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風動石的前世今生

2021-02-08 龍哥光影紀實

  「天藍水碧海灣美,沙白林綠島礁奇」,一說起福建東山島,來過的人腦子裡肯定浮現出超級迷人的濱海風光和美味的海鮮。在這個美麗的小島上,「東山風動石」和「東山關帝廟」這地理和人文兩大瑰寶更是大名鼎鼎。今天來聊聊關於風動石的那些事兒。

     在東山關帝廟左側不遠處,屹立著聞名海內外的東山風動石(也叫銅山風動石)。它以奇、險、大的特點而被載入《中國地理之最》、《中國名勝詞典》等辭書。在關於東山島的各類旅遊資料、攝影作品、視頻中,這顆不走尋常路的石頭幾乎無處不在,作為永恆的「打卡地」,很多土生土長的東山人,家裡都有一張自己在風動石前的照片。


  有些見多識廣的童鞋說了,風動石很多地方都有,沒啥了不起的。比如根據史志記載,小小的東山島上就有不少風動石,如舊時《詔安志》曾載:「風動石一在五都南山村,一在五都港西村,一在羊角山後。」《東山縣誌》民國稿本說,在銅陵大澳蓮葉崖左側也有風動石,上面還有溫陵倪鴻範的題字,不過目前遺蹟無存。

  可是,很多人的生命中都會遇到一兩顆風動石,但不是每一顆風動石都能被稱作「天下第一奇石」。

  風動石這種東西的形成簡單說來,就是巖石經海水長期侵蝕衝擊,又經風化而剝落,天長日久變成球狀,在地質學上稱為「球形風化」。 東山風動石的形成也不例外,大概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風動石和下面的磐石原是塊完整的花崗巖,在第四紀海侵時期,沿著石頭紋理,「冷冷的海浪在臉上胡亂地拍」。(你在身邊就是緣,緣分寫在三生石上面)

  2.海浪拍著拍著讓石頭上下兩部分之間hold不住產生了裂痕,出現「分手」傾向。(愛真的需要勇氣,去相信會在一起)

  3.風呼呼呼地吹著吹著,把裂痕周邊不斷侵蝕,兩塊石頭的接觸面越來越小。(不管有多少風雨,我都會依然陪著你)

  4.風吹來,雨打去,然後過了很久很久,上面石頭逐漸被歲月磨平了稜角,變得越來越圓滑。(人生也是如此)。上下兩塊石頭到最後也沒能完全分開,還留有極小的接觸面,從此一生若即若離。(像極了捉摸不定的愛情)


  風動石嘛,自然要動來動去的,這塊石頭懸空斜立,狂風吹來,搖晃不定。風停後,風動石也平穩如初,不會掉落。它的原理,說法有很多種,最常見的說法便是,這塊石頭之所以不會倒下,與它的形狀有關——上小下大,重心位置偏低,恰好重心正對著接觸面,雖然石頭搖動時,重心位置會被抬高,但在重力作用下,巨石又會回到原來的位置,類似於「不倒翁」的原理。

  東山風動石高4.73米,寬4.57米,長4.69米,重達200多噸,斜立在花崗巖盤石上,上下接觸面僅數釐米見方。關於它的形狀,有的說像玉盤上的仙桃;(東山島先賢、書畫家、詩人馬兆麟在《詠東山十八景中》寫的「風吹一石萬鈞動」的「石」和「黃鶯打桃鳥無情」裡的「桃」說的就是風動石)有人說像一隻兔子,也有人說像一隻老鼠,眾說紛紜,但終歸是充分發揮想像力的結果。

  《東山縣誌》民國稿本說:「(東山風動石)人臥盤石,伸足踢之,即動,微風吹之,亦動。」合力以雙手推之,或運氣用雙腳蹬它,都能使它搖晃。用手推的話,不是人多就行,而是要找準角度,選好著力點。首先要背向西南方向,手向東北方向移動,在推的過程中不能一個勁地猛推,要有節奏,一推一放,一緊一松;用腳蹬的話,人仰臥地上,抬起雙足,蹬住奇石,雙腿一運力,才能讓這塊石頭前後晃動。不過需要提醒的是,作為重點保護文物的東山風動石,如今推或蹬它都是禁止的,我們景區的安保大叔始終在你身邊。

