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是我此生走出家鄉、放眼世界的第一站。36年前,我讀高中,第一次參加學校組織跨縣境春遊,就到建德,遊覽新安江和靈棲洞,定格了最美的初見。時隔36年,重遊建德,並首訪千年州府梅城嚴州府,美不勝收,名不虛傳。走讀梅城,隨心悠然,隨性淡然,隨緣怡然,隨遇泰然,邂逅了最美的初心。
我們中國智谷致力投資開發景區化城市綜合體、產業園區和大型文旅項目,在重慶、瀋陽、長沙、青島、遵義、營口等10多個城市均有投資項目。我們和保利集團、中信集團、中建集團、中鐵建集團及多家上市公司,達成創建小城文旅項目的投資合作。
今天,我們組團考察梅城嚴州府,特別感謝浙江省政府副秘書長、省政府研究室主任應雄同志的熱情舉薦,和德國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德國薇詩海雅董事長陳攀先生一道放棄假期休息、特邀指導考察,感謝建德市委童書記、何常委、錢副市長拔冗接待、全程陪同,感謝市委辦黃主任、市府辦、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商務局、文廣旅體局、旅投公司、梅城鎮、三都鎮主要負責人一路同行、精彩導讀。
剛才,看了嚴州古城宣傳片,聽了童書記、錢副市長介紹,十分振奮,受益匪淺,投資決心、信心倍增。這次考察是初見之旅、初心之旅,也是共商之旅、共識之旅,並必將是一次開光之旅、開拓之旅。
各位專家發表了精彩觀點。我談點粗淺思考,請大家指教。
一、梅城嚴州府印象
應雄副秘書長讚譽梅城嚴州府:「浙江第一溪山,浙西詩路明珠」,謝詠恩教授對嚴州府有「五個千年」的美譽,呂志墉教授評價:「千年州府古城魁首,可執牛耳。」葉相君博士認為:「三江水墨意境甲天下。」方也研究員說:「塵落珠亮,恰逢其時。」楊佩昌博士推崇三江口:「人間仙境。」
我對梅城「兩老」(老天爺、老祖宗)資源,用一首十四行詩來概括,班門弄斧一下:
萬年建德開天地,
「建德人」是1974年中科院在浙江境內建德烏龜洞首次發現"新人階段"的古人類化石,浙江歷史往前推進了4萬多年,建德也成為浙江歷史的源頭。
半朵梅花沁人間;
民國《建德縣誌》:建德城即嚴州城,俗稱梅城,以臨江一段雉堞半作梅花形故也。雉堞即城牆。天下兩朵半梅花,一朵在北京,一朵在南京,梅城嚴州府佔了半朵。
一府睦嚴紀唐宋,
1800年置縣史、1300年州治史。唐萬歲通天二年,梅城為睦州治;北宋年間,方臘起義在睦州建都,宋江蕩平方臘後,宋徽宗認為睦州百姓不睦,改睦州為嚴州。州之稱府,始於南宋而首自嚴。睦嚴兩字,是治理之道,也是教育之道。
雙塔冠冕兩湖仙。
雙塔:北峰塔,南峰塔,宋代堪輿家吳景鸞題嚴陵風水詩:卯巽二峰重建塔,狀元從此冠群英。兩湖:東湖、西湖,如烏龍雙眼,梅城的風水湖。
三江通衢潛龍躍,
錢塘江上遊,富春江、新安江、蘭江之匯,北枕烏龍山,南臨三江口。宋太祖遙領嚴州、宋太宗曾為嚴州團練使,建都臨安後,分藩於嚴而承大統者復有二王。嚴州為諸帝潛龍之地,故而昇州為府。這是皇帝掛職鍛鍊的地方,這是沉潛磨礪、養精蓄銳、屈身守分、以待天時的隱居勝地。
四顧連屏聚寶賢;
四面青山連成翠綠屏風,錦山繡嶺,詩溪畫水,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三國梅城人孫韶為吳國揚威將軍,封建德侯。杜牧、範仲淹、胡公、陸遊都在此主政,伍子胥、朱買臣、謝靈運、孟浩然、劉長卿、朱熹、唐伯虎等等名人曾在這裡為官、講學或隱居,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和佳話。
