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從吃蟹到運蟹 冷鏈如何爬上物流珠峰

2020-12-19 卡車之家

即刻打烊

做一個帥氣的卡友很累,這點我真的深有體會。

「中國冷鏈物流相當於澳洲20世紀80年代的水平。」當提及中國冷鏈物流的現狀時,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冷鏈物流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中物聯冷鏈委)秘書長秦玉鳴,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這或許很難想像,但一組對比數據更能體現出差距之大:目前中國冷藏保溫車輛約有7萬輛,而美國擁有20多萬輛,中國冷藏保溫汽車佔貨運汽車的比例僅為0.3%左右;中國冷庫總量為2673萬噸,人均冷庫容量不足20公斤,而美國冷庫總量則為3000多萬噸,按人均佔有的冷庫容積來看是中國的5倍。
懸殊的數據背後,是居高不下的成本和資源浪費。據了解,中國生鮮農產品物流成本佔總成本的30%~40%,歐美僅佔10%;損耗率中國為25%~30%,歐美不到5%。

這是什麼概念?「這意味著,如果將損耗率從當前的30%降低到5%,那麼每年可節約1000多億元,省下來的損耗也足以提供1.8億人一年的口糧」——按照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崔忠付的測算,因冷鏈不成熟而造成的浪費非常驚人。
究竟是什麼阻礙了中國冷鏈物流的發展?

在秦玉鳴看來,一是消費理念和追求滯後,二是監管薄弱、可執行標準缺失。即企業做不到,也缺少法律保障和部門監管,消費者也還停留在「不變質就好」的低層次消費階段。特別是目前政府對這方面的監管比較薄弱,現在主要還是在管「兩頭」,即生產企業和終端銷售企業,對中間環節尤其最需要關注的生鮮產品流通環節的監管比較薄弱。業內稱之為「兩邊冷中間斷」,即從廠門到商超店門或者消費者家門口這一段存在冷鏈斷裂。
「很多企業並沒有真正按照冷鏈的方式在做。比如,目前很多生鮮產品都是在常溫車甚至棉被車,以及在不合格的冷庫當中去儲存。」秦玉鳴說。對中國消費者而言,雖然居民家庭易腐食品消費佔比已經超過30%,但大部分人還沒有認識到溫度變化對於食品安全的影響。冷鏈意味著品質生活,遺憾的是目前我們還沒有完全進入品質需求的階段。

由此產生的連鎖反應是,既然老百姓不關注,那麼企業在這方面的投入動力自然會受影響。中國食品企業、零售企業都在比誰賣得更便宜,還沒有進入比誰賣的東西更好,誰生產的產品更好。
表象背後是利益的角逐。援引一位業內人士的分析稱,國內冷藏車市場充斥著大量的二手海櫃改裝成的冷藏車,而正規冷藏車卻佔不足20%的市場份額。答案很簡單,因為一臺改裝而成的冷藏車加上舊冷機才6萬元,而標準的冷藏車最低配置也得15萬元。從逐利性角度看,能少投入就少投入自然會成為企業的選擇。改裝冷藏車和棉被車隨處可見的情況也就不足為奇了。

●  冷和配 生鮮電商引爆冷鏈宅配
儘管差距明顯,但也意味著提升空間巨大。以冷藏車為例,「要接近發達國家的冷鏈運輸水平,至少需要60萬輛冷藏車。」秦玉鳴判斷。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激發冷鏈物流的市場條件是否具備?「冷鏈市場需求很大,但以前做冷鏈是誰幹誰死,所以只有形成大的供應流和消費流,變成了組織化的需求和供應時,才能掙錢。」零點研究諮詢集團董事長袁嶽一語中的。
一方面,隨著中國中產階級人數的增加,消費者對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按照國際慣例,當人均GDP達到4000美元時,冷鏈物流會迎來快速發展。近年來我國經濟水平不斷提高,人均GDP已接近7000美元,冷鏈物流進入快速發展的經濟基礎已經具備。另一方面,政府的支持也是冷鏈物流快速發展的條件之一。

