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源八臺山玻璃棧道吸引國內外遊客。陳本強 攝
萬源八臺山的民俗表演。陳本強 攝
萬源八臺山的民俗表演。 陳本強 攝
中新四川網10月9日電 (陳本強 趙林)10月國慶黃金周期間,四川萬源八臺山景區首次邀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表演活動迅速走紅全國,景區遊客持續爆棚,與去年相比客流量增加2倍多。
八臺山景區第五臺魁星閣,是「錢棍」等民俗表演的舞臺。五、六個身著民族服裝的中年男女手拿錢棍,腳踏方步,隨著錢棍在身體各部位的敲打,銅錢發出清脆的節奏聲,演唱者和著節奏翩翩起舞、隨物起興。前有鑼鼓作引,中有嗩吶伴奏,唱詞廣泛,音韻和悅。
翻天印獅子、車車燈、薅草鑼鼓、錢棍……眾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國慶期間齊聚八臺山,來了一場想唱就唱的民俗文化驚豔派對,讓現場遊客大呼過癮,很多遊客表示一輩子從未見過這些珍貴的民俗文化遺產。
「舞獅我倒看過不少,但是站在五層高的桌子上,並且最高一層桌腿朝天,然後在桌腿上舞獅,其難度之大,場面之驚險,恐怕是翻天印獅子獨有的精髓吧。」看過翻天印獅子表演,來自成都的孫先生表示十分震撼,不虛此行。他認為這裡的每一個民俗表演都極具特色、值得傳承,這種將民俗表演融入旅遊景區的方式,也十分值得借鑑和推崇。
據了解,位於萬源市八臺鄉境內的八臺山旅遊景區是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然遺產地和創5A旅遊景區,是達州市自然風景最吸引人的景區之一,被譽為「川東峨眉」。景區集雲海、日出、佛光、絕壁、斷崖、獨峰、石芽等地質與氣象奇觀,玻璃棧道、滑翔傘、滑索、滑道等遊樂體驗項目,翻天印獅子、車車燈、薅草鑼鼓、錢棍等民俗文化表演於一體,形成全天候遊、全領域玩的休閒旅遊模式,吸引了全國各地遊客紛至沓來。
1—7日黃金周期間,前來八臺山景區觀光的遊客成井噴式增長,累計接待遊客近4萬人,與去年同期相比客流量增加2倍多,其中3日遊客量創單日新高,達1萬餘人。
「由於遊客持續爆棚,八臺山景區達遊客容量上限,我們及時採取景區限流、景點分流、外圍疏導的方式,確保景區旅遊秩序平穩。」據萬源市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共組織相關部門出動300多名公安、交警、疏導員,在景區及交通要道積極疏導遊客,通過景區門票系統實時獲取遊客數量,利用電臺、廣播、微信等平臺及時向遊客發布交通、客流等信息,同時對白天未能進入景區的遊客錯時安排在晚上上山露營、觀日出,有效地調控高峰客流。
在八臺山景區一碗水平臺經營客棧的老闆娘周盛梅,這幾天也趕在「黃金周」,忙得好幾天沒合眼了。「那些去體驗玻璃棧道的遊客,大多都要進店來,十一黃金周的客房在半個月前就被預定光了。」周盛梅表示,由於位置好,從早到晚店裡都有客人光顧,那些看日出的遊客常常是半夜兩三點鐘就來用餐、購物。雖然很辛苦,但這些天平均能掙好幾千,心裡是蠻來勁的。
可就在兩年前,周盛梅的客棧還是一片冷清。雖然2014年10月,八臺山景區就已經對外開放了,但那是名氣小,外地遊客不多,生意難做。周盛梅坦言,八臺山旅遊只會越來越火,自己也在積極思考對客棧擴容,提高接待和服務能力。
整理草坪、清掃垃圾、疏導交通……國慶期間,40多名八臺山腳下的村民經過培訓後,正式在八臺山景區上崗了,共同服務舒適方便的旅遊環境。50多歲的李發龍就是其中的一位工人,他兩個兒子都在外面打工,前些年妻子離他而去後,獨自一人生活顯得更加清苦。自打八臺山從窮鄉僻壤嬗變為著名景區,李發龍也傍著八臺山享福了。景區遊客多時,李發龍就來景區打雜執勤,按天至少能領70元工資;旅遊淡季時,他就在家門口售賣農產品,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
而在景區外的村民也沒閒著,興辦農家樂、銷售土特產、投資遊樂場,一派全民創業、旅遊興村景象在八臺鎮及附近鄉鎮比比皆是,「旅遊飯」成了大家最時尚的致富門路。家住白沙鎮的李壽橋正是憑著「手巧」在八臺山國家地質博物館廣場旁立穩了腳,開起了農家樂,憑著拿手好菜「柴火雞」,留住了不少客人,贏得了不少口碑,增加了不少收入。
據統計,國慶七天,八臺山景區累計接待遊客近4萬人,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000多萬元,帶動旅遊從業人員1200餘人,人均增收1500餘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