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茶者樂山水

2021-03-05 茶師在線

專注茶之本性    傾聽茶友聲音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師日:茶者樂山水。


智者也就是聰明人。聰明人通達事理,反應敏捷而又思想活躍, 性情好動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樣,所以用水來進行比擬。

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仁厚的人安於義理,仁慈寬容而不易衝動,性情好靜就像山一樣穩重不遷,所以用山來進行比擬。

每個人性情有所不同,的確還是有山水差異的。也就是說,有人樂水,有人樂山。那麼,做為茶人茶友,你肯定既是樂山又樂水,是一個又智又仁的人,因為茶包涵山水。


茶,天地間之靈物,生於明山秀水之間,與青山為伴,以明月、清風、雲霧為侶,得天地之精華,而造福於人類。 

中國茶道吸收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精華。佛教強調「禪茶一味」以茶助禪,以茶禮佛,在從茶中體味苦寂的同時,也在茶道中注入佛理禪機,這對茶人以茶道為修身養性的途徑,藉以達到明心見性的目的有好處。而道家的學說則為茶人的茶道注入了「天人和一」的哲學思想,樹立了茶道的靈魂。同時,還提供了崇尚自然,崇尚樸素,崇尚真的美學理念和重生、貴生、養生的思想。 

其中儒家思想是主體。儒家思想不僅是封建產物,但作為一種精神思想,在不同朝代的應變、發展中表現出極大的生命力。他的特點便是時時刻刻,無處不在,在日常生活中、在小事中。儒家主張在飲茶中溝通思想,創造和諧氣氛,增進友情。且各家茶文化精神都是以儒家的中庸為前提。


所以喝茶,不僅僅是解渴、養生保健,更是一種智慧。你可以不懂茶,但一定要喝茶,更容易懂中國的文化。

茶之愛

公眾號ID:chazhiai

簡介:一切源於茶,一切源於愛!^^積善聚德^^介紹好茶給茶友,幫助茶農做好茶!


文章來源你來幫忙,你提問我們在線回答,形成文章推送;