  實際上雖然風動石「動而不墜」,但它們有一個天然的剋星——地震。地震時地殼運動,地面結構被改變,風動石的力學平衡被破壞,都會使其轟然倒塌。但是千百年來,東山島經歷過無數次海嘯地震,風動石依然挺立著。1918年2月13日,東山島發生7.5級地震,山石滾落,房屋倒塌,可風動石卻安然無恙,可謂神奇。

  傳說,從前東山島有一眼很大的噴泉,終年泉湧不息,淹沒大地。有神仙神力搬來巨石堵住泉眼,又找來一塊比較小的石塊壓在上面作為標識,這便是風動石,所以有「翻倒風動石,淹沒東山島」之說。據傳在抗戰期間,日寇進攻東山,曾試圖用炮艇把風動石拉倒,但是它巋然不動、雄踞海岸。(也有說是明嘉靖年間倭寇用數艘軍艦套上繩索企圖拉走這塊風動石,都無濟於事。這兩個故事目前無從考證,但是風動石已然成為「氣節」的象徵。)這一傳說後來被當代著名女作家、長篇小說 《穆斯林的葬禮》的作者霍達寫入散文《奇石記》,贊曰:「壯哉此石,吾風可動,而不為寇動,凜凜然大節,中華民族一山一水皆有此無尚尊嚴。」(載於《旅遊》1986年第4期)

  東山風動石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明朝萬曆年間,當時的福建南路參戎、督師李楷也是個詩人,他約了一群文人墨客到東山島來遊歷採風,其中就有曾任泉州知府、福建參政的程朝京。他們到來後,本地官員別出心裁在風動石下面設宴開詩歌party,看看風景、吹吹海風、喝喝小酒,吟唱小詩。酒過三巡後,李楷詩興勃發,當即來了一首詩《風動石》。


  程朝京隨即也跟著和韻一首:「文昌祠邊大石球,神仙蹴戲靈山頭。萬夫欲舉移不動,天風撼之動不休。」也有說是下面這首:

  按理說,在此良辰美景下,這場詩歌party必定會你來我往,搞得詩意盎然、熱火朝天。可是正當第三位詩人文思泉湧剛準備應和之時,突然一陣大風吹來,風動石搖晃不定,似乎要滾落下來。大伙兒心驚膽顫,唯恐躲避不及,酒沒完全喝醉,靈感也嚇沒了,詩吟不出來。從此,風動石留下了「石下難設宴,吟唱不出三」的說法。

  今天我們所見到的東山風動石,正面的巨大平面上刻有「銅山風動石」幾個大字,右側「風景這邊獨好」的題刻早已褪色,但仍隱約可見。「銅山風動石」大字左側有明永曆戊子二年(1648年)秋,曾任南明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士、吏部尚書的路振飛題寫的「黃道周、陳璸、陳士奇」字樣,很多遊客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實際上,不少官宦、文人墨客在風動石上留下珍貴的題刻,但是歷經坎坷,如今大部分不復存在。

  保存得最完好的題刻在風動石的基石東面上,有明嘉靖初年福建右參政蔡潮(霞山居士)手書「東璧星暉」四個大字(舊時風動石旁有「東璧書院」),石刻左上角還有不知名人士所題刻「仝仰」二字。下面還鐫刻著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福建南路參將宗孟所題的風動石詩讚:

      題風動石一律並贊

  圓行方止總無情,好借靈根自不傾;少女拂時翹足待,真人遊處點頭迎。

  虛疑海運推鵬徙,實覺山搖起獸驚;我欲御風還未得,不應幻指建心旌。

  贊曰:

  補天剩丸,柱海餘粟,何處蜚來,荊南濟北。豈守硜硜,豈隨碌碌,頑然自完,人爭推轂,安不忘危,終鮮傾覆,靜極而動,吾觀其復,籲嗟乎!

