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融合發展抱團掘金 海峽兩岸文博會泉州再獲最高獎

2020-12-15 東南網泉州頻道

跨界融合發展抱團掘金 大師精品競相摘金奪銀

海峽兩岸文博會泉州再獲最高獎

《荷花女神》 (作者:黃雪玉)

海絲文化品牌吸引眼球、泉州文創企業融合發展見成效、一大批大師精品競相摘金奪銀……本月4日至7日,第九屆海峽兩岸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簡稱「文博會」)在廈門舉行,泉州參展團在本屆文博會上備受矚目,取得碩果纍纍,泉州再次榮獲優秀組織獎(最高獎)。

副市長周真平、季翔峰;市文廣新局局長陳榮法和市城鎮集體工業聯合社主任鄭文良等領導到場參觀指導,鼓勵泉州文創企業和廣大參展商在文博會這一平臺展示泉州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和獨特魅力,開拓視野,融合發展,合力推動泉州文化產業轉型升級。

□通訊員 許伯毅 記者 陳智勇 文/圖

泉州展區人氣聚集

文創亮點吸引觀展人潮

本屆文博會延續「一脈相承,創意未來」主題,以「突出兩岸、突出產業、突出投資、突出交易」為宗旨。泉州參展文創企業亮點多,成為最聚人氣的展區之一。本屆文博會吸引了泉州69家企業到場參展,參展攤位達172個,創歷屆新高。

「跨界交流,融合發展,讓泉州文創企業的亮點更加耀眼。」本屆文博會泉州參展組委會辦公室主任、市文廣新局副調研員黃建明說,今年所有參展企業集中在一起展示,共同打響「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和「東亞文化之都」等文化品牌,整體展示泉州文化產業發展最新成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受好評。本屆文博會泉州文創企業不僅抱團到場掘金,還呈現出融合發展的新亮點,許多文創企業把陶瓷與金屬、木雕、根雕等結合創新,將陶瓷、茶葉、香品等海絲文化產品整體打包推介,帶動了文化與旅遊的融合,促進文化產業轉型升級。

在泉州展區,時常可以看到柴燒陶瓷+純銀配飾、大師工藝+旅遊文化、海絲文化+藤鐵工藝等跨界融合新品,大大地提升了附加值。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德化恆憶股份董事長林鴻福已經連續多年參加文博會,今年他將陶瓷工藝品《老君巖》帶到文博現場展示,這件獨具地方特色的藝術品十分搶眼。「老君巖作為泉州城市文化名片名揚海內外,是泉州十八景之一,這件作品很好地將海絲文化與旅遊文化融合在一起,深受大家喜愛。」林鴻福說,近年來,自己還將陶瓷藝術與海絲文化融合創新,開發創作了泉州南音、拍胸舞和東西塔等題材的陶瓷工藝品,成為深受喜歡的收藏品和旅遊伴手禮。首次參加文博會的泉州市博物館和泉州市威遠樓文物保護管理所,將泉州陶瓷、木雕和金門風獅爺等極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產品帶到現場展示,吸引了海內外參觀者的關注。

本屆文博會泉州市再次打響「大師牌」,全面展示工藝美術大市實力。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盧思立、黃泉福、鄭國明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邱雙炯等集體亮相,在文博會上攜手推出亮麗的「國大師」作品專題展,這些大師除了展示一些代表作品外,還推出了不少新作品,展示了泉州市工藝美術新的內涵和創意。例如盧思立的木雕作品《天問》《弘一法師》《其樂無窮》、黃泉福的木雕系列作品《白求恩》《焦裕祿》《雷鋒》《張思德》、鄭國明的竹雕作品《同心酒》《單刀赴會》等,共同展示了泉州市高超的雕藝水平。

在福建綜合館裡,泉州花燈、德化瓷雕、惠安木雕、惠安影雕等一大批「非遺」項目集體亮相,美輪美奐的藝術瑰寶震撼了現場觀眾。

《慈航普度》 (作者:蘭全盛)

籤約項目引領泉州文化產業發展

今年文博會,泉州市精心準備了一批優質的文創項目,成功籤訂了16個項目,總金額達32.9億元人民幣,大部分為億元項目,這些大項目帶動性極強,將有力地帶動泉州市文化產業的發展。

