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與普洱茶那些年——酷愛普洱的清朝皇帝

2020-12-25 吉益堂

皇帝也是人,有血有肉有性格,喜怒哀樂貪嗔痴。

在我們的印象中,清朝十二帝比起明朝十六帝,似乎多了嚴肅正經,少了突出個性。

實際上,清帝的個性一點都不比明帝少,而且他們還有一個明顯的共性——酷愛喝普洱茶。

清朝十二帝

雍 正:工作累了困了,喝普洱

「朕就是這樣的漢子!就是這樣秉性!就是這樣皇帝!爾等大臣若不負朕,朕再不負爾等也。勉之!」「朕實在不知怎麼疼你,才能夠上對天地神明。」

朕就是這樣可愛的漢子

沒錯,這真性情又可愛的言辭,是雍正皇帝給大臣的批諭內容。雍正實在不知怎麼疼大臣才好,可大臣知道怎麼疼皇帝。

由於雍正是著名的勤政皇帝,工作狂中的皇者,在位13年間,寫了一千多萬字的政務批諭,所以平均每天的睡眠不超過4個小時。

雲貴總督鄂爾泰得知雍正批文到深夜,神疲乏力,特進貢雲南普洱茶。雍正皇帝一喝,嘿,還真的不錯。工作又累又困怎麼辦?喝杯普洱茶提神解乏吧!

批閱奏摺累了困了,喝普洱茶吧

於是,在雍正7年,普洱茶成為清朝皇室貢茶。鄂爾泰在普洱府建立一家貢茶廠,專門為皇家製作貢茶。

從此之後,九龍奪嫡的勝利者四爺,影視劇中那個與若曦、晴川、甄嬛有一段傾世絕戀的男人,開啟了與普洱茶纏纏綿綿的「愛情」之旅。

乾 隆:普洱茶,給朕四萬首詩的靈感

這幅畫太好看了,蓋章!怎麼能有這麼好看的畫呢,蓋章!妙妙妙啊,實在無法用語言來表達朕對這幅畫的愛意了,蓋章!蓋蓋蓋章!

若雍正泉下有靈,一定跳出來打爆不肖子乾隆的頭。審美風格大紅大綠不肖朕也就算了,怎麼還擅長給書畫播種「牛皮癬」呢?

朕永遠這麼帥

十全老人乾隆就是這麼有個性有創意,一生四萬首詩可不是蓋的,他永遠文思如噴泉。

文思從哪裡來呢?一杯醇香普洱茶就有了!

烹雪用前韻

獨有普洱號剛堅,清標來足誇雀舌。

點成一椀金筌露,品泉陸羽應慚拙。

這是乾隆皇帝對普洱茶的高度讚譽,他還創造了以普洱茶為中心的新茶道。此外,酷愛炫耀天朝大國風範的乾隆,給外國使臣的禮品也是普洱茶。

乾隆創造以普洱茶為中心的新茶道

這麼說,大紅大綠接地氣的乾隆帝,品鑑能力也是很可以的嘛,至少在品茶鑑茶能力上,值得一個大大的點讚。

道 光:倚邦、那罕,朕都愛

道光皇帝在清朝皇帝史上,沒那麼顯眼,然而稍稍知道他生平的人,就會給他貼一個「摳門」的標籤。

為了發揮勤儉節約的精神,他即位之初,就取消了萬壽節、千秋節(皇帝皇后生日)元旦、除夕、冬至等節日的席宴。但道光還是愛皇后的,千秋節這日,他特許大家吃席。

朕摳門是為了天下百姓

王公大臣們很開心,空著手來給皇后祝壽,來蹭肉吃。道光也很開心,大家沒送禮,說明貪腐的不正之風已被一掃而光。大家坐在席上,準備大吃一頓。結果等了好久好久,發現所謂宴席只有一碗白菜面。

多麼艱苦樸素的皇帝啊,一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穿著打補丁的龍袍,皇后生日請客只給吃白菜面,西瓜太貴還是喝水吧,真真令人感動。

然而,這麼樸素的皇帝,在普洱茶上可一點都不含糊。

道光皇帝墨寶「瑞貢天朝」

那罕很好喝,倚邦也特別好喝,怎麼辦?小孩子才做選擇,朕都愛!行吧,普洱茶這麼好喝,也不能太吝嗇,道光皇帝選擇親手寫「瑞貢天朝」四字,作為獎狀以資鼓勵!

