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銀行的政策好,服務足跡無處不在,讓我們老百姓足不出戶就能享受金融服務,切切實實為老百姓做了好事。」眼看著自家「百口食堂」飯店生意一天天紅火起來,福建寧德下黨鄉村民王光玉臉上流露出喜悅的神情。
王光玉是「壟上行•背包銀行」金融精準扶貧的一名受益人,在金融服務隊志願者指導下,先後獲得10萬元貸款,依靠這筆送上門的寶貴資金,王光玉在家門口建起了古風古韻的農家飯店,走上了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
王光玉的故事僅僅是福建省發展普惠金融的一個縮影。人民銀行福州中心支行(以下簡稱福州中支)行長單強向記者介紹說,福州中支高度重視發展普惠金融,以金融精準扶貧作為發展普惠金融的著力點,發揚「滴水穿石、久久為功」的精神,積極推動福建省普惠金融發展和普惠金融綜合示範區試點建設。
這一建設成果也受到了福建省省長于偉國的充分肯定。2017年5月21日,于偉國省長在對福州中支普惠金融工作的批示中指出:「人行福州中心支行以發展普惠金融為著力點,助力全省脫貧攻堅,探索形成了寧德模式等可持續、可複製、可推廣的做法,取得顯著成效。請省金融辦會同人行和相關部門認真總結推廣,進一步提高貧困地區與群眾金融服務的便利性、覆蓋面和獲得感,為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更大貢獻。」
規劃先行,強化督導
福建寧德作為習近平總書記扶貧思想的發源地,具備良好的普惠金融發展條件和基礎。在福州中支的指導下,寧德市中支出臺《寧德市中支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成為全國率先出臺普惠金融發展規劃的地級市。2016年9月22日,福建(寧德)普惠金融示範區建設正式啟動,標誌著寧德市普惠金融建設進入新階段。
單強曾多次深入基層調研、指導,了解普惠金融工作情況。他告訴記者,為確保試點工作進度,福建省人民銀行系統強化分級督導,注重層層落實,各市、縣級試點單位建立相應的工作督導評價機制。如寧德市中支實行常態化的調研督導機制,由行領導帶隊定期深入金融機構、企業、農戶開展工作調研,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力求提高普惠金融政策實施的精準度;三明大田縣支行則利用總體評價指標和具體量化指標從宏微觀角度來衡量、評價縣域普惠金融總體與個體發展狀況。
因地制宜,培育新型農村金融服務組織
「從來沒想到,不起眼的菌包廠也可以用來申請貸款」。拿著農信社發放的30萬元貸款,古田縣前壠村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社員戴慶榮表示難以置信。
戴慶榮是「民富中心」模式推行以來的受益者之一。2016年8月,以「民富中心」模式為核心的農村金融創新試驗項目在寧德古田、屏南和壽寧縣正式落地。該項目為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中國構建普惠金融體系」項目下的系列子課題之一,其核心內容是幫助培育、孵化農民專業合作社,實現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與金融機構的對接,實現農戶生產資金的可獲得性和低成本性。
為解決啟動資金的問題,戴慶榮曾向農豐合作社申請,把自己承包土地的經營權連同菌包廠抵押給農豐合作社。通過古田「民富中心」的推薦和合作社的擔保,他從古田縣農信社獲得了貸款30萬元用於興建菌包廠。貸款月利率僅為3.625‰,一年能夠節約成本2.28萬元,使得農戶得到真正實惠,解決了資金難題。「如何盤活農民資產,是農村金融創新的關鍵。」單強表示。
據了解,福州中支還大力支持小額信貸促進會建設。作為經民政局依法登記的,集農戶信息採集、貸款推介擔保、農戶項目對接服務為一體的公益性社團組織,小額信貸促進會由財政投入資金,向農村人口尤其是貧困人口提供辦理小額信貸的申請、核查、推介、擔保等一體化綜合性的普惠金融服務,目前成效顯著。
3月10日單強行長赴寧德福安市穆陽鎮虎頭村開展普惠金融工作調研
打造普惠金融服務站「1+N」發展新模式
「有了信用社的服務點,我再也不用麻煩地坐車到鎮上取錢了。」福鼎市磻溪鎮赤溪村村民吳思練老人拿著由福鼎農村信用社辦理的福建省社會保障卡,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老人家將卡交給普惠金融服務站的負責人小吳,熟練地在密碼器上輸入密碼,將國家發放的社保金順利取走。
赤溪村是中國扶貧第一村,習近平總書記任寧德地委書記時,高度重視這裡的扶貧工作。2016年2月19日,習總書記在人民網演播室視頻連線赤溪村,對赤溪村脫貧致富工作給予高度肯定。記者了解到,赤溪村位於偏遠山區,由於路途遠、交通不便、辦理業務成本大,村民的金融需求面臨較多障礙。福州中支將赤溪村助農取款點升級為普惠金融服務站,探索「1+N」發展新模式,升級後的服務站不僅能夠辦理取款、轉帳、繳費等基本支付服務,而且可以辦理零鈔和殘損幣兌換、貸款需求和保險需求預約登記等,實現村民金融需求與金融機構的有效對接,降低村民獲得金融服務的門檻。此外,還引入電商平臺,暢通物流信息,促進了農村特色產業的發展,成為金融精準扶貧的支撐點。
深耕數字普惠,將「最後一公裡」變為「零公裡」
三都澳位於福建省寧德市東南部,是世界級天然深水良港。由於養殖、交易鏈條分布在海上、碼頭等偏遠區域,以前隨處可見水產批發商僱傭保鏢,提著幾十萬、幾百萬現金進行交易。如今,這一「景觀」再也看不到了。
三都澳作為人民銀行總行首批推廣手機支付的試點地區之一,運用數位技術實現了普惠金融的「廣覆蓋、低成本、可持續」。據了解,福州中支多次派員走訪調研,深入分析養殖戶資金往來,推出了「手機銀行+簡訊銀行」的「海上移動銀行」模式。「自從用上手機銀行後,交易起來很方便,再也不用點黏糊糊的鈔票。」一位漁業養殖戶對記者感慨道。
據了解,「海上移動銀行」以數位技術為支撐,將移動金融服務的內容從支付結算拓展到信貸、徵信、保險等領域。依託手機終端完成交易資金結算,大大延伸了銀行服務半徑,降低了商戶交易成本,解決了金融服務的「最後一公裡」問題,使養殖戶與其上下遊商戶之間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資金結算,深受廣大養殖戶和商戶的信賴和歡迎。目前,「海上移動銀行」服務模式也在古田、壽寧等縣的菌菇、茶葉種植等福建特色農產品「產供銷」領域推廣應用。
金融教育,提升消費者金融素養
「普惠金融的發展還有賴於社會公眾金融素養的提升,目前,福州中支正大力推動金融教育工作。」單強告訴記者,早在2015年,福州中支率先在全國人民銀行系統開展金融教育試點工作,編寫了《金融知識系列讀本》和《金融知識硬筆書法字帖》。截至2016年底,福建省人民銀行系統共有6家地市中支和48家縣支行開展了金融教育試點工作,試點學校包括小學、中學、高中、高校等各類院校共278所。2017年福州中支與福建省教育廳、財政廳聯合開展「金融知識進校園」活動,組建金融知識宣講團,並將普惠金融與金融宣傳教育同計劃、同部署,組織金融機構通過開展金融知識和政策等宣傳活動,提高各類群體風險識別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