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內容 主要是查些什麼?
人口普查的統計對象,既包括我國境內的自然人,也涵蓋身在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國公民;
統計內容,包含姓名、公民身份證號、性別、年齡、民族、受教育程度、行業、職業、遷移流動、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況等。
相關新聞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登記工作將於11月1日正式開始
「中國,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度,正在開啟一場規模最大的人口普查。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開展的一次重大國情國力調查。」9月20日,在江蘇省第十一屆「中國統計開放日」暨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宣傳月啟動儀式上,大屏幕播放著你可能在地鐵上、火車站,抑或廣場裡也同樣見過的宣傳片。
人口普查,「十年一劍」。在全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大國點名,沒你不行」。
通過普查,「量」出地區發展「體質」
據介紹,今年11月1日零時,將是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標準時點。人口普查的統計對象,既包括我國境內的自然人,也涵蓋身在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國公民;統計內容,包含姓名、公民身份證號、性別、年齡、民族、受教育程度、行業、職業、遷移流動、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況等。
人口普查,重要在哪,如何「量」出地區發展綜合實力?
「對於我們江蘇來說,開展人口普查工作既是一次重大國情國力調查,對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也是深入摸清十年來我省人口在數量、素質、結構、分布和居住環境等方面變化的舉措,為我省及時完善人口發展戰略、精準制定民生政策、科學編制『十四五』規劃提供參考,滿足推動『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再出發的現實需要。」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省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漢春介紹,人口狀況,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國情;人口問題,是社會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精準的人口數據,就是做好民生工作、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這一奮鬥目標的基礎依據。」
「城市的發展日新月異,同樣帶來大量人口遷徙。」在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辦公室副主任、業務組組長,省統計局人口與就業處副處長馬永春看來,做好人口普查,其根本就是要為城鄉發展的現狀「畫像」,「江蘇是人口流入大省,這10年間,伴隨都市圈崛起、中心城市出現和區域一體化加快,每座設區市都發生了顯著變化,但在這些積極進取的同時,一些不易觀察的細節,也能通過人口普查『篩』出來,為決策者提供重要參考。」馬永春舉例說,好比「落戶新政」頻出之下,人口流動效率到底如何、人才結構轉變究竟怎樣,都能通過人口普查予以「識別」。
優化方法,精準描繪人口特質
「相較六人普,此次人口普查最鮮明的變化體現在技術的運用、填報方式的創新和登記內容的調整上。」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辦公室主任,省統計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明告訴記者,與10年前上門詢問登記不同,此次人口普查,將採用全流程電子化設備採集的方式,「從前一階段普查區域劃分和地圖繪製,到接下來的住戶摸底和正式上門登記,『平板化辦公』和『在線操作』,都將是七人普的『主基調』。」
信息技術的迭代,也使數據採集的精度和登記方式有了變化。
在登記方式上,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人口普查首度開設了『自主申報』流程。」馬永春介紹,選擇自主申報的住戶可以通過微信掃碼的方式登錄填寫。記者注意到,自主申報填寫內容,包括「住戶信息」「新增住戶人員」以及「個人信息」,最後由申報人確認並上傳。「在接下來正式登記前將開展的摸底階段,大家若想自主申報,可與上門了解住戶概況的普查員反映,獲得申報帳號。」但同時張明也提醒,自主申報開始後將於11月5日結束,「如果屆時未完成申報,普查員依然會上門登記。」
此外,為提高信息採集的精度,人口普查登記表的登記項也有所改動,變化的內容主要涉及居民住房情況,普查項目增加公民身份證號碼。「實際二者不論是誰,都標誌著人口普查對數據質量的追求。」馬永春說,以住房指標為例,過去人口普查中一直有,此次在普查短表中依然保留了「房屋面積」和「房間數」兩項。但對於填寫短表後,10%需要填報詳細長表的住戶,還會被問及房裡「是否有燃氣設施」「洗浴設施」等問題。不止於此,長表中針對老齡化的指標還增加了諸如「跟誰生活在一起」等指標,「目的就是在人口流動、區域人口年齡結構變化背景下,更精準地反映民眾生活質量。」
明年二季度,結果將公布
「通俗地講,人口普查的對象是居住人口加戶籍人口。調查結果出來後,我們會再根據指標,判斷每座城市的常住人口。」採訪中,馬永春一句話點出了人口普查工作的繁巨。他告訴記者,「六人普」時點上,全省登記人數超過了1億人,而近年來,省內人員流動過程中存在的人戶分離情況,放之國內也很明顯,「初步判斷我省流動人口加人戶分離人口,遠遠超過第六次人口普查的1800萬。」
接近一億人口的東部大省,如何分解重重壓力?「除電子化採集方式助力外,我們還在全省範圍內選聘了近50萬人,作為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開展普查工作。」
1992年出生的吉璽偉,是南京江北新區泰山街道一名普查指導員。她告訴記者,根據國家方案,每名普查員將上門登記80戶或250人,「每座小區居民樓情況雖然不一,但平均一個人大約也要『掃完』2棟樓。如果是村部,那就直接『掃街』。」吉璽偉表示,僅一條泰山街道,目前擁有的普查指導員和普查員總數,就超過1600人。「最關鍵還是要做到數據精確。技術提供了便捷的條件,但摸底階段的上門溝通,以及正式登記,都需要人來完成。」吉璽偉說。
「現在,距離七人普登記工作正式開展還有不到一個半月。」張明表示,在完成前期兩員選聘與培訓、普查區域劃分和地圖繪製等工作基礎上,10月11日開始至10月底還要進行登記前的普查摸底,並就登記事項告知住戶,「自今年11月1日零時起至12月10日,完成所有登記工作,此後,對數據予以覆核。明年4月至5月,普查結果將會最終出爐。」
記者 李睿哲
新華日報全媒體經濟新聞部出品
原標題: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登記工作將於11月1日正式開始——把脈民生「家底」,有你很重要
責任編輯:鄭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