五魁首地三元坊,
明清五經(詩、書、禮、易、春秋)取士,每經第一名稱經魁,又稱魁首。梅城紀念明朝商輅在鄉試、會試、殿試連中"解元、會元、狀元"而建的三元坊,明代近三百年科舉考試中第二個"三元及第",官至吏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士,時人稱"我朝賢佐,商公第一"。
六合古井家風延。
六合,指上下和東西南北四方,即天地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六合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概念,六合思想的核心為天下規律,知六合者知天下。六合古井又名「教子井」,相傳在東漢末年楊太守吳景所建,民間傳說為教子井,三國吳國太倚井教子,教育兒子孫策(孫權長兄)要禮賢下士、廣募人才、重用良將。
七裡揚帆走天下,
兩山夾峙,一江如帶,中流鼓棹,帆飛若駛,兼以江水澄清,錦鱗遊泳,時有漁歌欸乃,山谷相見。宋元明清數不清的讀書人、徽商乘船從新安江、蘭江順流而下,經由此地前往臨安乃至京城,博取功名利祿,實現修齊治平。
八景山水甲江南。
明弘治二年(1489)嚴州知府李德恢提了「嚴陵八景」:二江成字、三墩毓秀、七裡揚帆、八面層巒、雙塔凌雲、千峰古榭、九井儲清、雙臺垂釣。
青柯亭裡說聊齋,
1766年(清乾隆三十年),蒲松齡的山東老鄉趙起杲任嚴州知府,在府衙內青柯亭裡為《聊齋志異》校訂、刻板、印行,世稱「青柯亭本」。
石佛坳上聽玉泉。
烏龍山南麓的玉泉寺(俗稱石佛坳),寺旁有泉,冬夏不竭。古寺掩映在松林之中,環境清幽。唐德宗貞元年間(公元749年前後),淨宗五祖少康大師在此建道場,已有1200多年歷史,香火旺盛。
富春山居從此秀,
元朝畫家黃公望代表作《富春山居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被譽為「畫中之蘭亭」,即從梅城三江口開筆描繪,坡岸水色,峰巒岡阜,陂陀沙渚,遠山隱約,徐徐展開,山川形勝之美甲於江浙。
媲美瑞士更無前。
媲美瑞士,獨樹一幟,瑞世桃源,最美古城。
二、嚴州府項目定位思考
臨行前,看到一則新聞《「梅開二度」,爭創5A級景區!38個億打造省旅遊風情小鎮樣板》。今年3月11日,浙江省文旅廳與建德市政府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力爭通過3至5年傾力打造,使梅城創建成為浙江省旅遊風情小鎮樣板鎮、浙江省大花園建設典型、浙江文旅融合金名片。
建德市委、市政府積極執行省市領導關於建設新時代美麗城鎮、再現千年古府新面貌的批示和調研精神。浙旅集團投資20億元建設江南秘境,今年建成運營;杭州運河集團與建德旅投成立嚴州古城綜合保護開發公司,以梅城規劃為起點,把嚴州古城納入錢塘江詩路文化帶規劃重要節點,在文化和旅遊品牌創建、旅遊風情小鎮樣板打造、文物古建修繕、文保等級提升、嚴州文化挖掘、重要遺址復建、文化場館建設等12個方面開展合作。我認為,很有意義、很有必要、很有價值。
近年來,嚴州古城保護與開發力度空前。梅城鎮完成正大街、南大街示範街改造,對沿街胡亨茂、金鐘漢故居等建築遺存做保護性修復,實施梅城大壩加固改造,建成嚴州文化公園,對300米元末明初古城牆進行修復,對定川門、澄清門、福運門3座城門城樓進行復建。全面推進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主街1800米道路改造和管網上改下工程、城區公交系統新建等10餘個項目已完工,沿街房屋外立面改造、東西湖水域景觀整治、玉帶河打通等項目加快推進。目前發掘出3000多件曾被深埋在地下的牌坊石構件,都是梅城近115座古牌坊的遺存。隨著建德綠道和山水道帆船基地建成開放,「江南秘境」即將運營,中國嚴州文化學術研討會等活動舉辦,梅城千年古府知名度和嚴州文化影響力不斷擴大。