近兩年,國內關於冷鏈物流的產業規劃及扶持政策和行業標準頻頻出臺。國家開始從政策法規角度推動物流行業及冷鏈物流轉型升級。業內人士認為,未來20年將是冷鏈物流的高速發展階段。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生鮮電商的異軍突起無疑充當了「東風」的角色,成為冷鏈物流的引爆點。數據顯示,2010年生鮮市場規模為4.2億元,2013年已經增至約120億元,2018年預計可達1200億元的規模。與此同時,冷鏈物流也被徐徐細化。有數據顯示,冷鏈宅配近年的增速在100%以上,是物流業下一個增長點。
一時,各企業對冷鏈宅配的關注也不斷升溫。「這是中國電商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快行線食品物流有限公司劉培軍看來,目前,中國冷鏈宅配大體分為三種模式:一是全程冷鏈模式,例如雅瑪多 (業內稱日本黑貓宅急便)從「客戶倉庫—分揀基地—營業所—快遞員—家庭住宅」的全程冷鏈模式。這一模式的優點顯而易見,但缺點是其對量的要求、中間操作環節的要求、設備設施的要求都非常嚴格。成本大,較難複製。
二是一段式全程冷鏈宅配模式,如順豐優選。當貨物從倉庫取出後,完成分揀包裝直接放入冷藏車冷凍車,然後送到配有冰櫃的末端服務網點。有著快遞基因優勢的順豐優選,是在用技術做冷鏈,將更多的關注點放在保鮮技術挖掘上,比如保溫箱以及保溫箱裡的保溫媒介等。「順豐的快再加上完善的保溫設施,實現了用速度換溫度,用速度換安全。當順豐優選和順豐的大網併網之後,這種優勢是非常明顯的。」

三是兩段式冷鏈宅配模式,即冷鏈加落地配,快行線與天貓的合作就屬於這一模式。冷和配是構成冷鏈宅配最重要的兩個環節,這一模式就是用快行線在40多個城市的冷鏈資源,加上當地的落地配資源,共同打造出的冷鏈宅配新模式。其最大的優點是可複製性強。
「這三種模式沒有誰比誰更好,只是每種模式適合不同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劉培軍說。

●  算好乘法 一個環節為零就全部為零
生鮮電商的發展,將冷鏈宅配的市場需求逐漸釋放。與此同時,同質化競爭下的快遞業,也在積極尋找突破口。有統計顯示,2014年全國只有20多個城市啟用了冷鏈快遞,這意味著機遇與挑戰並存。有著「配」優勢的快遞企業,要想登頂冷鏈「珠穆朗瑪峰」並非易事。
「在探討如何登頂之前,首先要更正一個概念。」秦玉鳴說,提到冷鏈,人們想到的可能是把食品、藥物等冷凍。其實不然。「冷鏈不只是冷凍,主要是溫控。比如現在東北的溫度是在零下30攝氏度,有些東西運到東北就不是要降溫,而是加溫了。比如啤酒、化妝品、巧克力等都是要加溫的。」實際上,溫度控制是冷鏈的核心,從原料到成品,任何細小的溫度變化都會導致細菌滋生,由此會降低產品質量。

在中投顧問流通行業研究員申正遠看來,快遞企業涉足生鮮產品冷鏈配送主要有以下兩個難題:其一,冷鏈是一個重資產、高投入、長周期的行業,生鮮產品冷鏈配送對倉儲配送的要求相對較高,需要快遞企業投入較大的資金,這提升了冷鏈配送的準入門檻;其二,中國冷鏈物流的運輸設備、基礎設施陳舊,相關的信息技術和管理水平相對落後,制約了冷鏈物流的發展。快遞企業涉足冷鏈物流領域自然也要面對相關的問題。
說到底,高成本仍然是制約冷鏈物流發展的最大痛點。劉培軍認為,影響成本的因素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單價成本,物流是以量為王的行業,單量或單量的區域分布對成本影響重大;二是包裝成本,相對於常溫運輸,冷鏈包裝的成本佔比高出很多,畢竟冷鏈對商品進行溫度保護是需要特殊材料和措施的;三是信譽成本,儘管目前不一定佔到很大比例,但隨著交接流程越來越複雜,如果不加以管控,這一成本也會越來越高。
怎麼破?劉培軍的建議是實現集約化發展。目前中國冷鏈物流現狀散小弱亂差,做冷鏈物流的企業也分為倉儲、運輸、市場、流通等不同類型。只有把力量集合起來,實現集約化發展才能真正降低成本。順豐優選總裁崔曉琦也認為,達到規模效應和冷鏈技術的提升將是破解之道。
在冷鏈物流中,「兩邊冷中間斷」是最大的難點。正如之前所提到的,冷鏈的難點集中在中間環節,國家政策也存在「重兩頭,輕中間」的現象,對中間物流配送管理和支持不夠。就像「木桶效應」一樣,冷鏈的質量其實取決於最薄弱的環節,如果鏈條斷了,也就失去了冷鏈的意義。冷鏈不是各環節的加法運算,而是乘法,一個環節為零就全部為零。
以冷鮮肉為例,假如始終處於0℃—4℃低溫環境中,大多數微生物生長繁殖都能被抑制,肉毒梭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病原菌分泌的速度也會大大降低。一旦任何環節的環境溫度上升,細菌就會加速繁殖。秦玉鳴認為,冷鏈是一個交接棒的行業,中間不能斷,運輸包括執行過程不可逆,對全程溫度要求更高,對時效的要求也會更高。

