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有座廣濟橋》【CCTV8播出】
潮州廣濟橋俗稱「湘子橋」,她與趙州橋、洛陽橋、盧溝橋並稱中國四大古橋,曾被著名的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全長517.95米,整座橋集梁橋、浮橋、拱橋於一體,這種造橋方式在我國橋梁史上還是孤例。
被譽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橋之一的潮州湘子橋(其他三座為趙州橋、蘆溝橋、洛陽橋),不但歷史悠久,建築壯觀,而且洲梁與浮梁相結合,橋道和橋市相結合,具有獨特的功能與風貌。從宋代初建時起,著名詩人楊萬裡便有「玉壺冰底臥青龍,海外三山墮眼中」的題詠。明代潮州知府王源大規模重修該橋,架亭屋126間,橋樓24座,會稽王友直撰碑記稱「四方來觀者鹹曰:斯橋實為江南第一。」清代愛國詩人丘逢甲對湘子橋橋市也有生動描述,民間則流傳著:「踏上湘橋不知橋,疑是身在鬧市中。
今天,小編要帶你領略讓潮州人真正的驕傲的橋——廣濟橋。看看百餘年來,湘子橋不同時期的模樣,肯定有你不曾見過的樣子。
1868年,約翰·湯姆森拍攝的潮州府廣濟橋據說是最早的照片 。橋上蓋房子,百年前的廣東 「八怪」之一。
20世紀初美國發行的明信片上的湘子橋
20世紀30年代廣濟橋中段的十八梭船
1939年7月侵華日軍隨軍記者所拍攝的湘子橋
1948年的湘子橋
1958年,為了當時的交通和生產需要,湘子橋被連了起來,人、車可以直接通行了。它的建成為潮州的發展發揮了不小的作用,也是當時福建、廣東之間的交通要道。
1976年再次將橋拓寬,車行道寬為7米,兩側又各增加了2米寬的人行道;橋兩端的城樓,已作為工人文化宮供人們休閒。改建之後,中間的幾個橋墩之間依然可以通船。
1976年,改建後的湘子橋依然發揮著重要的交通要道的作用。
2003年,湘子橋已經顯得有些破敗了。
還有多少人記得這個模樣。也許父輩們印象深刻。
湘橋春漲,這可是潮州八景之一啊
2003年至2007年,政府對廣濟橋按照最輝煌時期的明代進行了修復,橋墩做了加固,恢復了「十八梭船」的啟閉式浮橋,並修復了橋上的十二座樓閣和十八座亭屋,還為之加上匾額與對聯,定位為旅遊觀光步行橋。
10多年前的廣濟橋(湘子橋),00後的朋友們都沒見過,95後的朋友們都記憶模糊了,小編今天帶你回味一下,記憶青春!
如今的廣濟橋(湘子橋)
請好好珍惜眼前的一切!
(珍惜小編哦)
請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明白珍惜的可貴,
到了那個時候,回憶只會是苦澀的!
請把這份名片遞給你的朋友!
活在當下,珍惜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