      誰誇古有凌雲臺,敢與子較堅脆論久遠(速)。以上諸詩讚,俱勒於石上。

  萬曆辛亥仲冬督師銅山

  因賦

  東吳宗孟

  

  現今南京圖書館存有一張東山風動石的老照片,是一張拍攝於1933年的三人合影照,照片上是當時的東山縣縣長劉太希(最左邊那位身形偉岸、穿戴長袍禮帽、左手臂掛著文明棍的長腿歐巴)及其同僚。照片背景中的東山風動石正面左側刻著「銅山三忠臣」五個大字,旁有小字「黃道周、陳璸、陳士奇」,落款為「永曆戊子秋廣平路振飛題」,右側的大片文字則是歷代文人留下的題刻。「黃道周、陳璸、陳士奇」這三位大咖可是著名的東山先賢:

  明末吏兵二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黃道周抗清戰敗,就義前留下「綱常萬古,節義千秋;家人知我,天地無憂」,就義後頭已斷而身「兀立不僕」;七省軍務陳璸帶兵救援常武城被擒,在被勸降時大呼「生無以報朝廷,死當為厲鬼以殺賊」而殉節;四川巡撫、都督院右僉都御史陳士奇得知張獻忠部攻陷成都(一說重慶),非但沒有逃跑反而回城,被擒後「罵不絕口」而遭戮。因此,風動石也被稱為「三忠石」。

      照片中風動石正面鐫刻的詩文消失殆盡,根據銅山古城文化發展促進會陳炳文、陳福等諸位先生考證,目前能確定的詩文題刻內容從右往左分別是:

      風 動 石

虛碣冠峰勢欲浮, 還應砥柱撼蜃樓。

嶠人盡說臨風動, 不道聞經解點頭。

 (明) 萬曆乙未(1595)仲夏 懷寧楊材 書


      詠 風 動 石

奎壁何年謫此來, 靈根動處亦奇哉。

孤標不與凡峰並, 夜有祥光燭上臺。

  (明) 萬曆壬午(1582)冬 錢塘沈 銳書


      贊 風 動 石

高而不危,震而不業。不虐獨夫,而畏多力。

屹屹巖巖,有儼斯植。於萬斯年,永鎮東服 。

  (明) 萬曆己丑(1589) 潯陽羅心堯書


      詠 風 動 石

峰頭簪壁石,大塊有神奇。靜對風還動,遙看勢不欹。

文星避南鬥,圭璧插天池。欲借支梁棟,清朝甲第宜。

 (明) 萬曆庚寅(1590)仲夏 東吳蔣基 書


      風 動 石(在路振飛落款左側)

何年鞭到故留蹤, 袍笏吾將拜此中。

飲羽醉歸真避矢, 點頭頑化似因風。

幡幢動處聞禪語, 鱗甲秋時想漢功。

石上依稀數行字, 我來磨洗認三忠。

  (清) 康熙年間 漳浦知縣陳汝鹹 題


  可是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正處於"文革」拉開序幕之時,由於歷史原因,風動石上的「銅山三忠臣」題刻被視為「四舊」而被磨掉,後來改為本土書法家沈振東的題書「銅山風動石」。

  七十年代,東山風動石差點毀於本地打石匠之手。當時,有兩個本地的打石工人財迷心竅,竟想炸碎這塊巨石來出售石料。上百名本地百姓聞訊前去制止。有些婦女半夜把糞便潑在石頭周圍曠地上以阻止打石爆破,一些群眾自發輪流看護風動石。有一次,本地漁民黃茂金去幹活兒的路上聽說打石匠又想去爆破風動石,於是回家操傢伙(據說拿的是「碇箸」——漁船中平衡船錨的橫杆兒),橫在風動石旁,在勸說對方無果的情況下,準備與對方拼命,終於把對方喝退,保住了風動石。

  事後,東山島民間詩人陳秋順提議將毛主席《清平樂·會昌》詞作中「風景這邊獨好」的句子寫在上面,這樣就沒人就敢冒著「攻擊領袖」的政治風險和罪名再打風動石的主意,於是請來沈振東先生臨摹毛主席筆跡,請石匠鐫刻在石頭上,風動石得以保全。

