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直新聞關注我們
更多分析請下載直新聞APP
參與評論請在新浪微博@深圳衛視直播港澳臺
直新聞: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的第23次聯合工作組會議,昨天在越南芽莊舉行。你對會議如何前瞻?
特約評論員管姚:這是進入新年以來,中國和東協國家召開的首次工作組會議,會議已經進入到第23次,本身也證明這樣一種機制性安排是務實有效的,各方願意參與其中來合力推進。我們當然期待這次會議能夠凝聚共識,談出成果,在去年貴陽會議期間達成準則框架草案的基礎上,能夠繼續往前走,在準則實質性案文磋商上繼續取得實質性進展,早日促成各方最終達成準則。
當然了,可能也有人會認為,都談到23輪了,為什麼行為準則還是沒談出來,最後協議還是沒達成?這個恐怕也急不得,案文磋商實際上牽涉到很多具體的細節安排,需要協調各方達成最後共識,所以是一個一個難點來談,但只要像李克強總理在總結瀾湄合作機制時所概括的,天天有進展,月月有成果,那麼離最終達成最後準則協議,當然是會越來越近。
直新聞:但我們也注意到,儘管南海局勢穩中向好,但想要興風作浪的域外勢力也沒閒著。美軍核動力航母卡爾文森號近來就一直在南海晃悠,下周還將首次到訪越南蜆港。你又如何分析?
美國海軍「卡爾·文森」號核動力航空母艦
管姚:正如外長王毅在總結評估南海態勢時所指出的,個別域外國家似乎對南海風平浪靜並不舒服,還是想要伺機興風作浪。那我們也看到,美國近來確實是加大了攪局南海尤其是推動南海軍事化的力度。這包括年初悍然製造了再一次的所謂航行自由行動,而且刻意選擇在南海最敏感的黃巖島海域發起挑釁,我們也知道,上周美軍航母卡爾文森號剛剛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靠港4天,還拉菲律賓記者上航母採訪,航母指揮官也高調表態,聲稱航母戰鬥群要在國際法範圍內在南海自由行動,雖然沒有指名道姓,但他的矛頭所指還是很清楚。
現在外界都對卡爾文森號航母戰鬥群訪越南靠蜆港,予以特別關注,畢竟這是時隔40多年後,美軍航母重返越南,這當然是美越軍事關係升溫的一個具體表現,但我也注意到,外界包括媒體也有很多不切實際的炒作成分,其中一種典型聲音,那就是航母就是衝著中國來的,如果美越軍事關係全面改善乃至大幅提升了,那麼中越關係乃至中越軍事關係就懸了。這是典型的零和博弈思維。其中最典型的聲音,來自《華盛頓郵報》,這家美國大報甚至刊文評論,說美軍航母一旦靠泊越南港口,就是美軍發出的所謂1092英尺的對華信號,這1092英尺就是卡爾文森號航母的長度。那對這種別有用心惟恐南海不亂的奇葩言論,我們也確實要多一些定力,不能被這些不靠譜的雜音噪音牽著走。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之前在記者會上談到航母訪越話題時表態,只要越南和美國的軍事交往是正常的,是有利地區和平穩定的,中方沒意見。這樣的姿態,才是真正的大國氣度。同時,我想補充的是,無論是在美越美菲關係中,特別是雙邊軍事關係中,都存在著明顯的結構性矛盾。
直新聞:那麼美越美菲關係中,又存在著怎樣的結構性矛盾?
美國海軍「卡爾·文森」號核動力航空母艦
管姚:這種結構性矛盾的案例,可以說是數不勝數。眼前就有一個例子,幾乎和美軍航母離港馬尼拉同步,菲律賓也在上周傳召美國大使提出嚴正抗議。菲方抗議什麼,美國情報部門推出的所謂全球威脅評估報告,把杜特爾特列為所謂東南亞民主的一大威脅。傳召大使抗議,放到哪國都應該算是嚴重事態吧,所以說傳召抗議事件抵消了航母訪港的效應,應該不算過吧?由美國國家情報總監丹尼爾·柯茨(Daniel R. Coats)在上月13日出臺的這份報告,除了點名杜特爾特,還把柬埔寨首相洪森,緬甸的羅辛亞人危機以及泰國軍人支持的憲政,一概視為對東南亞民主的地區威脅。
所以美國在東南亞現身,介入事務,就是以救世主以所謂國際警察的姿態居高臨下,哪裡有什麼平等可言,說白了,它在南海的攪局對一些區內國家的接近與拉攏,也只是把它們視為自己利用的一個籌碼,一個平臺工具。
誇大美越軍事關係能熱絡到什麼程度,那就更不靠譜了,甚至美媒也承認,至少在現階段,美越軍事關係還處在塑造階段,未來還面臨一系列掣肘因素:首先,當然是美越政治制度與價值觀完全不同,兩國戰略互疑難消。其次,歷史因素不可忽視,眾所周知,美國二戰後的最大滑鐵盧就是越戰潰敗,越戰陰影至今未退出歷史舞臺。最後,越南在防務上奉行「三不」國防政策:不參加任何軍事集團或與任何國家結成軍事同盟,不準任何外國在越設軍事基地,也不依靠一國反對另一國。對越方「三不」政策,曾登上卡爾文森號航母的越南副防長阮志詠,有個很接地氣的生動說法——小國與他國聯盟抵抗別國,無異於自殺。
我開門見山 您有話直說
放一小行字幫我們點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