除了上述面臨的種種利好和亟待改善的環節外,秦玉鳴指出,快遞企業進軍冷鏈物流還需再闖三關:首先是人才關。國內冷鏈方面的人才非常緊缺,目前幾乎沒有專業的院校或機構培養冷鏈物流人才。其次是誠信關。中國的誠信體系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加上政府對企業誠信監管薄弱,企業違法成本低,往往鋌而走險或心存僥倖。最後是用戶培養關。通過媒體和各種渠道進行必要的呼籲和推廣也很重要,因為只有提高全社會對冷鏈物流的認知,才能更好促進行業的發展。
無限風光在險峰。冷鏈「珠峰」雖然難攀登,但這樣的探險絕對值得創業者們為之嘗試和付出。

吃海鮮,最講究的是一個「鮮」字。作為民營快遞巨頭,順豐這幾年不斷在「鮮」上下功夫,從最初提供螃蟹快遞服務的單一產品,到如今演變成「順豐冷運」這樣一個專做冷鏈的品牌,可謂是敢於「吃螃蟹」,搶得了冷鏈行業的「鮮」機。數據顯示,順豐冷運自2014年9月推出至今,冷運產品發件量過千萬票。從「吃螃蟹」到「運螃蟹」,順豐究竟如何玩轉冷鏈?且看本刊獨家揭秘。

順豐為何涉水冷運行業?
順豐:中國冷鏈行業的需求非常旺盛,正處於黃金髮展期。順豐也順應整個市場的變化,2014年9月,推出「順豐冷運」品牌,進軍冷鏈物流行業。依託順豐強大的空中、地面運輸網絡,專業的冷運倉儲服務和溫控運輸能力,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的供應鏈解決方案。

順豐做冷鏈有哪些優勢?順豐:順豐的服務優勢在於從空中到地面的緊密結合。針對冷運業務,順豐有專門的溫度監控系統,融合當今前沿物聯網科技,結合物流服務需求,為物流遞送過程提供溫度、溼度檢測和位置等數據,並且利用GSM、433等通信技術,將環境數據及時發送至SF雲平臺,為物流服務提供及時的環境數據信息。
此外,順豐冷運具有全程可視化、可追溯、可監控、可預警的優勢。通過順豐強大的智能系統群、車載溫控平臺、手持終端,數分鐘內將現場狀況可視化,通過對數據的趨勢進行分析,將數據轉化為行動,實現實時監控、預警和通知。

順豐冷運運營現狀如何?順豐:順豐冷運主要針對兩大客戶群,一是生鮮食品行業,二是醫藥行業。以生鮮食品為例,順豐冷運提供冷運倉儲、冷運幹配、冷運零擔、冷運宅配、生鮮速配、大閘蟹專遞等服務。
目前,順豐冷運在全國已有10個冷庫,面積超過3萬平方米,溫區覆蓋常溫至零下25攝氏度。冷庫分布在上海、北京、廈門、深圳、廣州等一線城市。
在冷運幹配方面有兩條主力幹線,一條是上海—濰坊—北京,另一條是廣州—廈門—上海。有近百輛運行冷藏車,配備上千個冰櫃,分布於20多個地區,用於冷運快件中轉,並支持客戶不在時暫存等。另有冷藏箱、溫控箱等3000多個靈便溫控工具,以便於在快件配送過程中進行實時溫度監控。
2015年順豐冷運規劃的冷庫有10個,面積2萬多平方米。其中4個是自有冷庫,分布在廣州、武漢、成都和瀋陽,類型包括食品倉和醫藥倉。此外,計劃在重慶、長沙、鄭州、蘇州、西安、佛山6個城市租賃集散型冷庫,為冷運網絡的搭建提供貨物集散與中轉。

