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的著名劇作《哈姆萊特》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女主角歐菲利亞對哈姆萊特深情地唱道:「明天是瓦倫丁節日,大家要早起身,看我啊到你的窗口,做你的意中人瓦倫丁節又叫「情人節」,是歐美和大洋洲的一些國家的民間節日,起源於公元三世紀。當時在羅馬帝國有一個聖教徒瓦倫丁,他因反抗羅馬統治者對基督教徒的迫害,被捕入獄。在獄中,他得到典獄長女兒的悉心照顧,兩人建立了感情。但是,瓦倫丁並未倖免於難,在公元270年2月14日被處死刑。臨刑前,他給典獄長女兒寫了一封信,表明自己光明磊落的心跡和一片情懷。後來,基督教徒為了紀念瓦倫丁,把這一天定為「情人節」。
關於這個節日的來歷,還有幾種說法。一說是有個基督徒瓦倫丁,因違背皇帝的旨意,秘密為青年人舉行婚禮,遭監禁致死,死後成了情人們的「守護神」,「情人節」是為了緬懷他而立的。還有一說是起源於古羅馬的「牧神節」。為了紀念牧神盧珀庫斯,古代每年此日舉行遊戲或舞會,這時每個男青年都可以從「籤筒」裡抽出寫有某少女名字的籤片,被抽中的姑娘就成了他的情人,因此稱這一天叫「情人節」。會浪漫的瓦倫丁節,以其富於美好的絢麗的色彩,流傳至今,經久不衰。
今天,在歐美的一些國家裡,每逢這一天,小夥子們懷著真摯的感情,把求愛的瓦倫丁信片,製成精美的工藝品,或美麗的蝴蝶,或盛開的鮮花,以示心誠志堅。而姑娘們在前一天夜晚,就把月桂樹葉貼在枕上,盼望在夢中見到意中的情人。也有不少情侶,在這一天去作快樂的郊遊。許多大學和社會上的俱樂部,在這一天舉辦各種引人入勝的情人舞會。朋友之間,喜歡在這一天相互贈送小乳物,禮物上附有寫著祝詞的小卡片。這一天,在這些地方,處處充滿著甜情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