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如磐石的堡壘--黨史頻道-人民網

2020-12-21 黨史頻道

(《黨史文匯》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在歷時兩年九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中,最著名的莫過於上甘嶺戰役。武器裝備處於明顯劣勢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在與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以下簡稱「聯軍」)的殊死較量中,創造性地將坑道作業發揮到極致,有效地削弱了敵人空炮火力的殺傷效果,較好地保存了志願軍有生力量,殺傷、消耗、鉗制了敵人,為最終贏得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開挖坑道

1951年6月第五次戰役結束後,志願軍轉入戰略防禦。「聯軍」依靠裝備物資上的優勢,於1951年下半年對志願軍發動了夏季攻勢和秋季攻勢。在「聯軍」猛烈的空炮火力下,志願軍陣地防禦工事被大量摧毀,造成大量人員傷亡。

從戰爭中學習戰爭,是我軍的光榮傳統。為提高生存能力,戰士們開始在戰鬥實踐中不斷改進工事。1951年6月,志願軍第四十七軍一四○師的戰士在陣地塹壕壁上挖上一個「J」形貓耳洞,敵彈落入塹壕爆炸,只要不在洞前,即會避過殺傷。但炮彈達到一定密度時,藏在洞裡仍難倖免。戰士們就把洞往深裡挖,但重型炸彈產生的衝擊波還是能傷人。於是拐90°彎再往裡面挖,這樣炸彈的殺傷力被大大減弱了。某班的兩個洞一個左拐,一個右拐,恰好對接連通,形成了一個U形小坑道。敵人轟炸時,戰士們就進去隱蔽;敵人步兵進佔表面陣地時,戰士們衝出去殺傷敵人。這樣,具有作戰功能的坑道基本成型。

坑道工事解決了志願軍在「聯軍」狂轟濫炸下保存有生力量的一大難題,對防禦的穩定性起了明顯的作用。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對此極為重視,親自鑽進坑道視察,認為這是劣勢裝備的志願軍同優勢裝備的美軍作戰的一種好形式,稱讚是個了不起的「發明創造」。蘇聯顧問團總顧問還親自向第一四○師師長黎原詢問坑道是誰發明的,「應當給這個人以很大獎勵」。黎原回答:「這個人叫『群眾』,是廣大指戰員用鮮血和汗水發明創造的。」

10月22日,「聯軍」的秋季攻勢被粉碎,此時戰場相對平靜。彭德懷下令全軍抓住這一時機開展大規模的坑道構築作業,在戰略防禦地帶構築了一條堅不可摧的「地下長城」。

1952年4月,志願軍第十五軍接防五聖山陣地。其前沿陣地有兩個高地,一個537.7高地(美軍稱「狙擊兵嶺」),一個597.9高地(美軍稱「三角形山」),這兩個高地佔地面積僅有3.7平方公裡,因山麓有個小村子叫上甘嶺,故兩個高地被稱作「上甘嶺」。第十五軍軍長秦基偉發現五聖山主峰陣地還沒有坑道,野戰工事簡陋,就立即向志願軍總部匯報。第十五軍接防地區很重要,總部急調第十二軍、第六十軍的坑道作業部隊協助第十五軍官兵開挖坑道。在第十二軍、第六十軍的大力協助下,第十五軍的這項工作緊鑼密鼓地開展起來。

缺乏工具,戰士們就自建鐵爐,收集戰場上的炮彈皮和裝備殘骸打造鐵錘、鋼釺等工具。沒有炸藥,戰士們就冒著生命危險拆卸敵人未爆炸的炮(炸)彈,先後拆卸出3700餘公斤炸藥用於坑道爆破。志願軍戰士一手拿槍、一手拿釺,一邊戰鬥、一邊開挖坑道。「聯軍」在上面打炮,志願軍戰士在下面坑道爆破,隆隆的爆炸聲不絕於耳。經過3個月的艱苦施工,第十五軍的陣地上共修築坑道9000餘米,新挖掘塹壕、交通壕50000餘米,4條反坦克壕,鋪設鹿砦、鐵絲網5000餘米,五聖山地區陣地上建成了一套完整的能打、能藏、能生活、能機動的坑道防禦體系。