《杭州市擁江發展四年行動計劃(2018-2021年)》提出,「完成新葉古村文物保護與利用工程,加強梅城嚴州古城、壽昌古鎮的保護與發展工作」、「依託梅城嚴州古城保護項目,在梅城古城建設嚴州文化展示區」。梅城按照打造「全國知名活態府城和杭州擁江發展示範區」推進古城保護利用,總體發展結構是以嚴州古城文化板塊為核心,圍繞核心形成自然山水、生態田園、生態旅遊、生態居住等為主要功能的環古城功能生態圈。同時,規劃形成嚴州古城分別向東發展的旅遊延伸片區,向西發展的新城拓展片區以及向南發展的產業支撐片區。
我認為梅城嚴州府的文旅定位,可以更高,上對得起歷史,下對得起未來。國家5A景區、浙江小鎮樣板,眾皆可為,並非獨一無二;特色文化旅遊街區、紅色旅遊基地、職工療休養基地、精品民宿,感覺還是普通了一點。
如果僅是學習追隨烏鎮模式、西塘模式、或鳳凰古城、麗江古城模式,僅從特色小鎮思路去探索,從文旅產業層次去規劃,梅城嚴州府難免雷同,難免平庸,恐怕會辜負了兩老(老天爺、老祖宗)留給梅城的物華天寶。生搬硬套、依樣畫瓢的古鎮古城開發失敗案例,比比皆是。眼被蒙住,頭被夾住,腳拔不出,或變質變味,或成空城。
古鎮開發、文旅升級,要從唯一性、極致性、世界性、共生性著眼,去策劃、去規劃,營造獨一無二、走心抓魂的生命場景、最美生活方式中心。嚴州府是建德的、浙江的,也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
我的定位,是千年州府古城、東方理想邦,以3個世界第一、4個世界大師地標、5個中國第一,打造世界級文旅地標。
三、嚴州府開發戰略思考
獨一定位。唯一性,是古城的辨識度,也是古城的核心競爭力。我們要的是獨一無二,萬紫千紅一片綠,紅海之中一抹藍。
雙資整合。全新的資源與資本融入觀,更大範圍、更大體量、更高層級、更優品質地進行「雙資」整合與創新,才能更好地玩轉古鎮古城開發運營魔方。智本比資本更重要。經典項目,是大師雲集、各顯神通、眾樂其樂、精彩紛呈的生命道場。
三大更新:人文更新、產業更新、城市更新。
四性著眼:1、獨一性:真正經典,一定是唯一的。2、極致性:追求極致,嘆為觀止。把極致性納入文旅項目戰略範疇,成為核心競爭力。3、世界性: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擁抱世界,才能擁有未來。4、共生性:引擎互動,業態共生,文明共生,美美與共。
五力並舉。
其一、思想力。思想產品要先於物理產品。只有思想優秀,才能項目優秀。從人類文明、經濟轉型、生活方式、心靈彼岸,作全面、獨到、深刻、通透的思考,以獨特定位、全新概念、內容、生態與模式,破冰開光,破題立異,破繭化蝶,破石驚天,使梅城嚴州府成為杭州、烏鎮、普陀、橫店後的千萬量級國家5A景區典範,成為浙江對新時代、對世界的新文明貢獻。
浙江自古人傑地靈,詩情畫意,深具改革開放精神和極具創新活力,是當代中國民營經濟的發源地和最發達地區,個私經濟、專業市場、產業集群、特色小鎮、美麗鄉村、世界浙商、電子商務、行動支付、雙創空間,都是凝聚浙江人智慧和汗水的全國標杆。國家領導在G20寄語:秉持浙江精神,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我們能不能在建德梅城,創建一個新的全國標杆、世界地標?
