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市政府下發《關於調整作息的通知》,自即日起,將上午上班時間調整為8:30。消息一經發布,便引起市民群眾熱烈關注。
鹹寧沿用上午8時上班作息時間多年,為何突然調整作息時間?帶來哪些變化?市民怎麼看?近日,記者進行了採訪。
採訪中,市民普遍認為,上午8時上班的作息制度,已經不適應現在的生活節奏。
今年32歲的章女士已上班10年。自打踏上工作崗位起,單位就是8時上班。
「以前為了不遲到,每天六點半就得起床,生怕遇上堵車、交通事故等情況。」章女士家住在鹹安老城區,路上通勤時間近40分鐘,將孩子匆匆送到學校就立即往單位趕,早餐常簡單對付一下或顧不上吃。「早上的狼狽,讓人感受不到嶄新一天的美好。」章女士說。
近年來,鹹寧經濟快速發展,市民機動車保有量持續上升,引發實際交通運行總量的井噴式增長。據市交警部門(智慧卡口)統計(泉塘、岔路口、南山等方向),目前市中心城區日均交通總量達31926臺次,高峰小時為2165臺次。
家住御龍花園小區的程先生有兩個小孩,一個小學一個幼兒園,之前也被8點上班折磨得頭疼。
程先生說:「上學時間一般是7:45——8:00,每天那個時間段,趕著上學的忙著上班的一湧而出,將路上堵得水洩不通,一不小心就遲到挨批。」
市交警二大隊相關負責人表示,上班、上學高峰期集中在一起,導致交通壓力大,擁堵問題嚴重,易引發交通事故。
「六大」活動開展以來,市委辦兩名幹部圍繞城區停車難進行了調研,提交了《鹹寧市中心城區機動車停車管理問題調研報告》,裡面提出的建議之一就是「實行錯峰上下班、上下學靈活措施」。這份報告引起市委主要領導高度重視,要求市政府相關負責人組織專班研究解決停車難問題,推動「六大」活動成果的轉化,把民生實事辦好辦實。經有關部門研究論證,最終,市政府將上班時間推遲至8:30。
沿用了幾十年的機關工作作息表,一朝改變,市民怎麼看?
湖北科技學院幹部田麗認為,城市在發展、生活在變化,工作作息時間的確該變,這是大勢所趨。
市殘聯幹部程懿君認為,早上上班時間推遲,人們晚上可以晚點休息,豐富夜生活,刺激夜經濟。同時,還有利於城市拓展空間,更多人可選擇在主城區較遠地方買房,改善居住條件,而不用擔心住太遠來不及趕上班時間。
在鹹安區檢察院上班的吳倩茹認為,機關單位的工作時間調整,關係著整個社會職能運作的調整,稱得上是牽一髮而動全身。此次鹹寧調整工作作息時間,體現了一種值得肯定的觀念改變,就是機關單位站在社會肌體一部分的角度上,主動改變自己,更好適應社會變化,為社會服務。讓政府的運行向更科學、更合理、更高效的方向前進
「工作時間的調整,應帶來機關作風的轉變,提高辦事效率和時間的利用,這才是一切的根本。」在市財政局上班的鄭中一認為,我們在關注工作作息時間調整的同時,也應該探討機關單位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提高工作效率的問題。
11日和12日早上7時30分至8點10分,記者先後來到書臺街、鹹寧實驗外國語學校玉泉校區、希望橋等地,發現車流量明顯變小,之前堵得不能動、亂鳴喇叭、亂停亂放等現象明顯減少。
在夾皮溝巷做早點生意的大兵師傅說,之前這條路,送孩子上幼兒園的、趕急趕忙去上班的差不多同一時間出行,還有人將車子停在路邊買菜、過早,讓本就不寬的路擠得異常狹小,常聽到喇叭聲、抱怨聲聲聲入耳,來過早的青年人也總是行色匆匆。
「如今,8點前主要是送小孩的車輛通行,8點後上班的多起來,車流分散了,擁堵現象得到改善。」大兵師傅說,現在吃牛肉麵、三鮮粉等早餐的青年人也多了起來,生意都比之前好了。
自從上午上班時間推遲半小時,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職工周志奇覺得幸福感增強了:「送娃上學不堵車,還能有時間過個早,一天的美好,就是從早上開始的。」
市人行職工陳晨深有同感,認為此次調整最大的優點是靈活地實現了以人為本:推遲半小時上班,讓大家早上有較充裕時間做營養早餐,符合飲食健康,並增加與家人溝通,還能緩解交通擁堵和停車壓力,實現工作生活無縫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