冷鏈配送存在哪些問題?順豐:除了冷鏈行業普遍存在的硬體較落後、冷鏈斷鏈、成本高以及客戶培養等問題外,交通條件也是個挑戰。因為冷鏈物流業務的服務布局正在從一線城市逐步向二三線城市發展,然而,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愈發擁堵的交通環境下,一些冷運服務(如宅配)面臨的交通挑戰將會更大。另外,宅配要求直接冷運送貨到每家每戶,但由於消費者居住環境的原因,如在部委大院、大學、封閉家屬院和高檔社區的管理要求嚴格,冷鏈物流公司送貨時很難進入。

有哪些可行的解決途徑?
順豐:具體可從以下五方面入手

一、堅決發展硬體。採購最先進、環保的冷藏運輸設備及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統,重視人才引進及培養,加強外部交流。
二、多種派送方式結合。一線城市實現非高峰期串點派送至順豐門店暫存,倡導客戶按時間便利自取;儘快培養二三線城市客戶消費習慣。同時,在客戶發展到一定數量時,可以考慮由分散派送改為集中時間派送。
三、繼續升級配送設備。定製專業的冷藏箱、保溫箱、冷凍箱等,確保「最後一公裡」不脫冷。
四、優化包裝。改進包裝,提高包材與運輸設備的利用率,學習國外先進的冷鏈運輸技術。
五、重點發展優質客戶。通過優質客戶帶動口碑營銷,提高新老客戶對順豐冷運配送服務的依賴性,根據目標客戶生活習性設計產品的服務及規則,加快電商與物流企業合作。

● 相關閱讀:

倉儲量21萬噸 新疆建成最大冷鏈物流園

需求空前巨大 冷鏈物流被國外巨頭看好

註:本文內容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請尊重版權保留出處,一切法律責任自負。卡車之家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卡車之家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相關焦點