光 緒:三十斤普洱茶,苦中作樂

說起光緒,慈禧太后是他繞不過的人生大山。無論是施政方針還是用人方略,兩人的差距很大,好在生活習慣大同小異,也都愛喝普洱茶。

朕心裡苦,只能喝普洱茶來得到一點甜

慈谿老太后在冬季時,常備普洱茶,飯後一杯普洱茶,既暖身又解油膩。慈谿的飲茶量是正常的,然而光緒喝普洱茶的數量就讓人驚嘆了。根據檔案記載,光緒每天喝一兩五錢普洱茶,一個月喝兩斤十三兩,一年一共喝三十三斤十二兩,並且這還不包括一年漱口用的十一兩。

按照現代7克可泡飲一壺普洱茶的量,一兩五錢大約能泡8壺普洱茶。普洱茶又具有耐衝泡的特點,一壺就能從早喝到晚,實在難以想像,光緒喝茶是個什麼場景,怕不是整個人都泡在普洱茶中了吧。

光緒每年喝三十三斤普洱茶

光緒的帝王人生是苦悶的,眼睜睜看著偌大帝國敗落,卻無可奈何。隨著戊戌變法的失敗,光緒連作為一個自由人的資格都失去了。

十年瀛臺冷悽悽,即使心中苦悶,好在還有一杯普洱伴君左右,尋得一絲安慰。

老舍先生曾問末代皇帝溥儀:你當皇上時喝什麼茶?溥儀告知:「清宮生活習慣,夏喝龍井,冬喝普洱,擁有普洱茶是皇室地位的標誌。皇帝每年都不放過品茗普洱頭貢茶的良機。」

歲月變遷,香氣長存

歲月忽已遠,那些或輝煌或低迷的時代已漸漸遠去,帝王也徹底消失在我們的生活中,只有普洱茶的茶氣如故,在故宮中幽幽生香,百年不變。

相關焦點

  • 普洱茶不一定在普洱!一次性理清普洱三大產區,再也不迷惑
    普洱茶不一定產自普洱,就像是安吉白茶並不屬於白茶一樣,對於新晉茶客來說可能是最先感到迷惑的事情。所以今天幫大家理清普洱茶包括各大山頭茶的分布區域,也有助於大家更好地認識普洱茶。清朝時期,雲南思茅地區的普洱府設立了茶局統一管理雲南茶葉的製作和貿易,也就是在當時,普洱府這個小鎮就是茶葉的集散地。後來乾隆皇帝以此集散地為該茶賜名,於是普洱茶就有了正式的名字。所以普洱茶最初賜名時,就不是該茶出自普洱,而是該茶集散於普洱的意思。
  • 走進普洱,走進普洱茶歷史,探索普洱茶文化
    雲南普洱,是茶葉的故鄉。普洱茶亦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幾千年間,它走向世界各國,成為了中華民族和世界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普洱茶歷史和普洱文化亦成為了雲南普洱乃至中華民族深厚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清朝各皇帝「朕知道了」批語筆跡一覽
    [摘要]有媒體這樣點評清朝八帝的「知道了」:康熙字跡「氣勢最傲」;乾隆的字帥氣,筆力遒勁有道;雍正的字端正帶著率性,有獨特風味;嘉慶的字圓潤厚實,相當可愛。「知道了」是清帝批閱奏摺習語 臺北故宮博物院曾推出一款以康熙硃批為原型設計的紙膠帶,膠帶上的文字是「朕知道了」,其霸氣的真跡引起民眾熱烈討論和購買。
  • 普洱茶 普洱茶 普洱茶品牌與價格,最貴普洱多少錢一斤
    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尚和清茶葉有限公司 主做高品質普洱生茶熟茶 為天下愛茶人提供貨真價實的普洱茶 掃下方二維碼免費領取茶樣包 歡迎您的品鑑
  • 「朕」是什麼意思?古代皇帝為什麼要自稱為朕?
    現如今,我們從各種歷史影視劇中不難發現,裡面的皇帝時常稱呼自己為「朕」。有時候,筆者我不禁在思考著這樣的人一個問題,把「朕」這個字單拎出來究竟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古代的皇帝們都要自稱為朕呢?要想解開這一謎題,就需要先追溯到秦始皇時期。
