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也是人,有血有肉有性格,喜怒哀樂貪嗔痴。
在我們的印象中,清朝十二帝比起明朝十六帝,似乎多了嚴肅正經,少了突出個性。
實際上,清帝的個性一點都不比明帝少,而且他們還有一個明顯的共性——酷愛喝普洱茶。
雍 正:工作累了困了,喝普洱
「朕就是這樣的漢子!就是這樣秉性!就是這樣皇帝!爾等大臣若不負朕,朕再不負爾等也。勉之!」「朕實在不知怎麼疼你,才能夠上對天地神明。」
沒錯,這真性情又可愛的言辭,是雍正皇帝給大臣的批諭內容。雍正實在不知怎麼疼大臣才好,可大臣知道怎麼疼皇帝。
由於雍正是著名的勤政皇帝,工作狂中的皇者,在位13年間,寫了一千多萬字的政務批諭,所以平均每天的睡眠不超過4個小時。
雲貴總督鄂爾泰得知雍正批文到深夜,神疲乏力,特進貢雲南普洱茶。雍正皇帝一喝,嘿,還真的不錯。工作又累又困怎麼辦?喝杯普洱茶提神解乏吧!
於是,在雍正7年,普洱茶成為清朝皇室貢茶。鄂爾泰在普洱府建立一家貢茶廠,專門為皇家製作貢茶。
從此之後,九龍奪嫡的勝利者四爺,影視劇中那個與若曦、晴川、甄嬛有一段傾世絕戀的男人,開啟了與普洱茶纏纏綿綿的「愛情」之旅。
乾 隆:普洱茶,給朕四萬首詩的靈感
這幅畫太好看了,蓋章!怎麼能有這麼好看的畫呢,蓋章!妙妙妙啊,實在無法用語言來表達朕對這幅畫的愛意了,蓋章!蓋蓋蓋章!
若雍正泉下有靈,一定跳出來打爆不肖子乾隆的頭。審美風格大紅大綠不肖朕也就算了,怎麼還擅長給書畫播種「牛皮癬」呢?
十全老人乾隆就是這麼有個性有創意,一生四萬首詩可不是蓋的,他永遠文思如噴泉。
文思從哪裡來呢?一杯醇香普洱茶就有了!
烹雪用前韻
獨有普洱號剛堅,清標來足誇雀舌。
點成一椀金筌露,品泉陸羽應慚拙。
這是乾隆皇帝對普洱茶的高度讚譽,他還創造了以普洱茶為中心的新茶道。此外,酷愛炫耀天朝大國風範的乾隆,給外國使臣的禮品也是普洱茶。
這麼說,大紅大綠接地氣的乾隆帝,品鑑能力也是很可以的嘛,至少在品茶鑑茶能力上,值得一個大大的點讚。
道 光:倚邦、那罕,朕都愛
道光皇帝在清朝皇帝史上,沒那麼顯眼,然而稍稍知道他生平的人,就會給他貼一個「摳門」的標籤。
為了發揮勤儉節約的精神,他即位之初,就取消了萬壽節、千秋節(皇帝皇后生日)元旦、除夕、冬至等節日的席宴。但道光還是愛皇后的,千秋節這日,他特許大家吃席。
王公大臣們很開心,空著手來給皇后祝壽,來蹭肉吃。道光也很開心,大家沒送禮,說明貪腐的不正之風已被一掃而光。大家坐在席上,準備大吃一頓。結果等了好久好久,發現所謂宴席只有一碗白菜面。
多麼艱苦樸素的皇帝啊,一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穿著打補丁的龍袍,皇后生日請客只給吃白菜面,西瓜太貴還是喝水吧,真真令人感動。
然而,這麼樸素的皇帝,在普洱茶上可一點都不含糊。
那罕很好喝,倚邦也特別好喝,怎麼辦?小孩子才做選擇,朕都愛!行吧,普洱茶這麼好喝,也不能太吝嗇,道光皇帝選擇親手寫「瑞貢天朝」四字,作為獎狀以資鼓勵!
光 緒:三十斤普洱茶,苦中作樂
說起光緒,慈禧太后是他繞不過的人生大山。無論是施政方針還是用人方略,兩人的差距很大,好在生活習慣大同小異,也都愛喝普洱茶。
慈谿老太后在冬季時,常備普洱茶,飯後一杯普洱茶,既暖身又解油膩。慈谿的飲茶量是正常的,然而光緒喝普洱茶的數量就讓人驚嘆了。根據檔案記載,光緒每天喝一兩五錢普洱茶,一個月喝兩斤十三兩,一年一共喝三十三斤十二兩,並且這還不包括一年漱口用的十一兩。
按照現代7克可泡飲一壺普洱茶的量,一兩五錢大約能泡8壺普洱茶。普洱茶又具有耐衝泡的特點,一壺就能從早喝到晚,實在難以想像,光緒喝茶是個什麼場景,怕不是整個人都泡在普洱茶中了吧。
光緒的帝王人生是苦悶的,眼睜睜看著偌大帝國敗落,卻無可奈何。隨著戊戌變法的失敗,光緒連作為一個自由人的資格都失去了。
十年瀛臺冷悽悽,即使心中苦悶,好在還有一杯普洱伴君左右,尋得一絲安慰。
老舍先生曾問末代皇帝溥儀:你當皇上時喝什麼茶?溥儀告知:「清宮生活習慣,夏喝龍井,冬喝普洱,擁有普洱茶是皇室地位的標誌。皇帝每年都不放過品茗普洱頭貢茶的良機。」
歲月忽已遠,那些或輝煌或低迷的時代已漸漸遠去,帝王也徹底消失在我們的生活中,只有普洱茶的茶氣如故,在故宮中幽幽生香,百年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