7日血戰

1952年10月14日,「聯軍」開始發動「金化攻勢」。志願軍第十五軍第四十五師在金化以北的上甘嶺,依託坑道進行了極其頑強的防禦作戰。

10月14日4時,「聯軍」突襲上甘嶺,用300門火炮、27輛坦克和40架飛機,對597.9高地和537.7高地猛烈轟擊,火力密度高達每秒落彈6發。在密集的炮火掩護下,「聯軍」暫時佔領了表面陣地。

秦基偉下令第四十五師全力反擊,收復失地固守。597.9高地是雙方爭奪的焦點。志願軍守備部隊是第一三四團八連,是該師的王牌連隊,當炮火開始延伸射擊時,八連的出擊分隊衝出坑道,攻下1號陣地。在進攻3號主峰陣地的過程中,被敵一地堡火力所阻,八連兩次組織爆破均未成功,負責掩護的機槍手賴發均人槍俱傷,他帶傷向地堡匍匐前進,在距地堡兩米處一躍而起,撲向地堡拉響手雷,一聲巨響後與地堡同歸於盡。

奪下3號主峰陣地後,八連在攻擊9號陣地時,遇美軍從主地堡密集火力阻擊。戰士龍世昌帶著爆破筒衝上去,在快要接近地堡的時候,一發炮彈在他身邊爆炸,他的左腿膝蓋以下被炸斷,但他仍頑強爬到地堡前,將爆破筒從射擊孔插進去,地堡裡的美軍又將爆破筒推出,再插再推,數次後,龍世昌毅然用胸脯死死頂住爆破筒。爆破筒爆炸了,龍世昌與地堡在火光中一起消失,八連乘勢收復9號陣地。

10月19日,來自另一個坑道的第一三五團六連出擊分隊,先後攻佔6號、5號陣地。當攻到0號陣地時,六連只剩下16人了,這16人被編成3個小組繼續攻擊,但未能摧毀敵軍火力點,而且一個又一個戰士倒下去了。時間就是生命,在這關鍵時刻,黃繼光等3名通訊員主動請戰,去完成爆破任務。3人在連指導員馮玉慶和排長鍾仁傑的機槍掩護下向地堡衝去,很快炸掉兩個子堡,但一亡一重傷,黃繼光孤身一人在向主地堡躍進中受傷,他爬到主堡前投出手雷,炸塌一個射擊孔。敵人換一個射擊孔繼續射擊。已7處負傷的黃繼光沒有任何武器,吃力地爬到地堡的射擊死角,突然躍起,用胸膛死死地堵住正在噴射火舌的槍眼。在黃繼光英雄壯舉的鼓舞下,後續部隊迅速攻佔0號陣地,至此,上甘嶺597.9高地和537.7高地被全部奪回。

「聯軍」在強大炮火的支援下,輪番向兩個高地發起猛烈反撲。較量的結果是,「聯軍」白天進佔表面陣地,志願軍夜間反擊奪回陣地,兩個高地呈晝失夜反的局面。志願軍在7天的連續反擊中,3次全部收復陣地,4次部分收復陣地。每次陣地的易手都要伴隨猛烈炮擊和慘烈拼殺,陣地上屍橫遍野,浸滿鮮血。志願軍第四十五師7天投入兵力達到21個連,各連的傷亡超半,個別連隊只剩下幾人。

鑑於第四十五師在連續一周的拼殺中傷亡巨大,秦基偉決定對該師「輸血」,從軍機關和直屬隊抽調1200人組成13個連隊,補充給第四十五師,並調第二十九師5個連參戰。同時將第四十五師除上甘嶺兩個高地以外的其他防務移交給第二十九師。此外,對軍事行動作重大調整:不再死守上甘嶺表面陣地,依託坑道,改用坑道戰為主要作戰手段,拖住並消耗佔領表面陣地之敵,使其不能向縱深陣地進攻。利用習慣夜間作戰的長處,派出小分隊襲擊佔領表面陣地之敵,以逐漸拖耗敵軍,待敵人兵疲之際,再進行全面反擊。