迫切需要成長土壤,誠邀你的合作與幫助;渴望你的投稿。

微信:chashizaixian  

郵箱:teabaidu@126.com

相關焦點

  •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茶者樂山水
    專注茶之本性    傾聽茶友聲音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師日:茶者樂山水。
  •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是什麼意思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選自《論語.雍也》。意思是說,仁厚的人喜歡山,智慧的人喜歡水。字面上看,普遍說成是指人喜歡山水的一種極致的心境和意念。但是深問一句,為什麼喜歡山的人就一定是仁厚的,喜歡水的人就一定是智慧的呢?
  •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是什麼意思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選自《論語.雍也》。意思是說,仁厚的人喜歡山,智慧的人喜歡水。字面上看,普遍說成是指人喜歡山水的一種極致的心境和意念。但是深問一句,為什麼喜歡山的人就一定是仁厚的,喜歡水的人就一定是智慧的呢?
  • 儒家的「山水之樂」:「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孔子主張「知者樂水,仁者樂山」,出自《論語雍也》,原文即:「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主要理解有兩種:第一種解釋為:孔子說:「智慧的人喜愛水,仁義的人喜愛山;智慧的人懂得變通,仁義的人心境平和。智慧的人快樂,仁義的人長壽。」第二種理解為:「智者樂水」 ——智者之樂,就像流水一樣,閱盡世間萬物、悠然、淡泊。
  • 反彈琵琶|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這句話出自孔子的《論語》,從古以來,對於這句話,從它的讀音到它的解釋,學者們都發出了了許多不同的聲音。讀音:第一種讀音就是我們常用的:智者樂(lè)水,仁者樂(lè)山。楊伯峻先生根據《論語》裡的另一句話「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推斷,在這裡「樂」字也應該讀「lè」。
  •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為什麼說「仁者樂山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孔子對他的學生們說:「聰明的人喜愛水,有仁德的人喜愛山。聰明的人性格就象水一樣活潑,有仁德的人就象山一樣安靜。聰明的人生活快樂,有仁德的人會長壽。」子貢問孔子:「為什麼仁者樂於見到山呢?」
  • 你知道成語「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的含義嗎?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這句成語,大家都知道是孔子說的,但以前一直不解其意,按字面意思,「知者樂水」就是聰明的人喜歡水;「仁者樂山」就是仁慈的人喜歡山。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按原來的理解,水裡的魚、烏龜、泥鰍應該都算是智者了;山上的老虎、獅子、猴子都應該算是仁者了,這顯然是大錯特錯了。原來這個水和山,比喻的是智者和仁者的思想境界,而不是他們真的喜歡山和水。
  •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語出《論語·雍也》第23章,原文如下: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他的解釋為 「智者樂,水」——智者之樂,就像流水一樣,閱盡世間萬物、悠然、淡泊。「仁者樂,山」——仁者之樂,就像大山一樣,巋然矗立、崇高、安寧。
  • 你知道「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的「樂」怎麼念嗎?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這句話我想大家都很熟悉,我也非常喜歡。它是出於《論語 雍也篇》。
  •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六年的四處雲遊,不斷的感受山水之樂,不斷的在擴大自己的心量,深深的體會到了「山如何的仁,水如何的智」。山不動轉、而容萬物顯華藏身,水無常形、能隨眾緣低矮就下。水,從來不難為自己,過得去就過,過不去,就靜靜的等機會。遇到山的阻擋,水就繞著走,無論繞多大的圈,也不會嫌煩。太熱了,就把自己融化於無形,飛到較冷的地方降降溫。飛不動了,就化做不期而遇的雨水,落到那裡算那裡。實在沒人和它玩了,它就自己和自己玩,你看看海浪就知道,水,有多麼的貪玩。水從不強求什麼,你要多少,它就給你多少。
  • 每天學點國學: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原文】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譯文】孔子說: 「智者喜愛水,仁者喜愛山。智者愛動,仁者愛靜。智者快樂,仁者長壽。」樂(音要):喜愛【見解】智者的智慧周流廣遠,源遠流長。 江河之水能夠滋潤荒原田野,使之糧草豐茂,養育蒼生。 仁者的仁愛猶如山峰挺拔,宛如中流砥柱,誠為道德力量的中堅。 智者之澤溥博淵泉,滋潤心田; 仁者之愛巍峨聳立, 駿極於天,令人仰止。仁智高遠,則世人無憂,天下有幸。智者之動,乃是心動。 心動則生智慧,格於事理,上下求索,得見真知。
  •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其實,心中若有桃花源,何處不是水雲間。來源:最東方【 國際藝術大觀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儒家: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這句話朱熹的解釋是,知者達於事理而周流不滯,有似於水,故樂水。仁者安於義理而厚重不遷,有似於山,故樂山。知者因為明達事理、思維敏捷、知識淵博而通透無滯,與水的特質相似,故樂水而好動。仁者因為穩重敦厚、豁達明理而沒有憂慮。跟山的特質相似,故樂山而好靜。
  •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你究竟是仁者還是智者,且看孔夫子怎麼說?
    子曰:「智者樂(yào)水,仁者樂(yào)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生於2500年前的孔夫子向後世拋出了這個至理名言,在千百年的社會演變過程中,此讖言逐漸成為生活中亙古不滅的真理。仁者樂山,所謂山者,王維窺見:「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瞥見那疊疊山巒;歐陽修嘆道「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琅琊山固然秀美,卻蘊藏著無窮的生機與活力;杜甫俯瞰萬物,「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浩然天地之氣,聚集於心。山者,雄也,立於高峰,大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之氣概。
  •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孔子對他的學生們說:「聰明的人喜愛水,有仁德的人喜愛山。聰明的人性格就像 水一樣活潑,有仁德的人就像山一樣安靜。聰明的人生活快樂,有仁德的人會長壽。」子貢接著問道:「為什麼智者樂於見到水呢?」這不就是智者的品格嗎?」
  • 你知道成語「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的含義嗎?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這句成語,大家都知道是孔子說的,但以前一直不解其意,按字面意思,「知者樂水」就是聰明的人喜歡水;「仁者樂山」就是仁慈的人喜歡山。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按原來的理解,水裡的魚、烏龜、泥鰍應該都算是智者了;山上的老虎、獅子、猴子都應該算是仁者了,這顯然是大錯特錯了。原來這個水和山,比喻的是智者和仁者的思想境界,而不是他們真的喜歡山和水。
  • 【每日一字】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知(zhì)者樂(yuè)水,仁者樂山:知,同「智」;樂,喜愛的意思。孔子說:「明智的人喜歡水,仁德的人喜歡山;明智的人喜歡動,仁德的人喜好靜;明智的人樂觀,仁德的人長壽。」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是與否,因心境而定,與山水無關;鬥轉星移,桑田滄海,不變的是人性。
  •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你是仁者還是智者,且看孔子怎麼說?
    《論語·雍也第六》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其大意是:智慧的人,因其無所不知,思路通達流暢,與流水相似,故而喜歡水。高尚的人,因其厚重沉穩,品行藏而不露,與高山類似,故而喜歡山;水反應敏捷、活躍靈動,山平靜穩定、寬容仁厚;水利萬物而不爭,無私無畏,其樂融融;山深沉平穩,不為外物所搖,因此不憂不懼,能夠永恆。
  • 為什麼說"知者樂水,仁者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