  東山島風動石,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連接著濃濃的鄉愁,散發著「我自巋然不動」的自信和霸氣、象徵著不屈不撓的錚錚鐵骨。

  毛阿敏在歌曲《美麗的東山島》裡深情唱道:「天涯海之角,每一塊石頭都是奧妙」。

  來東山島,不見風動石,等於沒來過。


(版權所有,轉載請經過作者同意,註明出處作者並保留原圖水印)

往期漫畫專題內容回顧:

致敬身邊那些平凡的戰「疫」英雄

東山島民過年寶典

瞧!這就是我們東山島民!

東山行政區域變化簡明史

憶跟班,崢嶸歲月稠

東山島閩南方言俗語圖解(3)

東山島閩南方言俗語圖解(2)

東山島閩南方言俗語圖解(1)

反賭夜「畫」

相關焦點

  • 東山馬鑾灣發現一塊風動石
    馬鑾灣風動石具有大、奇、險等特點。  本報漳州訊 (文/圖 特派記者 黃樹金 通訊員 謝漢傑)眾所周知,東山銅陵風動石景區的風動石聞名於世,實際上,東山還有一塊風動石,重量、長度均超過銅陵景區的風動石。這塊奇石位於馬鑾灣與媽廟山交接拐彎處,大風吹來,巨石也會晃動,觸面最長僅為幾十釐米,具有大、奇、險等特點。
  • 漳州東山風動石介紹
    漳州東山風動石景區風動石景區是東山島的主景區,總面積15萬平方米,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以聲靈千載的銅陵關帝廟為中心,以奇甲天下的風動石為領銜,以銅山古城為盛載。以文峰塔為外延,風動石景區包括寶智寺、城隍廟、文公祠、黃道周故居等人文勝跡,釣鰲臺、石僧拜塔、虎崆滴玉等自然景觀,還有博物館、黃道周紀念館、碑廊、木棧道等新建景致。可謂佛寺仙宮並列,樓館亭臺媲連,妙石靈泉星布,勝景獲步閩海南天。風動石景區門票原價60,購買後立即當天立即生效,不可退。如果到旅遊網站購買價格會便宜5-10塊錢,並且有隨時可退的優點。
  • 東山風動石的傳說
    東山島風動石,石高4.37米,寬4.47米,長4.49米,重約200噸,像一粒碩大的石桃斜擱在東山島古城東門海濱的石崖上,與下面巨大的盤石接觸面僅為10多平方釐米。狂風吹來時,巨石輕微晃動不定;人若仰臥盤石之上,蹺起雙足、用力推蹬巨石,也會使之搖晃。風動石的右前方,豎立著一塊石碑,上面題刻著明代水師提督程朝京詠風動石的詩:造化原來只一丸,東封函谷萬層巒。
  • 5對邊防新人在漳州東山風動石景區舉行特別婚禮
    新人攜手走過紅地毯 本報訊(殷琪 黃新安 文/圖)1月5日上午,武警福建邊防總隊漳州支隊東山大隊組織以「緣定今生·伴你走邊防」為主題的集體婚禮活動,5對新人在親人和戰友們的見證下,步入婚姻的殿堂。他們在東山風動石景區舉辦了一場特別的儀式。在警徽下,新郎們偕各自的新娘,在她們面前立下承諾,「我是一名邊防軍人,結婚後我將繼續為國家安寧效勞,也為小家幸福努力。」他們單膝下跪,向新娘子獻上美麗的玫瑰花束,並彼此交換信物。「這次婚假,可能是我們在一起相聚最長的一段時光了。」沈捷煌、徐葳夫婦相視一笑,不經意間流露出內心的喜悅。
  • 原來,東山風動石以前長這樣
    一開始,筆者僅將其視為普通遊客照,但隨著研究的深入卻發現它其實大有來頭:它不僅見證東山風動石的歷史原貌,也揭開了幾百年前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北大畢業後,劉太希返回江西任省第四中學校長,後改任星子縣縣長,1933年他又上任福建省東山縣長。更讓筆者震撼的是,照片背景中那塊巨大的東山風動石。它的左側鑿刻著遒勁有力的擘窠大字「銅山三忠臣」,落款為「黃道周、陳璸、陳士其,永曆戊子秋廣平路振飛題」,右側的大片則有歷代文人留下的題刻,這一奇景如今已看不到了。
