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雨寺創建於明萬曆八年(公元1580年)。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興修大殿
法雨寺前的放生池特別美,裡面錦鯉不計其數,令人心曠神怡。池裡的紅鯉魚奪人眼球。站在海會橋下俯看四周,覺得心境寧靜。
參天林木茂盛,聳立於入門道兩側。全寺植有眾多銀杏、香樟、羅漢松,均有百年以上樹齡,部分銀杏為千年古木,濃蔭蔽日,體現出法雨寺「山中有寺,廟中有林」的獨特景致。
法雨寺位於普陀山風景區中部法雨路,又稱作「後寺」,其規模僅次於「前寺」普濟寺,是普陀三大寺之一。
創建於明萬曆八年(公元1580年)。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興修大殿,並賜「天花法雨」匾額,故得今名。
法雨寺是著名的護國鎮海禪寺,佔地面積有三十三萬平方米,整個寺廟遠遠望去非常地宏偉壯觀,而且氣宇軒昂。
天王殿前庭;虔誠的香客在古樹、黃琉璃瓦、九龍壁,香爐的輝映下,虔誠許下平安願。
善男信女們在天王殿前庭香爐用手順時針撫摸著香爐。許下自己美好的願望!
天王殿後的玉佛殿面闊三間,外加圍欄,黃琉璃頂,是一座小巧玲瓏的重簷歇山式建築。大殿東西有鐘樓和鼓樓各一,月臺上有古柏一株,蒼老勁健,西側植羅漢松一株,圍粗3米多,頗為罕見
九龍觀音殿是法雨寺的主殿
九龍觀音殿整個從南京明故宮搬遷而來。簷黃琉璃頂,48根大柱,內槽九龍藻井,一龍盤頂,八龍環八柱,昂首舞爪凌空而下。這種只有在皇帝的金鑾殿才能見到的氣勢,使九龍殿成為中國正中供奉毗盧觀音像,後供海島觀音及善財五十三參群像。觀音立於鰲魚背上,左手託淨瓶,右手執楊枝。寺院建築規格最高的一座佛殿。
法雨禪寺古樹參天鬱鬱蔥蔥。簷黃琉璃頂金碧輝煌。自然人文氣場強大。
法雨禪寺佛光普照。求平安祈福法雨禪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