  • 普洱茶的歷史與典故
    普洱茶的歷史可追溯到距今兩千年之久的東漢時期,民間對其更是有「武侯遺種」的傳說,普洱茶的種植與飲用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普洱茶普洱茶中的普洱為哈尼語,「普」為寨,「洱」為水灣寨。寓意親切家園美好含義。普洱茶原名「步日」,在唐朝時期的屬銀生節度(今西雙版納與思茅一帶)。普洱茶的原名為銀生茶。清朝時期為普洱茶的極盛時期,當時雍正皇帝的御用貢茶茶廠,乾隆皇帝還為其賜名。相傳普洱茶得名於乾隆皇帝「先有普洱府,後有普洱茶」一說。
  • 【茶道】清宮普洱貢茶
    說明在這一時期,普洱茶的生產還是有限度的,與吐蕃交易馬匹所用的茶葉並非普洱茶。經曆元明時期的發展,普洱茶逐漸成為名茶,為士庶所用。 普洱茶走進宮廷,並逐步走向其繁盛局面則是在清朝。順治十六年平定雲南,「遍隸元江通判,以所屬普洱等處六大茶山,納地設普洱府,並設分防。」
  • 普洱茶出自哪個地方?來源於一個錯誤的美麗傳說
    普洱,古為百濮、百越居住的「閔濮之鄉」之一。清代置普洱府,其地名演化為普洱,為哈尼語地名。「普」為寨,「洱」為水灣,普洱意為水灣寨。在唐朝時期,普洱原名為步日,屬銀生節度(今思茅和西雙版納一帶),銀生茶為普洱茶前身。
  • 歷史上九位清朝皇帝,那些不為人知的奇聞趣事!
    中國歷史幾千年,皇帝也有幾百個,但一個朝代就有很多皇帝,今天小編要講述的是清朝時期的九位皇帝,他們的一些不為人知的奇聞趣事。看完記得點讚喲~一、道光帝日常的辦公用品只用普通的毛筆、墨、硯臺,還把那些御用的毛筆、墨和硯臺分發給大臣使用;吃飯每餐不過四樣菜餚,除龍袍外,衣服穿破了就打上補丁再穿。同時規定:嬪妃平時不得穿錦繡的衣服。除太后、皇帝、皇后以外,非節慶不得食肉。這哪裡是皇宮的生活,簡直是難民營的生活。二、皇太極。建立清王朝,寬待漢人、蒙古人。
  • 皇帝為什麼自稱「朕」?漢字「朕」的本義是什麼?
    皇帝自稱「朕」,漢字「朕」是什麼意思?中國古代君主、諸侯王,歷來喜歡「稱孤道寡」。他們的自稱,其實並非只有「朕」一種,還有寡人、孤、不穀(不轂)、孤家等。既是自稱,本質上都是第一人稱「我」的意思。但分別蘊含的意義,卻是大不相同。
  • 普洱茶的起始地,沒有這個山頭,很有可能沒有現在普洱
    喝茶的茶友們除了很多骨灰級的發燒友,很少有人會去追根求地的研究普洱茶的歷史,而普洱茶的歷史往根源追朔可以追個上千年,咱們喝茶的雖然可以不全面的讀懂普洱茶上千年的歷史,但普洱茶是從什麼時候起源、興盛、衰落我們還是要了解一下的。今天泠泠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普洱茶的起始地——易武。
  • 那些被皇帝翻過牌子的茶,如今還剩多少?
    皇帝翻過牌子的茶,那當然是貢茶了。貢茶起源於西周,武王伐紂時期,巴蜀以茶等物品納貢。貢茶制度在唐宋以後直到清朝達到鼎盛。《將進茶圖》 河北宣化遼代張世墓壁畫在這麼漫長的時間裡,能成為貢茶的好茶數不勝數,但多數都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今天蘇茶就來介紹一下那些至今仍存的「貢茶」有哪些~01.
  • 古代皇帝為何都愛自稱「朕」?你把「朕」拆開來念,就明白了