  • 這個假期,東山風動石景區有些不同
    東山島假期旅遊熱已經開啟啦,東山風動石景區開展打卡活動,吸「粉」一波~~東山風動石景區開展「潮玩風動·遇見美好」打卡活動,遊客們拍攝風動石、關帝廟、燈塔、虎崆滴玉等美景,與朋友圈好友分享美圖,記錄所見美好。
  • 漳州東山風動石邊上600年老街,是「最東山」的記憶,古韻悠悠
    東山風動石以奇、險、懸而居全國60多塊風動石之最,被古代文人譽為「天下第一奇石」而載入《世界地理之最》,它已經是東山島的標誌性景觀。但很多遊客不知道的是在東山風動石邊上,藏著一條歷史悠久的老街,在鴨鴨看來,它更值得一遊。
  • 漳州東山風動石邊上600年老街,是「最東山」的記憶,古韻悠悠
    東山風動石以奇、險、懸而居全國60多塊風動石之最,被古代文人譽為「天下第一奇石」而載入《世界地理之最》,它已經是東山島的標誌性景觀。但很多遊客不知道的是在東山風動石邊上,藏著一條歷史悠久的老街,在鴨鴨看來,它更值得一遊。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為防備海盜倭寇,鞏固海疆,派江夏侯周德興在此修建銅山城,置銅山守御千戶所。
  • 喊你來「潮」玩東山風動石景區
    昨天是國慶長假第一天,東山島假期旅遊熱已經開啟啦,東山風動石景區開展打卡活動,東山風動石景區開展「潮玩風動·遇見美好」打卡活動,遊客們拍攝風動石、關帝廟、燈塔、虎崆滴玉等美景,與朋友圈好友分享美圖,記錄所見美好。
  • 【清新福建·花樣漳州】遊詔安九侯山、東山風動石
    【清新福建·花樣漳州】遊詔安九侯山、東山風動石魚塘小編/民臣山石和大海,寫就了漳州之南的花香一路走,一路看,山重水複如夏日清新的大門>東山風動石、遊詔安九侯山夾雜腥味的海風徐徐、山道彎彎,隨眼一瞥便可抓住,這景色裡的或綠,或紅,或動,或靜,或清新,或婀娜的花樣漳州
  • 廣州東山酒家的前世今生
    ——唐代朱放詩句代題記前年4月中旬,我因辦事來到了東山區龜崗大馬路1號珀東商業中心(原"東山酒家"舊址),撫今思昔,感慨良多一一為東山酒家與我、與我的父母,更為了東山酒家的前世今生。家父曾在廣州軍區第41軍123師"塔山英雄團"服役,與位於東山達道路的軍區司令部聯繫過工作,退役後被分配到省外貿單位工作,當時就住在離東山酒家不遠的福今路外貿局宿舍,他對東山酒家很熟悉,因此我從他口中得知了關於東山酒家的點點滴滴:當年東山酒家好架勢東山酒家前身為國營廣州東區消費合作社第二食堂
  • 東山風動石景區9月1日-5日原價60元門票,現統統免費!
    常有人問小編:風動石景區是玩什麼?看一塊石頭?來東山值得去嗎...小編帶您走遍了風動石景區,只為給你看看我們眼中的它。東山風動石以奇、險、懸而居全國60多塊風動石之最,被譽為"天下第一奇石"。這塊重約200噸的巨石,其接觸點特別小,站在下方抬頭仰望,整塊石頭懸空而立,搖搖欲墜,像是要掉落下來,從正面看,石如蟠桃,很是偉觀。風吹而動,卻又穩如磐石。
  • 東山風動石景區昨天已恢復開放!快來看海拍美照吧!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持續好轉繼馬鑾灣景區開放後風動石景區也於昨天(4月1日)開放啦~在風動石景區的門口,遊客正有序地排著隊,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通過「閩政通APP」健康碼二維碼管理端進行掃碼驗證,再經電子體溫檢測點實時檢測,並登記
