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著名文學家王安石在《遊褒禪山記》的這樣寫道:「…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這段話王安石先生認為要想觀賞到「非常之觀」,就要去險遠而人少的地方,並且需要有決心和毅力去實現。在我們日常的旅途中,出於安全考慮,不必追求險和遠,只需有勇氣和體力就可以觀賞到美景了。我的雪鄉雪谷反穿之旅便是如此。
雪鄉雪谷都是林場,前者別名雙峰林場,後者為東升林場。林場地勢低,周邊為山,日本海的暖溼氣流與西伯利亞南下的冷空氣在此交匯,形成豐沛的降雪。雪量大時積雪達2.4米深,積雪經久不化,把這裡變成了「雪盆」,這是由自然締造的美景。
雪鄉位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雪谷就在雪鄉旁邊,兩者之間隔著一座山—羊草山。羊草山海拔1200米左右,是雪鄉最高的山,視野開闊,非常適合在山頂看日出日落。
去往雪鄉的路途中,大巴車外的景色
羊草山穿越線路總長15km,用時5-6小時(要看個人身體素質,也有用時4小時的)從雪谷穿越到雪鄉是正穿路線,雪鄉到雪谷為反穿,兩條線路都可以選擇。我選擇反穿路線的原因是先到達了雪鄉。
羊草山在雪地裡會有一條壓出來的小道,山上每隔一段都有簡易的休息處服務點和路牌。路上行人不少,快到雪谷的時候還有木質棧道,所以並沒有想像中難走,也不用怕迷路,沿著小道走便好。
在雪鄉客棧睡了一個晚上,第二天5點就準備出發去羊草山了,客棧幫我們安排了車和早餐。起床時天色漆黑,到了羊草山天空才剛剛透出一絲微光。雪山確實比一般的山難爬很多,很滑,一開始不知道怎麼使力。在沒有爬雪山之前以為厚雪是鬆軟的質感,其實挺堅硬的,走上去有沙沙的質感。
黑漆漆的小道
爬了一段距離,天還是破曉的樣子
清晨的雪山太寧靜了,只有我們這一行人的聲音。破曉時分,天際十分美麗,有很多種層次。遠山的青黛,最靠近山的一層金黃,藍橙,灰橙色的雲層…身邊的樹林透露著清晨潮溼的氣息,萬物開始復甦。
等待小夥伴時拍攝的
太陽快出來時,我們停下腳步等待日出。氣溫很低,臉部冰冷,眼睫毛眉毛都結霜了,但爬了那麼久身體倒是熱了。
即將越過山巒的蛋黃
太陽出來之後周圍一下子就亮了起來,潔白純淨,不染塵埃。置身在這樣的環境裡,心也淨了。塵世的喧囂和煩惱都被拋在了身後,和朋友玩雪球玩的不亦樂乎。可能是行走的速度很慢,時不時停下看看身邊的風景,並不感到勞累。
林海
當你看到一片枝幹瘦削的樹時就快到山頂了,山頂很空曠,一大片平地,有山頂服務站可以稍作歇息。山頂是觀賞霧凇的好地方,白雪皚皚,晶瑩透亮。
霧凇林
羊草山山頂
在山頂看到一顆奇特的歪脖子霧凇,讓我想到了一首詩,「如果有來生,我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塵土裡安詳,一半在風裡飛揚;一半灑落蔭涼,一半沐浴陽光,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這棵樹旁邊沒有別的樹,真不知道那麼多年它是怎麼獨自抵擋風雪的。
一顆獨特的歪脖子霧凇
山頂有路牌指向雪谷,按路牌指引的路往雪谷方向繼續行走。這時穿越的人群也漸漸多了,一條小道上全部都是遊人,十分熱鬧。下山的路有坡度,我們時不時的坐在雪地上滑下去,速度快了很多。
山頂路牌
過了山頂,又是林海。在林海中穿梭,看看漂亮的樹掛,抬頭是一抹天空深邃的藍。在陽光的照耀下雪反射著耀眼的光,金燦燦的,如夢如幻。積雪自然的堆出了形狀,像奶油一樣的蘑菇形狀,感覺好柔軟啊!但其實摸起來很硬,實打實的冰雪,這算不算柔中帶剛?
奶油一般的積雪
玫紅色的衝鋒衣在雪地特別顯眼
快到雪谷的時候感到疲憊又飢餓,互相鼓舞著加快腳步,馬上就要終點了!當踏出最後一步到達了終點的時候,不約而同的歡呼了起來。客棧的老闆在終點等著我們,看到客棧的時候真的有一種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感。雪谷相比雪鄉更為古樸,有原始感,幸運的話晚上可以在雪谷看到極光。
雪谷客棧門口
徒步是真的很累,但可以看到獨特的風景,有這樣特殊的經歷,也算是不虛此行。當你欣賞到美景時,你已經原諒了旅途中所有的疲憊,一切都是值得的。
2.直通車:哈爾濱市內,亞布力,牡丹江,二道白河等景區都有龍運直通大巴,官網有發車時間和地點,票價120/人(哈爾濱-雪鄉)
3.高鐵動車:從各地到哈爾濱,牡丹江或亞布力,再換乘龍運直通車
電器:手機,相機,充電寶(一定要帶,天氣冷電量耗的快),充電線,最好帶手錶(天氣冷手機容易關機)
零件:登山杖;保溫杯,礦泉水之類的不保溫喝不了,會結冰;補充體力的零食和少量乾糧,防止低血糖;常備的基礎藥品;暖寶寶看個人需求。
徒步穿越羊草山,真正感受到「千裡冰封,萬裡雪飄」的場景。一路上風景絕美,融合了雪鄉雪谷的精華,但確實對體力是重大的考驗。成功穿越之後的喜悅和滿足感直到現在回想起來仍然存在,也慶幸自己可以堅持到底。旅遊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每每與朋友談論這次旅程皆感嘆於祖國擁有大好河山,而我們十分幸運。
作者:土圭垚旅行筆記
東北系列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