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的孤島,滿世界亂跑,關注我帶你遊京城。
首都博物館從1月17號就開始了迎春文化廟會,主題為"天下福-博物館裡過大年"。趁著還沒回家,我今天就先去逛了逛,到底有啥好玩的,給大家提前劇透一下。
01創意廟會市集,不一樣的文創小攤兒
逛廟會最主要看的就是一個個小攤兒,這次首博也把小攤兒引入了博物館裡,在博物館的地下一層,有20多個不同的攤位。有傳統藝術,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藝術創新,新文創藝術品;還有將科技文化融入集市的動手集市。我個人比較喜歡的有以下幾個:
木版年畫,過年貼年畫的習俗可能在城市裡越來越少了,年畫中抱著魚的大胖娃娃好像也有好久沒見到了。廟會中有一個單色木版年畫的體驗。其中一塊是傳統的"年年有餘"的年畫,就是一個抱著大魚的胖娃娃的形象。體驗很簡單,就是通過刻好的木板,拓印一個年年有餘。既動手感受了中國的傳統技藝,也增加了中國年味兒必不可少的精神寓意。這個攤位還有多種套色印刷的門神,隨著城市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家住進了樓房。少了兩扇的大門,貼門神的人家也越來越少了。
掐絲琺瑯體驗。琺瑯其實是國外傳入的工藝,但是在中國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掐絲琺瑯大家可能不熟悉,說景泰藍就一定聽說過了。這些曾經在我國發展輝煌的工藝技法不應該只是工廠和少數人知道的東西,在首博的文化廟會你也可以自己做一個掐絲琺瑯的小掛墜。體驗一下手藝人的感覺。老北京毛猴兒。在內蒙,我們對抽陀螺的叫法特別像毛猴兒。雖然多年沒玩過看到名字還是探頭看了看。沒想到,是老北京的小毛猴兒。一堆孩子在動手自己製作,用蟬蛻來製作的傳統小玩意兒。可以說是很北京了,所以這個很推薦。
活版印刷。印刷術是我國重要的發明,但是隨著電子產品的越來越普及。書籍等印刷製品的市場也越來越小,原本輝煌的發明技術在生活中已經不常見,能在廟會上見到並能體驗活版印刷還是很特別的體驗。
02探秘北京中軸線,搞明白中軸線,就看懂了半個老北京。
中軸線並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直線、對稱,其中蘊含著中國長久的文化。從史前原始部落開始的北極崇拜延伸至以後天文曆法,再到影響了人們的意識形態,這種思維從古代的墓地修築到城市建設,逐漸在後面的封建王朝得到更加完善的發展。而北京的中軸線,從元朝開始,經歷了幾個朝代的更迭和發展才成為現在的模樣。
首博為春節文化廟會專門增設了探秘中軸線的區域,除了展覽介紹之外,還有中軸線模型,古建築榫卯結構模型,古代大殿屋簷上的神獸,每一部分都是蘊含了濃厚深遠的文化。不過除了自己看展之外,本次廟會有眾多的講座和講解服務,還通過印章的活動增加趣味性,整個廟會設有多處印章打卡地,有官方印章紙出售,喜歡收集印章你也可以自帶紙張。
03還有誰比首博更了解北京,其他展館也值得一看
首都博物館的五層,一直有一個常設展廳"京城舊事——老北京民俗展廳"。裡面有節慶習俗,嫁娶習俗等眾多老北京民俗,比普通廟會更加系統和權威。博物館四層的京劇文化區域,完整還原了一個老北京戲臺,即使沒時間去北京的戲園子聽一場京劇,在這也能感受一些京劇的魅力。
另外在廟會期間還有從南京到北京,穿越-將這歷史文化展等展覽。逛廟會,逛博物館完美結合。你會喜歡這樣的文化廟會麼?評論區留言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