丁慶元希望,中國商品要在包裝上花心思。像臺灣鳳梨酥、澳門手札等小食品,包裝精美,遊客普遍認同,國內的旅遊紀念品設計開發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南京一名不願具名、從事入境遊接待30多年的導遊告訴記者,外國人不願掏腰包是值得深思的現象。他回憶,自己剛從事入境遊接待時,沒有購物回扣之說,每到南京博物院、友誼商場、南京工藝美術中心、大行宮玉器店,他總是很自豪地向老外介紹那些器物背後的文化,老外聽得如醉如痴。進入本世紀,旅遊業放開,行業價格戰興起,導遊服務無利可圖,轉向導購賺錢,而且愈演愈烈,極大地損害中國旅遊業形象。
老外愛便宜愛獨特
中國傳統工藝品不再像從前那樣受老外青睞,那麼,他們逛過中國,愛買什麼東西帶回去?
上述南京資深導遊認為,其實中國不少東西對老外有吸引力。前一陣,他所帶的團中,有老外特意跑到深圳,花了兩萬多人民幣買無人機,其性能不遜於歐洲同樣功能的機型,但價格只有歐洲的一半。不僅是無人機,那些能講故事、能走路的機器狗也很受外國遊客喜歡。外國人很喜歡這種小創新,但這些中國貨知名度小,外國人難以知曉。
在南京呆了兩年半的土耳其人白飛,即將回國。聽說購物可以退稅,他很高興,不過當他翻開購物清單,發現自己沒法享受退稅了。他的購物清單裡寫著:若干中國結,給父母定製的羊毛風衣,雲錦掛件、中國捲軸畫、鞋。「中國結,我就在淘寶上買。在南京定製衣服,一件大衣才1000多元,不到土耳其的一半。」白飛說,他到過臺北故宮博物館,買了不少只有在那才能買到的精緻小物品。而在大陸,很難發現獨特的紀念品。
白飛的一位德國朋友,是南京一家企業的高管,前一陣子回德國前,在南京裝飾城訂購很多件中國傳統家具,用貨櫃運回德國。這兩年,德國人、以色列人都愛買中國家具,他們認為中國家具很便宜。「我想,這些東西以後也會退稅的。」白飛說,外國遊客到中國,往往就是轉幾天,只看到表面上那些熱鬧的玩意。中國人完全可以做出更多的好東西,讓外國人買買買。
本報記者 顏芳 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