保護坑道的較量

597.9高地共有3條大坑道、8條小坑道和30多個簡易防炮洞。當時3條大坑道和5條小坑道都在志願軍的控制下,其中八連守備的1號坑道是主坑道,位於1號陣地下,是最大的坑道,呈「F」形,頂部是厚達35米的石灰巖,坑道的兩個洞口都向北朝著五聖山方向。

「聯軍」佔領表面陣地後,立即對退守坑道的志願軍展開全力圍攻,「聯軍」採用無後坐力炮抵近射擊、炸藥包爆破、手榴彈轟炸等方式,以期摧毀坑道口;還從通風口向坑道灌毒氣、瓦斯,企圖把志願軍毒死在坑道裡。1號坑道的兩個洞口被炸塌,八連以傷亡37人的代價才將洞口重新掏開。「聯軍」從坑道頂部鑿眼裝藥爆破,將2號坑道炸塌近30米,坑道裡的四連戰士被土石壓死2人、壓傷6人。

為了反擊「聯軍」對坑道的破壞,坑道部隊一面呼叫縱深炮火,一面主動出擊,不分晝夜與「聯軍」作戰。主動出擊的一種方式是以冷槍狙擊殺傷敵軍目標,在坑道口設置隱蔽火力點,由1至2人以機槍或步槍進行狙擊。八連觀察到「聯軍」一部經過坑道口向主峰8號陣地靠近時,趁敵不備以輕機槍猛烈掃射,敵人掉頭向坑道口圍攻,被八連機槍火力擊退,敵傷亡近100人。五連四班在一個小坑道裡開展「打活靶」活動,11個晝夜共斃傷敵220人。主動出擊的另一種方式是以戰鬥小組乘夜潛出坑道,對佔領表面陣地之敵進行襲擊。小組人員三四人,午夜到拂曉前乘敵疲憊、警戒疏忽時,秘密接近敵工事,投擲爆破器材後迅速撤回坑道。第一三四團四連在坑道鬥爭中,夜襲敵32次,斃傷敵70餘人。

在10月21日到29日的坑道戰鬥中,雖然兩個高地的表面陣地多數時間在「聯軍」手中,但坑道部隊利用敵人死守陣地的機會,發動夜襲158次,消耗了敵人有生力量,破壞了敵表面陣地的穩固。美七師因傷亡過重無力再戰,只好把攻防任務交給韓二師。

「聯軍」在對志願軍坑道進行破壞的同時,還對坑道部隊與後方的交通線實行嚴密炮火封鎖,使得坑道部隊兵員物資補給極端困難。五聖山部隊距上甘嶺坑道最遠也不過1000多米,但從五聖山到坑道要通過敵人10道封鎖線。每前進一步,都面臨著流血犧牲。

為了給坑道內士兵補給必需的物資,秦基偉下了一道死命令,不惜一切代價把物資送進坑道裡。在通往上甘嶺兩個高地的山路上,灑滿火線運輸員的鮮血,傷亡率高達90%,甚至超過坑道部隊的傷亡率,大量的物資也因此損失在路上。越是艱險越向前,火線運輸隊採取「匍匐運輸」「接力運輸」的方式,不懼流血犧牲,千方百計把物資送進坑道。

由於敵人嚴密封鎖,坑道處於糧盡水缺的境地。坑道的食品主要是壓縮餅乾,開始時每人每天可發一袋,到後來每人每天只能發兩塊,由於缺水難以下咽,餅乾放入乾燥的口中竟能把舌頭硌破,戰士們只好把餅乾放在地上待其吸收些水分後再啃。

