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食物會追隨著異鄉人的步伐,遷徙流變,在異國他鄉駐足。無論在哪裡紮根落地,故鄉的味道是熟悉而頑固的。
第五屆臺灣博覽會即將舉行,一頭是千裡之外永遠牽絆的故鄉,一頭是立足發展的現代城市,最生活將尋訪臺灣人在惠州的飲食文化,通過我們的美食欄目——尋味臺灣,將記憶與味道重新相通。
今日一行,隨著淡水小城的脈絡,尋著保留手工的作坊。某個場景中,老闆述說的幾句話,依舊停留腦海中,記憶尤深:
「我們家族都是做臺灣糕點的,我在我叔叔那裡學習手工時,我叔叔跟我說,他教的只是層面的功夫,真正要把這門手藝歸屬自己,還需要去不斷摸索。我做這一行快三年,來來去去都是熟客介紹。食材都是新鮮、原始。有多少訂單,我就製作多少分量。蛋黃酥、鳳梨酥、芋頭酥,保質期都是幾天而已,能新鮮一天是一天。臺灣香腸,都是當天運送豬肉再醃製,無半點防腐劑。「
玻璃全透明開放的製作方,現在基本少見了。店名也略有趣味——鵝城歡歡。鵝城為惠州,歡歡則取自愛人姓名,咋一聽覺得奇怪,沒想到竟然藏著故事。
作為糕點,蛋黃酥已經家喻戶曉,然而它依舊值得反覆推敲。蛋黃酥不屬於任何季節,春夏秋冬若犯饞,任何時刻都可以拿上一小顆,配著清茶,既不飽腹,也能解饞。
揉面和餡,刷蛋液烘烤。老闆要求甚高,精準到蛋黃豆沙的原料、整顆蛋黃酥重量,而烘烤的溫度、時間也是,追求爐火純青的境界。
點擊播放 GIF 0.2M
烤好的蛋黃酥,酥皮纏繞著豆沙,豆沙裹著鹹蛋黃,外酥裡柔,鹹甜交錯,兼容南北口味。
點擊播放 GIF 0.2M
「現在社區網絡很發達,像奶茶飲品啊,西點蛋糕啊都是泡沫行業,轉瞬即逝,真正用心做食物的人,太少了。「老闆指著蛋黃酥如是說道,「這一行,利潤並不多,但是想著把臺灣特色帶到這邊,就開開心心做食物就好了。」
在我們品嘗著剛出爐、香噴噴的同時,作坊的另一邊熱熱鬧鬧吵著半響——臺灣香腸正釋放自己獨特的香味。臺式香腸偏甜,油脂少,非常有嚼勁。原生香腸拆封后,需要少油慢火煎到透熟,而地道的臺灣吃法,是夾著生大蒜吃。蒜的生辣與腸的甜味交融,是什麼感覺呢——大概就是不吃蒜頭的人,也會因這道菜而愛上蒜頭吧。
每個把本土美食帶到惠州來的臺灣人,本身也是一個味覺定位系統,對美食有著至高的追求。而我們眼前,每一份小小的臺灣食品,可能就來自海峽岸邊,遙遠的大海和高山。
轉載自公眾號「惠州最生活」
鵝城歡歡地址:惠州市淡水物業城幼兒園旁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