  • 「動而不墜」的風動石
    這種神奇的石頭,就是風動石。風動石可以依靠精巧的內在力量保持平衡,用很小的外力,甚至風吹便能使其搖晃,但用更大的外力卻難使之移動。在我國福建省東山島就有一塊風動石,它被譽為「天下第一奇石」,名列東山八景之一。東山風動石危立於東山島銅山古城東門海濱,石高4.73米,寬4.57米,長4.69米,重達200多噸。
  • 今生的夫妻是前世情人,今生的情人是前世夫妻:善待每一份相遇!
    作者:胡楊映月情人之所以對你柔情似水,之所以是浪漫溫柔的代名詞,之所以讓你感覺愛得百轉柔腸,之所以讓你刻骨銘心,是因為你們是前世的夫妻。今生之所以尋你而來,只因為前世的一份緣還沒有盡,所以今生來續前緣,是來還債的。
  • 東山風動石被稱為天下奇觀,它的成因有三個說法,第三個比較靠譜
    奇人奇事奇景致,是古往今來,很博人眼球的東西,這些看似傳奇的事物背後,往往藏匿著不為人知的秘密,這也是人們很想探知的謎題,被稱為「天下奇觀」的東山風動石,因為奇妙的模樣,一直被世人津津樂道,它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呢?接下來讓我為您揭秘。
  • 天下第一奇石-福建東山島風動石
    簡介風動石,顧名思義,即風來則動,在我國,風動石有很多,最著名就屬福建東山島的這塊風動石。它以奇、險、懸而居全國60多塊風動石之最,被譽為「天下第一奇石」。已成為東山島的標誌性景觀,也是島上人民最引以為榮、視如珍寶的自然奇觀。人們常說,到了閩南,不到東山,是一件憾事;而到了東山,不到東山風動石,則更是一大憾事。
  • 景點,福建,風動石
    我是高潔,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景點是福建風動石。 泉州靈山上有塊巨大的風動石,上刻「碧玉球」三個大字,故稱「玉球風動」。這塊風動石,和福建東山峋峻山的風動石形狀有所不同。東山風動石上小下大,象一隻仙桃放置在另一塊磐石上,底部呈圓弧形,與磐石緊貼的接觸面只有數寸,這樣就形成了一種異常驚險的景象。遊人背靠大海,從下抬頭觀望,風動石猶若半空懸置,搖搖欲墜,天空雲彩飄過,仿佛就要翻滾而下。
  • 前世的恩,今生的愛
    前世今生是多少人念及的事情了。佛曾經說過,萬物皆有靈性,萬物皆可成佛,萬物皆有因果,萬物皆有輪迴。因因果果,果果因因,種善因必得善果,種惡因必得惡報。萬法皆可空,唯有因果不空。正是因為前世有恩情,種下了善因,今生才會有愛情,收穫了善果。有些愛可以踏破紅塵,忘川秋水,只因為愛上了就不會後悔。有些愛可以一生一世一次一次的輪迴,只因為不管東南西北都要在一起。有些愛一段一段一絲一絲的是非,只因為讓有情人永遠不分離。
  • 東山島上奇景多 「風動石」美美噠!
    站在風動石處遠眺大海  大眾網福建東山11月11日訊(記者 馬寶濤坐落在東山古城東門海濱石崖上的風動石,已經是東山島上的標誌性景觀。11日,「清新福建海絲行」採訪團來到東山島,離距離接觸風動石。通往風動石的臺階  風動石上尖底圓,狀似仙桃,高4.37米,寬4.47米,長4.69米,重約200噸,巍然「擱」在一塊臥地且向海傾斜的盤石上,兩石的接觸面僅為十餘平方釐米,海風勁吹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