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林水庫工程
近日,杭州市統計局做了一項關於「防洪水」的民意調查。調查顯示,當被問及「您認為本地『防洪水』應採取什麼措施」時,「拓寬、疏浚河道,加固江湖堤防,提高防洪標準」以79.3%的佔比位居第一。
杭州的防洪能力強不強?答案是肯定的。記者從市治水辦獲悉,目前,主城區堤防基本已達到「百年一遇」的防洪標準。今年是我市防洪水三年行動計劃收官之年,到今年年底,全市防洪水能力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防洪堤防保一方平安
杭州主城區被兩大水系包圍,西北邊是東苕溪流域,東南邊是錢塘江流域。主城區的防洪能力怎麼樣,得問問這兩條水系的堤防。
「除了九溪到白塔嶺這一段錢塘江堤防是50年一遇的防洪標準以外,圍繞主城區的東苕溪和錢塘江堤防都已達到『百年一遇』的防洪標準。」市治水辦業務指導三組組長盛忠華說。
根據我市防洪水三年行動計劃安排,2014-2015年,我市相繼實施錢塘江流域的大江東蕭圍東線標準塘工程、蕭山區蕭圍北線七甲閘至五堡閘段工程、蕭山區浦陽江綜合保護工程、富陽區富春江治理工程、桐廬縣富春江幹堤加固二期工程、建德市新安江蘭江治理一期工程,以及東苕溪流域的餘杭區苕溪北塘加固工程等重點堤防加固,使防禦洪水的能力整體增強。
到2016年年底,錢塘江、苕溪流域幹堤和中小河流重點河段治理將基本完成,幹堤達標率達到87%以上,同時縣城以上城市防洪標準將達到國家規定的設防標準,力爭達到上限標準;中心鎮、中心村防洪標準分別達到20、10年一遇以上標準。
水庫蓄水減輕防洪壓力
「水庫的功能之一是蓄水,它為堤防減輕防洪壓力。因此,杭州的工程類防洪措施一方面是修建和加固防洪大堤,另一方面就是修建和加固水庫。」盛忠華說。
閒林水庫2010年8月開工,去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宛若一個「大碗」深嵌在青山當中。通過上蓄、中疏、下排,使下遊的防洪能力由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
住在城西的市民或許都有印象,一到颱風季和梅汛期,上埠河上遊山區的洪水全部匯集到留下、小河山高教園區以及城西地區,造成洪澇災害。去年主汛期前,閒林水庫下閘蓄水,大壩上遊山區的洪水全部匯入「大碗」中,城西地區因此未出現「水漫金山」的現象。
杭州地形西高東低,西部的富陽、臨安、桐廬、建德、淳安等區縣山地較多,水庫山塘眾多且大部分建於上世紀60-70年代,受當時建設條件限制以及長時間運行,極易出現各種安全隱患,需要進行除險加固。
根據我市三年行動計劃安排,計劃在今年年底對60座水庫和345座萬方以上山塘除險加固,2014年—2015年已分別完成45座水庫和279座萬方以上山塘除險加固。到今年年底,全市水庫年病險率將被控制在3%以內。(本站編輯 賈曉芸摘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