戰士們幾天喝不上一滴水,只好喝尿液來緩解難忍的乾渴,大家還樂觀地稱之為「光榮茶」。因飲水運輸實在困難,所以只有運送既能解渴又能充飢的蘿蔔。當運輸隊將3袋蘿蔔和一些慰問品送進1號坑道時,當天晚上簡直成為八連最盛大的節日。但吃蘿蔔容易上火,坑道部隊建議改送蘋果。秦基偉下令緊急採購3萬多公斤蘋果,派人送往坑道。一次,17歲的運輸員劉明生往前線運送彈藥途中,在一個炮彈坑拾到一個蘋果,帶上597.9高地坑道,送給一三五團七連連長張計法。張計法把蘋果交給步話員,步話員又將蘋果轉給重傷員。一個蘋果在坑道裡轉了一圈,又完整地回到連長手裡。連長帶頭咬了一小口,再往下傳,一個蘋果轉了兩圈才吃完。

坑道裡生存條件極差,常常擠滿了戰鬥員、傷員和烈士遺體,硝煙味、血腥味、屎尿味混合在一起,令人窒息。一些傷員無法轉入高地,坑道裡沒有酒精、繃帶,只好任憑傷口發炎糜爛,不少傷員犧牲在坑道裡。

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英勇無畏的志願軍戰士們頑強地堅守在坑道裡,使佔據表面陣地的「聯軍」,如同坐在火山口一般,終日惶恐不安。

最後的反擊

10月25日,秦基偉在道德洞軍部會議上指出:「目前整個朝鮮的仗都集中在上甘嶺打,這是第十五軍的光榮。我們已經打出了很硬的作風,敵人比不了這個硬勁。戰場上常常是這樣,我們最困難的時候,敵人也可能更困難,這時候就要較量膽魄和意志。」

「聯軍」為了拿下上甘嶺,增兵至6萬人左右。志願軍也不斷增兵,將第十二軍三十一師、三十四師配屬給第十五軍,歸秦基偉統一指揮,總兵力達到4.3萬人。隨著雙方兵力的大幅度增加,上甘嶺戰鬥發展成為戰役規模。

11月1日,志願軍第十五軍第四十五師發動最後一次反擊,佔領597.9高地主峰,然後交給第十二軍第三十一師第九十一團八連接防。此後,第十二軍成為上甘嶺戰場的主角。當日下午4時,「聯軍」攻佔10號陣地,第九十一團八連十多個戰士衝上去,通過投擲一陣手榴彈,把陣地奪了回來。下午5時許,1號陣地只剩朱有光、王萬成兩名戰士。「聯軍」蜂擁而上,負傷的朱有光衝入敵群拉響爆破筒。爆炸的硝煙還未散去,王萬成也撲向另一群敵人,拉響了爆破筒。兩人與敵同歸於盡。

11月5日,第九十一團五連1個班堅守597.9高地的3號陣地,連續打退敵人10餘次進攻,全班只剩下胡修道、滕土生兩人繼續堅守,又連續打垮敵人10餘次進攻。最後,陣地上只剩胡修道一人,他獨自擊退了敵人多次進攻,創造了連續作戰兩天兩夜、一天內擊退敵人41次進攻並殲敵280餘人的奇蹟。

志願軍經過反覆拼殺,於11月5日全面收復和鞏固597.9高地。11月6日,「聯軍」被迫在記者招待會上宣布:「『聯軍』在三角高地(597.9高地)是打敗了。」11月6日開始,第十二軍作戰重心轉向收復537.7高地。第三十一師九十二團於11日全面收復537.7高地。此後一周,第九十二團、第九十三團輪番上陣鞏固高地,但還是未能徹底控制陣地。11月18日,第三十四師第一○六團接防。清晨5時,在「聯軍」猛烈的炮火下,6號陣地上唯一的一個坑道被炸塌,八連20餘人全部犧牲。炮擊過後,「聯軍」以一個連的兵力對6號陣地發起集團衝鋒。雙方激戰到次日凌晨,6號陣地落入敵手。

11月20日4時,九連發起反擊,經過數小時惡戰,終於將6號陣地奪回。可天剛亮「聯軍」的攻擊又開始了,志願軍用手榴彈、爆破筒擊退「聯軍」6次衝鋒,堅守住了至關重要的6號陣地。11月25日,第一○六團將537.7高地移交給第二十九師。上甘嶺戰役終以「聯軍」的失敗而告終。

