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7 18: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川劇大師康芷林
功蓋三慶會 名成八陣圖
康芷林(1870—1930),一書作子林、紫麟,原名康學清,別名二蠻,文武小生兼鬚生演員,四川邛崍人。幼年曾學中醫,後改行學川戲。8歲學藝,12歲登臺,17歲已名噪一時,曾拜名旦彭元子為師,後奉行「轉移多師是我師」主張,相繼受業於旦角黃金鳳,小生傅萊生、何心田,丑角嶽春,鬚生蕭遐亭等人,其川劇表演藝術不但繼承了老一輩藝人的傳統,而且汲取其他劇種和同行之所長,獨具一格,為當時許多藝人所不及。 康芷林先後為明珠、翠華、長樂、宴樂、賓樂等社班臺柱,深受觀眾喜愛。
一直到清末,成都尚無專門的戲園,藝人大多在各會館或有錢有勢人家中演出,謂之「唱堂戲」。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悅來茶園成立後,川劇藝人才有了專門的演出之所。1912年,康芷林與楊素蘭、唐廣體、唐德彝等人共同發起,聯合長樂班、宴樂班和翠華班等班社在悅來茶園成立了三慶會,後來又吸引了燕如班的蔣澗堂、進化社的浣花仙、太洪班的李琴生等藝人先後加入。成立之初,川劇名旦楊素蘭任會長,康芷林為副會長,楊素蘭逝世後由康芷林繼任會長。
三慶會是舊社會川劇藝人的一種封建行會組織,也是川劇藝人團結自救的一種組織形式,實行有戲大家唱、有飯大家吃的宗旨,因此,深受藝人歡迎。凡外地來蓉的戲班,也會在三慶會搭班,避免唱對臺戲。康芷林堅持純潔舞臺,與諸人一道制定了三慶會「三德」(戲德、口德、品德)教育守則。他一生極力維護三慶會,曾拒絕其他班社高薪聘請,而甘願留在會內與藝人們同甘共苦。
康芷林是早期戲曲改良運動中積極的參加者和實踐家,他與楊素蘭廢除了舊戲班中「包銀」制,在三慶會中建立分成制度,與蕭楷臣打破了主要演員不演配角的陳規陋習。
1925年,三慶會師生在成都合影(來源:《成都市志·文化藝術志》)
三慶會成立後的第二年,在康芷林倡導下,以會內弟子為主要對象,組建昇平堂,致力於培養川劇事業接班人。通過對科生進行專業細緻的培訓,宣傳戲曲改良的意義,傳授演唱技能,培養了一批名噪劇壇的優秀人才。周慕蓮、唐蔭甫、傅幼林、陳鴻鈞、賀雲章、劉宗林、李志雲、崇善等都是康芷林的得意門生。1924年,在三慶會成立研精社,研究川劇藝術,開展理論研究和藝術教育經常性活動,樹立了集體論藝的新風。
康芷林精於鑽研、勤學苦練,敢於創新,表演藝術獨具一格。武功戲裡,他最擅長於「翎子功」「把子功」,中年後認識到自己腿功的不足,又苦練腿上功夫。在最初表演《水漫金山寺》時,他預先將「慧眼」貼在靴子尖上的,通過起腳飛腿,把「慧眼」準確踢上額頭,達到「開慧眼」目的,收到了驚人效果。自此,他創作的「開慧眼」稱為川劇絕技之一併保留至今。
康芷林吸取曹俊臣的「三變化身」技巧,用紙做成三層、五層或更多層臉譜,貼在臉上,演出時利用舞臺動作和扇子遮擋,一個動作一張臉,男、女、老、少、美、醜、善、惡應有盡有,生動別致。「三變化身」成為川劇的又一個絕技,後來的川劇變臉及由此發展而來。
川劇變臉(來源:成都方志)
康芷林嗓音清脆,吐字清楚,行腔委婉,韻味雋永,演戲特別講究情理,以刻畫人物性格見長。在《評雪辨蹤》劇中飾演呂蒙正一角,著重刻畫其冷、窘、酸之態,有「活蒙正」之譽;飾演《八陣圖》中的陸遜,困陣時有耍翎、飛冠、甩髮等絕技,對後世影響頗深。代表劇目有《九變化身》《情探》《三難新郎》《醉戰雍州》《琵琶記》《彩樓記》《刀筆誤》《離燕哀》《情天俠》《評雪辨蹤》《斷橋》《酒樓曬衣》《八陣圖》《鐵龍山》《奪棍打瓜》《太平倉》《翠屏山》《殺狗驚妻》等。
康芷林(右)與周慕蓮(中)合演《斷橋》(來源:《成都市志·川劇志》)
康芷林為人正直、謙和恭謹、作風儉樸、嫉惡如仇,對徒弟、朋友等卻從不疾言厲色,常說:「君子以道為朋,小人以利為友。」他一生演過幾百出戲,從未演出誨淫誨盜和有損一人聲譽的戲。他獎掖後學,熱心公益,嚴於律己,不肯懈怠半分,每日戲完,必與人探討當日演出得失。唱戲之餘愛讀書、唱揚琴,懂醫道,通繪畫,對明清古畫有鑑別力。清光緒末年,周孝懷考核伶人時,康芷林以品藝雙優名列第一,獲大銀獎章。
1930年正月開始,受重慶悅合大舞臺邀請,六十高齡的康芷林率三慶會在渝開始為期3個月的演出。三慶會劇目多,很少有劇目重演,但他的拿手戲《三變化身》《八陣圖》等最叫座,觀眾經常要求加演,只好將演出時限延長3個月。因勞累過度,積勞成疾,在演出最後一場《八陣圖》後,即臥床不起。不久,三慶會演出合同期滿,即將返蓉之際,康芷林病逝於重慶。重慶各界設靈舉行公祭,各川劇名角舉行義演,為其募集後事費用,時人譽其「功蓋三慶會,名成八陣圖」。
康芷林高超絕倫、別具一格的川劇表演藝術和正直謙虛、樂於助人的人格品質,受到廣大川劇藝人和觀眾的敬重,被尊稱為「康聖人」「戲聖」。
(原載《樂潤錦官城》,成都市武侯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編)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文/圖:成都市武侯區地方志辦公室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