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日華人朋友圈的小夥伴們很多人都在討論日元兌人民幣匯率暴漲,這其中分為兩派,一派是留學黨、代購黨心痛發言。
留學黨的學費變貴,如果生活費也來自父母,那麼意味著生活成本也上升;而代購黨用原來的低匯率賣出的貨,收回來的錢是人民幣,就面臨著賺的少甚至賠本。
一派是在日本就職領日元工資的上班族以及在日本投資的老闆們,很自然可以用日元換到更多的人民幣。
下圖為中國銀行日元兌人民幣日線,可以看到自2月24日開始至3月9日,日元兌人民幣匯率不斷上漲,3月9日達到了自2020開年以來最高峰。
不管是哪一派,為何日元兌人民幣匯率暴漲呢?
影響日元匯率的因素
據中國銀行回答,影響匯率的因素眾多且錯綜複雜。歸納來看,主要包括如下兩類:
一、長期影響因素:國際收支、通貨膨脹、利率水平、匯率政策等,其中一國國際收支對匯率變動起到長期的決定性作用,國際收支會直接影響到外匯市場的供求關係;
二、短期影響因素:投機活動及重大經濟、政治事件或經濟數據公布,當重大經濟、政治事件或經濟數據發生的前、中、後,市場均會對事件走勢產生預期,進而影響匯率。匯率變動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以上因素會同時起作用,個別因素也可能會起到決定性作用;多個因素間可能產生協同效應,也可能相互抵消。
而本次日元兌人民幣匯率走高明顯是第二種原因佔主要因素。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歐佩克(石油輸出國組織簡稱「歐佩克」)已在6日討論了減少全球石油需求的措施(旅行及更廣泛的經濟活動受限,,2020年全球石油需求預計出現下降),而非成員國的俄羅斯則持謹慎態度導致談判破裂。周一早些時候沙特決定單方面增產導致原油價格崩盤,引起金融市場的連鎖反應(被大家稱為「黑天鵝」),亞洲交易時間內美元兌日元匯率一度跌至101.2日元的近年來新低(即日元兌美元匯率升高)。
恐慌情緒迅速傳導到股市,昨日上午開盤後,日經指數重挫5%,中國香港恒生指數跌幅超過3%。A股截至收盤,上證指數跌3.01%,深成指跌4.09%,創業板指跌幅則達到了4.55%。
在資本市場大幅波動、「黑天鵝」事件頻出的大背景下,目前投資者都在問一個相同的問題——現在還有什麼資產是真正保險的?
今年以來,一系列「黑天鵝」事件的出現,使得全球投資者對於避險資產的需求大幅提升。那麼,在全球範圍內什麼樣的資產能稱得上是真正意義的「硬核」避險資產呢?
優創最推薦避險資產之一即為:日幣
為什麼日幣是避險資產?
中國銀行浙江省分行金融市場部產品經理封敏告訴記者,「進入2020年以來,日元可以說充分發揮了避險貨幣的屬性,從1月1日至今上漲了6.17%,如果從2月20日的低點算起,最高漲幅則達到了9.4%,目前日元在102.85附近。」
至於為什麼日元可以被當成是避險資產,封敏認為:「是長期利差交易形成的市場習慣,因為日元一直是負利率狀態,市場都是趨利的,所以大家紛紛借日元,然後換成高息幣種進行投資,外匯市場上的交易行為就是賣日元買其他的投資幣種。一旦全球經濟發生危機或者動蕩的時候,投資者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性,因此會想辦法把之前借的日元還了,這樣就會把各種投資貨幣換回成日元,反映到外匯市場上就是大家都在買日元,從而推動日元的上漲。」
如果以上說明都還有點雲裡霧裡,優創再為大家簡單補充粗暴歸納一下日幣作為避險資產的5個理由:
1、一個國家的貨幣是否穩定與一個國家的經濟水平即GDP是分不開的,比如說瑞士的平均GDP比美國還要高,因此瑞朗也是避險資產之一。日本的GDP排在中、美之後位於全球第三(以前很長一段時間位於第二),高於許多超發達國家。經濟體量之大支撐著日幣的穩定。
2、美元儲備量之高,無論政府還是民間儲備美元都很多,位於全球第二。外部資金做空日元很難,因為日本政府與民間只要出手美元即可保證日元穩定。
3、國際信用評級非常高,日本國內債務雖高,但外債很少,因此日本政府信用評級在國際中很高。最高等級為3A,而日本常年維持在2A(比中國高出很多),國際資產也不會打壓日幣,阻力很大。
4、日本貨幣政策為零(負)利率政策,即為寬鬆貨幣政策,國際資產再如何打壓日本貨幣,利率下降空間很小或者說幾乎沒有。
5、民間母國偏好:日本的投資者大多數具有母國偏好,十分團結,當日本本國經濟遭遇危機時,很多在海外投資的企業會將資金撤回日本,因此日幣「腰板」很硬。
點【閱讀原文】查看更多匯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