    朕,我也。古代尊卑共之,貴賤不嫌,則可同號之義也。——蔡邕《獨斷》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秦朝開始,皇帝這一稱號正式確立。與之一起誕生的,是皇帝專用自稱「朕」。為什麼秦始皇偏偏從眾多自稱中選擇了「朕」,而不是寡人、孤、等帝王自稱?
  • 尋訪茶馬古道,普洱石屏會館與普洱茶
    普洱石屏會館內茶香氳氤。普洱石屏會館普洱茶人道道的館藏之寶。 普洱石屏會館普洱茶人道道的館藏之寶。 普洱石屏會館普洱茶人道道的館藏之寶。普洱石屏會館普洱茶人道道的館藏之寶。 普洱石屏會館普洱茶人道道的館藏之寶。 普洱石屏會館普洱茶人道道的館藏之寶。
  • 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普洱茶品牌正式發布
    2017年2月7日,普洱市委、市政府在昆明市海埂會堂召開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普洱茶品牌建設新聞發布會。正式發布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普洱茶品牌上市,作為世界茶源,擁有萬畝古茶林的景邁山,被無數茶人追捧的景邁山普洱茶,從此有了特定企業、特定產區、特定原料、特定工藝、特定標誌,且有標識、有標準、有檢測、有監控;可識別、可查詢、可追溯、可信任的品牌。
  • 故宮裡的茶味兒|清朝皇帝都喜歡喝什麼茶?
    而近幾年來,清宮劇始終熱度不散,爆款頻出,無論是哪部電視劇裡,都有「國飲」茶的身影,上至皇帝、太后、滿宮嬪妃,下至文武百官,都對茶愛不釋手。所謂「千茶千味」,每個人對茶都有自己的「偏愛」。今天,讓我們一起穿越百年、夢回故宮,看下「大清王朝的皇帝們都喜歡喝什麼茶」。
  • 「普洱教父」白水清:拼配是普洱茶的最高技術
    普洱茶的拼配究竟好不好?這個問題的爭論從未間斷。 「拼配」充滿神秘色彩。今天,國家高級評茶師、旗·艦·店「普洱藏家」掌柜、世界茶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魯文鋒先生,就談談普洱茶拼配這個問題。魯文鋒先生自1998年進入普洱茶領域,成為白水清先生嫡傳弟子,如今還攜手師父白水清、鄧時海教授開闢了《普洱老茶講堂》欄目,將多年研究普洱茶的經驗,發布在「普洱藏家」,與茶友分享。
  • 我姓「茶」,名「普洱」
    我姓「茶」,名「普洱」,人稱「普洱茶」,別看我的名字是倒著念的,我可不是洋人,我是地地道道,雲南的少數民族。準確來說,「普洱茶」應該是我們整個大家族的名字,我們的家族很龐大,成員眾多,又因為他們不同的出生地、締造者、製作方式而有所不同,也都各有自己的乳名。
  • 都是皇帝,為什麼明朝皇帝鐵公雞而清朝皇帝特豪爽?
    關於他的八卦,還有小時候不受皇爺爺待見、30年不上朝等等,這裡寫了就跑題了。相比之下,清朝皇帝顯得特別大方。滿漢功臣,賞!皇親國戚,賞!王公活佛,賞!逢年過節,賞!八旗子弟,贊助!修驛館,贊助!建喇嘛廟,贊助!沒錯,朕就是這樣的漢子!!!
  • 從銀生到普洱,從倚邦、易武到佛海看普洱茶的產、運和銷流變史
    只可恨這謝先生用字太精簡,導致此時的普洱僅僅是「普茶」,還未能正全名,直到明末清初方一智所著《物理小識》(其稿明末完成,由其子方中通、方中履等於清康熙三年1644年出版)中說:「普洱茶蒸之成團,西蕃市之」,「普洱茶」才得以正名,也由此一舉成名並發展成雲南茶葉的主體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