上甘嶺戰役歷時43天,597.9、537.7兩個高地被炮彈、炸彈各削低2米,表面的土石被炸成1米多厚的粉末,但堅守陣地的志願軍指戰員們採用以坑道為依託的陣地防禦戰術,讓敵人最終不能佔領上甘嶺。美國人也不得不承認志願軍上甘嶺陣地是「攻不破的東方堡壘」。

原載:《黨史文匯》2020年第11期

相關焦點

  • 堅如磐石的堡壘--黨史頻道-人民網
    (《黨史文匯》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在歷時兩年九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中,最著名的莫過於上甘嶺戰役。美國人也不得不承認志願軍上甘嶺陣地是「攻不破的東方堡壘」。 原載:《黨史文匯》2020年第11期
  • 堅如磐石的品質 華碩飛行堡壘FX53拆解圖
    華碩飛行堡壘內部結構乍一看幾乎沒有什麼剩餘空間,但是其帶光碟機、後置電池、側出風的散熱整體布局屬於已經淘汰過時的遊戲本內部布局設計。 本文屬於原創文章,如若轉載,請註明來源:堅如磐石的品質 華碩飛行堡壘FX53拆解圖http://nb.zol.com.cn/645/6456975.html
  • 黨史為什么姓黨--黨史頻道-人民網
    首先,我們應該明確,「黨史姓黨」是指黨史工作的性質與黨的性質是同一的,黨史工作的方向與黨的性質的價值取向也是同一的。換言之,沒有黨的性質,就沒有黨史工作的性質,沒有黨的性質的價值取向,也就不存在黨史工作的方向。
  • 《中國共產黨讀本》--黨史頻道--人民網
    圖書配有24幅黨史名畫,反映了黨史中的重要人物和重大歷史場景。 【詳細】【目錄】 作者簡介   謝春濤,現任中共中央黨校中共黨史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中共黨史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在國內黨史界具有較大影響。
  • 人民網陝西頻道全媒體報導組深入延安市調研
    4月20日至21日,人民網陝西頻道總經理袁飛一行來到延安市,就延安市當前復工復產情況以及疫情期間各級黨組織如何發揮戰鬥堡壘作用等情況展開調研採訪。延安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孫礦玲陪同調研並座談,延安市委網信辦主任劉曉軍以及延安新區相關領導陪同調研。
  • 人民網青海求賢--青海頻道--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招聘啟事 人民網是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建設的以新聞為主的大型網上信息交互平臺,是國際網際網路上最大的綜合性網絡媒體之一。人民網作為黨和國家治國理政的重要資源和手段與「網上的人民日報」,恪守「權威、實力、源自人民」的初心,在網絡輿論生態中努力發揮著「中流砥柱、定海神針」的作用。
  • 人民網推出英文版智慧財產權頻道
    本報訊 日前,人民網智慧財產權頻道改版升級暨英文版正式上線。 人民網常務副總裁廖玒表示,人民網智慧財產權頻道是國內首家也是唯一一家獨立匯總報導智慧財產權的門戶網站。當日,智慧財產權頻道從人民網二級子頻道升為一級頻道,人民網又在中國所有媒體中首家推出了英文版的智慧財產權頻道。
  • 社區案例--上海頻道--人民網
    上海市社區治理優秀案例集錦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2017-10-09 13:23)   「你住在30號樓啊,真羨慕!」
  • 追尋英烈的足跡--黨史頻道-人民網
    當地黨史專家嚴帆介紹,羅梓銘是1933年初來瑞金的,他作為湘鄂贛省代表出席了全國蘇區職工代表大會。會上他匯報了湘鄂贛省的工人運動和工會工作,受到時任蘇區總工會委員長劉少奇讚賞,當選為中國店員和手藝工會中央委員會委員長和工會黨團書記,留在了中央蘇區協助劉少奇開展蘇區工人運動,在保障工人利益、開展查田運動、經濟建設、文化建設、參軍參戰、支援革命戰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 社區案例--上海頻道--人民網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 縣委書記鄧小平--黨史頻道--人民網