  • 寧波港冷鏈物流中心一期試運行 吃帝王蟹更新鮮
    昨天,寧波港冷鏈物流中心一期投入試生產,同時舉行了寧波港冷鏈查驗中心授牌儀式,該中心將為寧波港提供進出口冷凍食品一站式查驗服務,寧波港冷鏈物流中心一位負責人說,未來中心會配備冷鏈運輸車,把查驗合格的進口美食運到超市,市民就能享受到更新鮮的美味了。
  • 盤錦蟹挑戰陽澄蟹
    只需36小時 產地到餐桌的距離順豐速運近日發布的《40萬噸大閘蟹「遷徙」實錄——順豐大閘蟹物流大數據報告》顯示,今年秋天,順豐承擔了近4萬噸的運輸工作,折合約3億隻大閘蟹,這一數量與一次鐵路春運的運營總量相當。在驚人的運輸量背後,大約有10億國人能享受到「僅等36小時就能吃到蟹」的極速待遇。
  • 又到吃蟹好時節!如何挑?怎麼吃?「品蟹」攻略請收好
    菊黃蟹肥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吃蟹季節 事實上,上海及周邊地區長久以來就盛產蟹類,為大家津津樂道的大閘蟹的這個「閘」字,也與上海有著密切關係。昨天,「暢行蟹鄉,共享蟹樂——2020上海河蟹產業推廣行」活動舉行。
  • 年夜飯餐桌新貴:帝王蟹如何爬上中國人的餐桌?
    (原標題:年夜飯餐桌新貴,帝王蟹如何爬上中國人的餐桌?)遠在萬裡之外的帝王蟹是如何爬上中國人的餐桌呢?這離不開商業的智慧。因為帝王蟹對水溫、水壓等要求頗高,容易在運輸過程中死亡,通常在非產地吃到的帝王蟹肉,都是打撈上來之後,經過冰凍處理的。
  • 探秘帝王蟹丨降價!蟹中之王如何摘下「貴冠」
    文/圖半島記者鍾迎雪眼下,一隻重量5斤的帝王蟹,在市場上能夠賣到750元左右,相比以往上千元的價格而言,「深海中的霸道總裁」增添了幾分親民姿態。近年來,在消費升級的趨勢下,中國成為了世界最大的帝王蟹消費市場。殊不知,一隻「蟹中之王」經歷了怎樣「顛簸」,才爬上青島市民的餐桌,身價又有多少下探空間呢?
  • 天貓、京東、順豐、丹鳥,電商物流「蟹鬥」陽澄湖
    (文|物流指聞)9月23日,陽澄湖大閘蟹正式開捕,伴隨而來的電商與物流的戰事隨之開始。從2008年,順豐進入大閘蟹冷鏈配送領域開始算起,到了今年陽澄湖畔的電商物流蟹鬥已有十餘年,從剛開始的「爆倉」、延誤,到了今年參與這場盛宴的玩家越來越多,速度越來越快,創新點也越來越多。
  • 吃蟹:北方就不產好蟹嗎?
    國人吃蟹也非河蟹一種,國產的梭子蟹,阿拉斯加的帝王蟹,肉真多的麵包蟹,都或多或少地出現在國人餐桌上,但有且只有一種才有專門屬於它的季節。現在說吃蟹,都是蘇浙地區如何愛吃、會吃、善做。有個老故事說民國時從上海到南京火車要8個小時,有人從上海帶一隻蟹上車一路吃,到南京正好吃完。這個故事我在各種寫蟹的文章裡看到過,有的文章還要加上吃過的蟹殼還能拼成完整的蟹。
  • 溱湖籪蟹的馨香故事
    由此,溱湖人找到了湖與蟹的史上契合與和諧今生,溱湖,以5A級風光旖旎迷人;籪蟹,以鮮美無比招人喜愛,湖蟹演繹的是一幅農旅、文旅交融的美麗畫卷。舌尖花樣  吃得別有風味與天下所有的海淡水產品一樣,品類不同,吃法迥異。籪蟹的吃法曾經是溱湖人實現農旅融合,發展現代農業的慎重選擇。一定要讓人們品味籪蟹吃出頭緒來,吃出文化味,吃出與眾不同的感覺。
  • 又到了菊黃蟹肥的季節,第一個吃蟹的人和吃蟹文化大雜談
    四川人其實並不懂吃蟹文化,這句話不是自己瞧不起自己,是因為我們這裡沒有大螃蟹,小個子的河蟹為主,我們叫爬海,沒搞懂哈,四川沒有海,叫螃蟹還叫爬海。關於吃螃蟹,其實在沒有了解陽澄湖大閘蟹之前,一直以來我沒覺得好奢侈,但是現在知道真的大閘蟹非常難買到,供不應求以後,這個玩意變得撲朔迷離。
  • 國慶吃蟹季來了!廣東人吃蟹到底有什麼講究?
    國慶吃蟹季來了!廣東人吃蟹到底有什麼講究?  「黃油蟹」從蟹蓋蟹身到蟹腳   都裹著黃澄澄的一層厚膏   如鹹蛋黃般甘香,美味異常   03   花蟹
  • 周作人:吃蟹
    但彼也是要吃的。別無什麼好的吃法,只是白煮剝了殼旅姜醋吃而已。不用自己剝的蟹獲便有點沒甚愈思。若是面拖籃我更為反對。雖然小時候在戲文臺下也買了點拖油炸的小蟹吃過。我反對面拖盆,因為其吃法無9,卻並非由於盆的腰斬之慘,因蟹蝦類我們沒法子殺它。只好目圈地蒸煮,這也是一種非刑,卻無從改良起。