據介紹,今年籤約最大的項目是泉州臺商投資區海洋極地世界,該項目位於泉州臺商投資區西山片區內,計劃投資10億元人民幣,將建設成亞洲陸上最大的海洋館,以海洋水族專項特色,輔以完善的旅遊度假配套設施項目,是泉州臺商投資區在文化旅遊業做大做強所打造的拳頭產品。海洋極地世界場館建設主要包括:遊客中心、熱帶雨林館、海洋館、海底隧道、美人魚表演館等。

在此次籤約的項目中,惠安縣閩臺文化創意園(二期)、晉江市五店市傳統文化旅遊區門裡博物館、福建清境桃源生態文化旅遊度假區(第二期)、德化新秀園項目等項目均超過兩億元。惠安縣閩臺文化創意園二期工程作為特色景區佔地400畝,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影視藝術創作區內的西側兩個地塊,閩臺文化展示區內的傳統文化石雕園、惠安印象劇場,影視拍攝區內的影視主題樂園等;五店市「門裡博物館」是門裡集團旗下一座大型的綜合性公益古代藝術博物館,建築面積1306平方米,門裡博物館所收藏藝術品種類繁密,涉足收藏全領域,有書畫、青銅器件、瓷器等,它的入駐將極大地提高街區整體文化藝術品位;德化新秀園項目位於德化陶瓷產業園城東工業區三期,該項目建成將完善產業體系、優化空間布局、大力開展企業轉型升級,力爭把園區建設成為「經濟持續發展、文化特色鮮明、陶瓷文化融合、創意人才集聚、輻射帶動明顯」的陶瓷文化產業園區。

黃建明說,今年泉州市早部署、早推動,精心準備了一批籤約項目到文博會上對接,這批優質項目帶動性強,將進一步促進泉州市文化產業的發展。同時,泉州市還推出文化產業投融資項目28個,金額51.43億元,整體對外推介,凝聚了海內外文創企業關注的目光,有望吸引更多的海內外文創企業攜手發展。

《寧靜致遠·觀音》 (作者:徐錦燦)

角逐精品獎大獲全勝 優秀作品冠絕全省

泉州工藝美術大師作品在第四屆中華工藝精品獎和中華工藝優秀作品獎角逐中大獲全勝,一大批大師作品脫穎而出,共奪得中華工藝精品獎金獎8件、最佳傳承3件、最佳技藝4件、最佳創意4件、銀獎15件、銅獎26件;中華工藝優秀作品獎金獎7件、銀獎4件、銅獎8件,獲獎總數遙居全省首位。

第四屆中華工藝精品獎作為第九屆海峽兩岸文博會的重要項目,由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海峽兩岸文博會組委會辦公室、臺灣工藝之家協會共同舉辦,自今年6月在全國徵集作品以來,共接到來自23個省市(含臺灣)的近千件工藝作品申報參評,其中脫穎而出的近600件工藝精品在文博會現場華麗登場。

泉州工藝美術大師在本屆中華工藝精品獎角逐中,收穫頗豐,其中《鄉愁》《心中有禪不畏難》《星雲大師》等8件作品獲金獎;《慈航普度》等3件作品獲評最佳傳承獎;《農家記憶》等4件作品獲評最佳技藝獎;《旁觀者》等4件作品獲評最佳創意獎。《春思》等15件作品獲銀獎;《朱熹》等26件作品獲銅獎;

在第四屆中華工藝優秀作品獎角逐中,泉州工藝美術大師也表現不俗:《福娃獻壽》《四臂觀音》《達摩》等7件作品獲金獎;《惠女之窗》等4件作品獲銀獎;《荷花女神》等8件作品獲銅獎。

