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老百姓生活水平可以說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以前買部手機都算是「有錢人」的時代,轉變為人手一部智能機。不得不說群眾的生活水平確實提升了不少,當然這和經濟水平的提升也是有關的。
然而不少人卻發現,手裡的錢雖然變多了,但是購買力卻有所下降。以前一斤豬肉可能只要幾塊錢,而現在豬肉的價格已經上漲至30元一斤的水平了。手裡的票子確實變多了,但同時能買的東西卻在變少。
這時候有人提出疑問,同樣是百元大鈔,30年前的100塊放在現在能「抵得上」多少錢呢?看完答案後,你會考慮全款買房嗎?針對這一問題,過來人也透露了答案。同樣都是100元,放在三十年前價值卻完全不在一個水平線上。當然從不同角度來看的話,得到的答案自然是不一樣的。
絕對值
這樣來看的話,100塊還是100塊,和三十年前並沒有什麼不同。只不過那時候可能使用的是第三套人民幣,而現在市場已經停止流通了。換句話來說,單純從貨幣價值來看,100塊還是100塊。最多有些喜歡收藏的,可能會開出個稍微高點的價格回收。
購買力
從購買力角度來看的話,答案就完全不一樣了。30年前100元已經可以買到一頭大豬了,按照300斤的重量來計算,豬肉價格達到30元/斤的水平,購買一頭大豬可能需要9000塊的價格。當然這並不是說之前的100元就等於現在的9000塊。
因為這樣的計算方式並不正確,畢竟豬的價值也在變化。而人均可支配收入還是可以反映出一定問題的,有數據顯示30年前人均可支配收入在1181元左右,而2019年的時候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0733元。
這樣計算的話,三十年前的100元大概相當於現在的2600元。雖然看上去不算太高,不過從購買力來看當時的100元還是比現在的2600元要強的。
要知道在通貨膨脹客觀存在的背景下,不僅貨幣的價值會變,物價也一直在發生變化。就算將錢存進銀行,也無法保證能「跑贏」通脹,這就證明貨幣的價值是不能單純用多少錢來衡量的。
就拿當代人消費資金最多的房子這塊來說,很多人一直猶豫該選全款還是貸款。貸款相對來說可以緩解資金上的壓力,但是需要付出比全款更多的錢。但是這一周期還是非常漫長的,普遍都在30年的時間。
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慢慢就會發現,其實每個月需要償還的資金也不算多。之所以出現這一現象,是因為與房產相比,錢是無法保值的。這也是為什麼即便很多人手裡有錢,也不想全款買房的原因。
不過與三十年前相比,其實在房子這方面的福利還是有差距的。至少那時候房子還是「包分配」的,不少人都不用擔心買房這方面的問題。而現在為了買房大部分家庭都苦惱不已,即便湊齊首付,也要背負大半輩子的債務。
不知道對於你們來說,更加喜歡以前房子包分配,還是現在這種居住環境大變樣,但房子要自己買的情況呢?
本文由聚富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