  • 超發蟹券、蟹券空轉……這些套路需...
    「秋風響,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中秋臨近,又到了吃大閘蟹的好季節。9月21日,享譽全國的陽澄湖大閘蟹正式開捕,大閘蟹空運高峰期的序幕由此拉開。儘管大閘蟹不具備青島海鮮的獨特風味,但近些年,憑藉鮮香肥美的口感,大閘蟹異軍突起,吸引許多島城市民購買嘗鮮。
  • 陽澄湖大閘蟹漲價 如何挑到健康又好吃的蟹
    陽澄湖大閘蟹漲價 如何挑到健康又好吃的蟹時間:2019-09-24 19:1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陽澄湖大閘蟹漲價 如何挑到健康又好吃的蟹 又到菊黃蟹肥秋正濃時,古人的吃蟹記錄最早可以追溯到《周禮》,當時周天子祭祀食物就包括山東產的蟹醬。
  • 這裡的螃蟹,法律規定只能吃蟹鉗,螃蟹的作用就是不斷的生長蟹鉗
    海寶最喜歡的當然是蟹鉗了,蟹鉗的肉鮮甜多汁,肉厚肥美,除了有點難剝,再沒有任何理由能讓人拒絕它了。有時海寶會想,如果有源源不斷的大蟹鉗吃就好了,沒想到在地球的另一端,這個夢想就能實現。在美國的佛羅裡達州,這裡的螃蟹只能食用蟹鉗,每年他們會把螃蟹捕捉上岸,採摘蟹鉗,再放生讓它重生蟹鉗。
  • 順豐推贛蟹行業解決方案+ 「物流+大數據」賦能江西大閘蟹產業
    9月12日,順豐速運贛蟹行業解決方案+推介會在江西南昌召開,政府領導、順豐代表及客戶代表等近300人出席了會議,並在會上就「如何將贛蟹更好的賣出去」話題做了討論。然而閘蟹寄遞一直是困擾著快遞行業,甚至有蟹農直言「只要能將螃蟹都運出去,我們蟹農的效益可以翻幾番!」作為國內領先的快遞物流綜合服務商,順豐基於十一年大閘蟹服務經驗發現,制約贛蟹運輸主要問題在於運輸物資不夠、缺少服務網點、後續服務鏈條斷裂等。為此,順豐針對贛蟹推出「三四五」策略,助贛蟹寄遞度過時效關和運輸關。
  • 吃蟹利器-蟹八件說明書
    ,蘇滬杭俗稱「蟹八件」,後來晚清的蟹八件又演便成了蘇州女的嫁妝。蟹臍即蟹肚部分的一小塊蓋,公蟹母蟹形狀不同。古代蟹「N」件清代食蟹器具-銅製蟹10件其實從明代到清末食蟹的器具可不止八件,鼎盛時期最多的一套達到六十四件之多
  • 吃蟹好去處 全上海的吃貨們都期待的完美「蟹」逅-蟹八件 上海瑞金...
    在上海,有很多吃蟹好去處,或有野趣或很文藝,來看看吧!  經典派品蟹地  多數人對於陽澄湖大閘蟹心生嚮往,周末有時間會去產地尋美食,也有人足不出滬,到那些知名的品蟹酒店一飽口腹之慾。  如何吃螃蟹才健康?
  • 「秋風響,蟹腳癢」無蟹不中秋,螃蟹怎麼挑怎麼吃才叫好?
    秋風響,蟹腳癢」一到秋天,就盼著吃大閘蟹。這時候的大閘蟹個大,膏黃滿滿,最為鮮美,想想就流口水。這裡小編要插播一個冷知識,「大閘蟹」可不是一個品種哦,它之所以被稱為大閘蟹是因為以前人們捕蟹都會使用一種叫「蟹籪」的竹質器具,這個工具放在水裡,像「閘」一樣,到了夜間通過燈火吸引螃蟹爬上「竹閘」而捕捉,久而久之,便把這些螃蟹稱為「閘蟹」,而「大」自然是因為它們夠分量,因此得名「大閘蟹
  • 蟹!蟹!蟹!市中心這家日料店,真的只做這一種料理...(贏免費雪蟹大餐)
    在蟹屋可以吃到各種好蟹,比如,帝王蟹來自北海道以北至白令海峽間完全無汙染的深海;而雪蟹與紅毛蟹,則只生產於俄羅斯、日本、朝鮮等周邊海域。為了運蟹,蟹屋每周至少往返日本四五次。活蟹更新很快,在養殖倉庫呆不了多久,就被送進店內特製的海洋擬態水族箱,供食客「翻牌」。
  • 洞庭鶴龍戰陽澄,江湖「蟹鬥」架場
    昨天,陽澄湖的頭網大閘蟹帶著紅圈防偽標識爬上長沙餐桌。消費者將秋天吃大閘蟹作為一年一度最有儀式感的食事活動來期待。21日上午,陽澄湖開捕,當地還在舉行隆重的開捕節儀式,頭網蟹已飛抵長沙。它們的上市也如同指針,撥動了大閘蟹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