相關焦點

  • 海峽兩岸文博會 泉州再獲最高獎
    文創強企攜手亮相 大師精品再獲完勝海絲文創品牌攜手亮相、籤訂一批大項目為文都增添活力、一大批大師精品摘金奪銀……本月2日至5日,第十一屆海峽兩岸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簡稱「文博會」)在廈門舉行,泉州參展團在本屆文博會上備受矚目,亮點紛呈,收穫滿滿,泉州再次榮獲優秀組織獎(最高獎)。
  • 2017年第十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博會將於11月3日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
    時任文化部副部長丁偉就曾在出席第九屆海峽兩岸文博會時感慨地說,「海峽兩岸文博會,一年辦得比一年好!」2011年第四屆海峽兩岸文博會,首次將展商覆蓋至臺灣地區所有縣市;2013年第六屆海峽兩岸文博會,「中華電信」、臺灣大哥大、遠傳電信等臺灣三大通訊運營商歷史性地齊齊現身;2015年第八屆海峽兩岸文博會,臺灣兩大文創巨頭――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和臺灣創意設計中心首次在大陸同場亮相;2016年第九屆海峽兩岸文博會,聚齊臺灣文化創意交流協會、優良設計協會、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等臺灣地區五大文創協會。
  • 97家企業攜手亮相籤訂超140億元項目 海峽兩岸文博會泉州收穫滿滿
    4日至7日,第十三屆海峽兩岸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廈門舉行,泉州參展團在本屆文博會上備受矚目,亮點紛呈,收穫滿滿。 著名藝術家陳文令(左)為泉州工藝美術點讚泉州網12月9日訊 (通訊員許伯毅 記者陳智勇 文/圖)「雲端」搭臺,文化築橋。4日至7日,第十三屆海峽兩岸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下稱「文博會」)在廈門舉行,泉州參展團在本屆文博會上備受矚目,亮點紛呈,收穫滿滿。
  • 一脈傳承 數字創新促兩岸文旅融合發展
    林徐源表示,展館的陳設展示動靜結合,希望通過文創帶動產業鏈的發展,讓兩岸融合既有文化的交流,也提升品牌的附加價值,吸引更多臺灣同胞能夠在大陸落地生根。我們朝著更加良好的發展路徑,相信任何不利因素都無法阻擋兩岸交流,融合發展的步伐。」
  • 泉州提線木偶等非遺產品 亮相海峽兩岸文博會
    昨日上午,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來自海峽兩岸的眾多文創產品,文化精品亮相文博會,爭奇鬥豔,讓人目不暇接。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泉州更是攜著眾多特色的非遺產品趕來參加文博會,永春竹胎漆器、德化白瓷、泉州的提線木偶、惠安影雕……一件件精美工藝,讓人讚不絕口。「這是永春竹胎漆器,是福建省級非遺產品。」在福建省文化旅遊品牌館內,來自泉州永春的李海生老師自豪地對記者說。
  • 文博會泉州收穫逾140億元大單
    本報訊 (記者陳智勇)昨日,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博會」)落幕,泉州收穫滿滿,共籤訂22個項目,籤約總金額逾140億元。 據悉,本屆文博會泉州籤約項目涵蓋面廣,涉及文化旅遊、文旅項目、文化產業園區、文旅藝術、現代服務業、文化事業等眾多領域,其中不少是大項目,影響面廣。
  • 首屆「海絲杯」海峽兩岸(泉州)工業設計大賽頒獎舉行
    12月1日,首屆「海絲杯」海峽兩岸(泉州)工業設計大賽圓滿收官。圖為頒獎儀式。孫虹 攝歷時5個多月的首屆「海絲杯」海峽兩岸(泉州)工業設計大賽,12月1日在福建泉州臺商投資區圓滿收官。臺灣藝術大學劉禹彤的作品獲大賽「智造+科技創新」組金獎,天津美術學院學生作品獲「非遺+文化創意」組金獎。本次大賽以「設計賦能·新城創未來」為主題,自今年7月起面向兩岸徵集創新設計作品。
  • 第十三屆海峽兩岸文博會將在廈門舉行
    12月4日至12月7日,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簡稱第十三屆海峽文博會)將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舉辦。此次海峽文博會由文化旅遊板塊、數娛影視板塊、創意設計板塊、工美藝術板塊共四大板塊構成,分別設計了許多主題展,並首次設立了雲分會場進行線上直播。
  • 第七屆廈門文博會周五開幕 十大亮點揭秘
    3、中華工藝精品獎參賽徵集逾千件 競逐兩岸工藝最高獎文博會「中華工藝精品獎」是由兩岸共同主辦、共同組織、共同評獎、共同授獎的工藝最高級別獎項。本屆文博會截至目前已徵集1000餘件精品,為去年的3倍,參獎作品涵蓋來自北京、浙江、廣東等10多個省市及臺灣地區。
  • 「雲端」搭臺,文化築橋 | 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
    本屆海峽兩岸文博會突出兩岸互動、數字創新、產業發展、文旅消費,促進兩岸文化深度交流和對接、兩岸文化產業提質增效,關注業態新轉變、智能化賦能,重點落實招商引資,大力推進文旅產業與科技、金融等融合發展,擴大文旅展區、豐富文旅活動、強化兩岸文旅對接,持續提升專業化、品牌化和精緻化程度,打響海峽文化旅遊品牌,打造海峽兩岸文化產業交流交易、文旅項目投資對接的重要平臺,五大亮點十分突出:  把握定位
  • 「雲端」搭臺,文化築橋 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
    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海峽兩岸文博會」)經過為期四天的展覽展示、交流對接,於2020年12月7日下午在福建廈門圓滿落下帷幕文化和旅遊部港澳臺辦書記、一級巡視員滿宏衛、文化和旅遊部產業發展司司長高政等近