    《黨史縱覽》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1931年,27歲的鄧小平臨危受命,被中共贛東特委任命為瑞金縣委書記。如何解決土地問題,是關係到蘇區生存與穩定的大事。
  • 周恩來與書--黨史頻道-人民網
    聲明:本文原載於《黨史縱覽》2016年第9期,系《黨史縱覽》雜誌社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周恩來的家庭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書香世家,無論他的始祖宋代周敦頤還是他遷到紹興的一代始祖周茂都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讀書人。因此,周恩來很小就養成了愛讀書的習慣。
  • 人民網智慧財產權頻道英文版上線 成首個專業頻道
    人民網智慧財產權頻道簡介  人民網智慧財產權頻道是由人民網和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創辦的、中國第一家依託權威網絡新聞媒體組建的智慧財產權專業頻道,於2008年12月開通。它是集政策法規資訊、行業最新動態、業內專家評點、專業搜索服務為一體的智慧財產權信息交流平臺,兼具權威性、專業性、社會性和新聞性幾個特點。
  • 人民日報客戶端湖南頻道、人民網湖南頻道牽手湖南師範大學 共建校...
    人民網長沙1月8日電 (李芳森)今天下午,人民日報客戶端湖南頻道、人民網湖南頻道與湖南師範大學舉行實習生基地建設項目合作單位籤約、授牌儀式,正式啟動湖南師範大學——人民日報客戶端湖南頻道、湖南師範大學——人民網湖南頻道實習基地。
  • 贛南孤軍--黨史頻道-人民網
    這一仗也暴露了留守部隊的實力,國民黨軍隊加緊構築堡壘封鎖線,企圖對中央蘇區分割包圍,消滅留守紅軍。 形勢惡化,陳毅提出,把部隊分散打遊擊。中央來電支持了陳毅的意見。 接到中央電示後,山溝裡搭起簡陋的戲臺,工農劇社「火星」「戰號」和「紅旗」舉行匯演。 初春的夜,舞臺上點燃松柴,忽明忽暗。袁血卒坐在臺下看戲,這是自紅軍主力轉移後的第一次「放鬆」。
  • 人民網黑龍江頻道招聘啟事
    因事業發展需要,人民網黑龍江頻道現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具體信息如下:  一、招聘崗位  (一)運營部主任  1.擬聘人數:1人  2.崗位職責:負責黑龍江省內經營業務拓展,提高市場佔有率,完成經營任務;負責人民網黑龍江頻道的品牌推廣和整體營銷
  • 人民網理論頻道投稿須知
    人民網理論頻道自創辦以來,得到了大家的支持與厚愛。我們一直致力於推動學術理論研究和交流,及時反映社科理論界的最新動態,關注理論研究的熱點。 為保證您的稿件及時被關注、採納,請在投稿時需注意以下幾點: 一、來稿基本要求: 1、作品須確為作者本人作品(如同時投寄多處、已在他處發表,請註明)。
  • 人民網黑龍江頻道招聘啟事
    因事業發展需要,人民網黑龍江頻道現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具體信息如下: 一、招聘崗位 (一)運營部主任 1.擬聘人數:1人 2.崗位職責:負責黑龍江省內經營業務拓展,提高市場佔有率,完成經營任務;負責人民網黑龍江頻道的品牌推廣和整體營銷,參與策劃總網及頻道的推廣活動,有效提升頻道影響力和效益
  • 第十四章 翻雪山--黨史頻道-人民網
    點擊閱讀人民網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專題: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聲明:本文(含圖片)節選自《長徵記》一書,系華夏出版社授權人民網發布。
  • 給後人留下信史--黨史頻道-人民網
    所記述的內容,既包括周恩來的史事,也兼及大量與周恩來有關的中共黨史和民國史的內容。在這個時段發生的大事件幾乎都寫到了,與這些大事件相關的重要人物自然也都涉及了。內容是相當豐富的。 回憶錄作為一種文體,既是史料之一種,也是廣義史書的一種。回憶錄主要以回憶史實為主,但有時也會兼有一些史事評說。《四十年》就是這樣一部夾敘夾議式的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