其二、美學力。生活美學化,美學生活化,引領美學經濟時代。美學經濟作為一種新型經濟形態,是從效用經濟到情懷經濟的必然產物,美學價值成為繼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之後的第三種價值。梅城嚴州府,要成為美學場景雅集、美學經濟高地、美學創意天堂。避免應景、俗套、粗鄙,力求高明、高端、高貴,每個細節散發美學光輝。把自己的身體、行為、感覺和激情,把自己不折不扣的存在,都變成一件藝術品。
其三、生長力。從資源優勢到人本優勢,從文旅IP到產業生態,從旅遊景區到生命道場,每一步都蘊藏著大學問、大胸懷、大智慧。高端定位、開放共享、創新驅動,推動傳統產業向品質產業和動力產業轉型升級,借勢借力,借智藉機,跨界整合新資源、催生新產業、構建新平臺、營造新標杆,聚變釋放新能量。我們將創建中德醫谷、中歐文創園、國際機器人樂園、諾獎得主科技文化交流中心、院士度假村等高端資源和平臺,將促進與法國文旅集團、瑞士達沃斯、日本輕井澤結成戰略合作關係。
其四、創新力。構建新思想實驗室和產業創新鏈,攀登人類文明、行業領域高峰。名家大師登臺,高端人才集聚,思想與實踐走在前列,創造更大價值。充滿人文氛圍、創新活力,形成巨大影響力和良好口碑效應。
其五、服務力。生產性服務、生活性服務、生態性服務,公共性服務、個性化服務、定製式服務,全過程、一站式、零缺陷,在細微處製造驚雷般的感動,讓人成為古城最美風景。
六脈神劍。
這是2016年我在湖南鳳凰古城召開中國古鎮論壇提出的六化戰略,許多網站轉載,叫古鎮六脈神劍。
⑴、物態化。從文物遺存、博物館、美術館、文化館、民間文藝、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傳承了千百年的優秀美學元素中,汲取靈感,形成更多讓人嚮往、好玩、好用、好記、緊扣需求的IP、內容和產品,產生實際經濟效益,並反哺文化的傳承、弘揚與發展。
⑵、活態化。當建築、民俗、器物、服飾、空間、設計、收藏、禮敬、工作、學習、管理、娛樂、家庭、休閒等,各個環節都縈繞著富有美感的文化細節,文旅古城就有了靈氣,遊客就樂意浸入式體驗,流連忘返。
⑶、業態化。古城地產、景區、社區、主題公園、文化娛樂、旅遊演藝、配套商業、雙創空間、社交中心、國際窗口等,通過「文化場景+業態共生」,構建文旅全產業鏈和全服務鏈。古鎮古城夜遊很關鍵,要完善配套,精心策劃,延長遊客逗留時間。要豐厚親子遊、自駕遊和個性遊的內容和服務鏈,提升旅遊品質。
⑷、事態化。注重事件行銷,活動開路、新聞開炮,話題開花。精心策劃文旅IP、契合新時代傳媒規律,耳目一新、震撼人心,國際時尚、主流可親,傳播文化符號、文化價值和文化內容。秦皇島阿那亞,世界上最孤獨的圖書館;平遙國際攝影大展;烏鎮世界網際網路大會,都是教科書式的經典案例。
⑸、柔態化。中產階級崛起,文旅從賣「資源」轉向賣「情懷」。古城古鎮古村之所以吸引人,是一份初心,一種原生態的生活方式。在後工業時代,都市人們回歸自然、懷念傳統、隱于田園、歸於慢生活的訴求越來越濃,古城古鎮古村成為山水情懷的良好寄託。文旅古城古鎮須柔態開發,不能靠政治口號、文化宣誓、政績動員、生硬概念糊弄人,要以赤誠的情懷和高超的藝術,走心抓魂,去感動人。大理風花雪月,痴迷了多少藝術家、文青小資、中產階級;烏鎮枕水而眠,劉若英柔情似水的廣告語:「來過,便不曾離開」,浸潤無數人心。
⑹、生態化。真正打通古城資源、政策、功能、傳播、消費、產業、投資、盈利模式「八鏈循環」的順時針通路,把理念變成政策,把策劃變成規劃,把不可思議的構想變成不容置疑的現實。古城別有風情、陶情適性的精神世界,豐富多彩、亮點紛呈的遊憩世界,怡然自樂、生機盎然的桃源世界,讓文化、遊憩、創造、生活相得益彰,成為「六宜」(宜居、宜遊、宜業、宜學、宜創、宜養)、「六優」(環境優美、人文優秀、精神優雅、產業優質、社區優容、生活優裕)的理想邦。
我們生活在人類文明史最偉大、最幸運的時代,一生貫穿了農耕文明、工業文明、信息文明、生態文明、智能文明、共生文明,我們這代人的生活比歷史上任何時代、任何人都豐富多彩。我們不僅在享受人類文明,也在創造新的文明。
今天,我們相聚梅城,為1700年前的建德縣治感慨,為1300年的嚴州府古蹟激動,捫心自問,我們以怎樣的智慧,創造怎樣的文明,讓500年後還有人為我們喝彩鼓掌?
附 :應雄《梅城贊》:
春閱三江水,
夏賞兩湖蓮;
秋品嚴州橘,
冬吟梅城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