  • 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
    來源:臺海網臺海網12月8日訊 據廈門廣電網報導 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海峽兩岸文博會」)經過為期四天的展覽展示、交流對接,於2020年12月7日下午在福建廈門圓滿落下帷幕。
  • 3500個展位將亮相第十二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博會
    人民網北京10月16日電 (劉潔妍 崔越)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16日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馬曉光在會上介紹了第十二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有關情況。馬曉光說,第十二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將於2019年11月1日至4日在廈門國際會議展覽中心舉辦。據了解,本屆文博會將設置省市名企、工藝藝術、創意設計、數字影視、文創旅遊五大板塊,總展覽面積75000平方米,設立展位約3500個,其中臺灣企業展位數量佔比達1/3。
  • 第十屆海峽兩岸文博會今日開幕 工藝大師珍藏亮相廈門
    海峽工藝精品獎邁入五周年 兩岸大師工藝精品助力文博原「中華工藝精品獎」更名為「海峽工藝精品獎」,將延續由兩岸工藝美術界最高權威機構中國工藝美術學會、臺灣工藝之家協會共同制定評審規則、組織、評選、頒獎的方式,徵集大陸地區國家級、省級大師以及臺灣地區工藝大師、傳承人等群體為主的工藝品現場評選,集中展示兩岸工藝精品,並同期舉辦海峽工藝精品獎五周年頒獎典禮
  • 兩岸專家探討文創產業發展 聚焦文創產業融合
    兩岸專家探討文創產業發展 聚焦文創產業融合 2014-10-28 10:56:42來源:東南網作者:責任編輯:丁文蕾   今日下午,2014福建省最具創意文化產品評選文博會終評會暨海峽兩岸文化創意與產業融合發展論壇在廈門第七屆海峽兩岸文博會主展廳舉行。
  • 兩岸文創精品匯聚第十三屆海峽兩岸文博會
    呂明 攝(來源:中新網)    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文博會)12月4日在廈門開幕。共計6.8萬平方米的3200餘個線下展位中,有臺灣展位236個,另有300餘家臺企線上參展。    本屆文博會以「一脈傳承·創意未來」為主題,關注業態新變化和智能化賦能,推動文旅產業與科技、金融等相結合,促進兩岸文化交流和對接。
  • 第十二屆海峽兩岸(泉州)農產品採購訂貨會今日啟幕
    閩南網9月7日訊(福建日報新媒體·閩南網記者 姚珊紅 吳圳烽)9月7日,第十二屆海峽兩岸(泉州)農產品採購訂貨會(以下稱「農訂會」)在南安•福建成功國際會展中心啟幕。  「本屆『農訂會』延續了「兩岸攜手、以農為媒、共享商機、互利共贏」的辦會主題,將全面展示海峽兩岸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農產品市場升級、技術革新以及產品創意等方面的豐碩成果。」
  • 廣東成立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
    來自兩岸的涉農專家學者,以及農業企業和基層村裡負責人等共200餘人參加活動,聚焦「兩岸融合發展『應通盡通』」的時代命題,積極探索兩岸鄉村融合發展的新路。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研究中心揭牌 黃寒冰 攝  國臺辦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副主任鞠海濤出席揭牌儀式,並積極評價了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的重大現實意義,希望試驗區成為粵臺深度融合的樣板、兩岸深度融合的樣板。
  • 洛江特色文旅產品在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博會上展露風採
    12月4日至7日,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廈門國際會議展覽中心舉辦。近年來,洛江區文旅產業發展取得較大進步,一批又一批謀創新、求突破的優秀文旅企業和文旅人才不斷湧現。本次文博會,洛江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組織仙公山國家3A級景區、泉州洛江山邊鄉韻農場有限公司、泉州妝糕人製作技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泉州十音銅鑼鍛制技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參加展會,共同展現洛江獨具魅力的文化和旅遊資源。
  • 服務臺灣職工 營造溫暖家園 泉州工會推動泉臺兩岸職工融合發展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在參加福建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要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對臺工作既要著眼大局大勢,又要注重落實落細。兩岸要應通盡通,提升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努力把福建建成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要加強兩岸交流合作,加大文化交流力度,把工作做到廣大臺灣同胞的心裡,增進臺灣同胞對民族、對國家的認知和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