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老倉庫搖身變成濱河創意園:「E倉」大隱隱於市
很多人會疑問,為什麼這裡會取名叫「E倉」,其實這個名字背後有這樣兩種解釋:E倉位於宜昌路,「E倉」與「宜昌」諧音,恰巧表明了園區的位置;另外,以英文字母「E」打頭,也表明園區是以進入電子商務時代的創意產業為特徵。
在普陀區的濱河空間,有許多由老廠房、老倉庫改建而來的創意園區,除了名聲在外的「M50」、「開倫江南場」、「天地軟體園」等,蘇州河畔還有許多低調卻有歷史底蘊的園區。根據普陀區未來在長壽、長風、長徵等地構建「南翼濱河開放活力帶」的規劃,這些園區都將提升能級,推進影視、傳媒、廣告、動漫、遊戲等產業發展。位於長壽商業商務區濱河地帶「庭院深深」的E倉創意園,就是一處有看頭的園區。
臨岸而居,老式廠房風格各異
沿著宜昌路一直向西,似乎進入了一處環境優美的商品房小區,但走到盡頭才發現那裡就是E倉——它位於宜昌路751號,大門正對著這條馬路。
走進園區內,一棟棟由水泥、石磚、原木砌成牆面的老廠房便映入眼帘。每棟樓之間的小弄堂裡,搭建著鐵架的鋼板通道和樓梯,錯開排列,營造出別具一格的空間視覺效果。
2006年改建完成的E倉,是原上汽集團零配件倉庫,建築面積7000平方米,源自上世紀30年代到50年代風格各異的廠房,早在70年代這裡曾是誠孚動力機械廠的原址。園區鄰著靜靜流淌的蘇州河,有著長達80多米的水岸線。
E倉頗有大隱隱於市的感覺。但交通還頗便捷,這裡軌道交通、內環高架呈懷抱之勢,距軌交7號線長壽路站步行約10分鐘,3、4號線鎮坪路站步行約15分鐘。此外,園區鄰近長壽路商業街,可盡享商圈成熟的配套設施。
這些文創園區所改建的廢棄廠房,曾經是市區中的街道工廠,當年為的是解決就業問題而興建。如今漫步其中,依稀還能感覺到,當年那個汽車配件倉庫的影子。
即使整體風格頗具年代感,但仔細觀察便可發現,經過改造裝修後的廠房,把原本的木窗替換成了現在的大玻璃窗,陽光透過玻璃和鐵架投影在牆上,使整個園區都變得明亮,充滿後工業時代的建築美學氣息,還洋溢著一股濃厚的文藝氣息。
獨特景致,玻璃窗外尋找靈感
蘇州河不僅見證了上海灘的變遷,也保留下了諸多難能可貴的歷史建築。光復路上的創意倉庫、南蘇州河上的南蘇荷、莫幹山路上的M50、宜昌路上的E倉都在蘇州河畔用不同的姿態重生。
E倉創意園內大部分建築由矮棟廠房組成,但也有兩幢格外出挑的超高樓層,不僅擁有靠河的地理優勢,還有自由分割的、無拘無束的空間。透過大玻璃窗望出去,窗外就是蜿蜒的蘇州河,兩岸獨特的景致,顯得安靜卻不寂靜。試想若是能在這裡辦公或創作,或許靈感也會不自覺冒出來。工作之餘,你可以在水岸平臺上曬太陽、喝咖啡,或思考或發呆。
屋頂的露天小花園,也是極佳的休息之處。設計師精心的布置,儼然就是一個藝術展覽區。細心的人會發現,園區內建築的牆面,有的就以粗獷接地氣的水泥磚頭形式呈現,有的色彩卻極其鮮豔,了解後才知道,原來內部除了可以自由分割,就連建築的外立面,也可以按照客戶的喜好,刷成自己喜歡的顏色。
企業多樣,文化創意產業集聚
很多人會疑問,為什麼這裡會取名叫「E倉」,其實這個名字背後有這樣兩種解釋:E倉位於宜昌路,「E倉」與「宜昌」諧音,恰巧表明了園區的位置;另外,以英文字母「E」打頭,也表明園區是以進入電子商務時代的創意產業為特徵。
E倉創意園改建至今,一直全力打造現代創意設計產業的全新平臺,為設計、創意、廣告、動畫、傳媒類頭腦型企業營造更好的產業集聚效應,並為入駐企業提供交流及展示的平臺,協助舉辦大型展覽及交流活動,為企業提供便捷的生活設施,並配備有專業的物業管理服務。
目前,已有多家著名的創意公司入駐。比如影視類有,業界極具聲望的唐人電影製作公司,公司曾拍攝《射鵰英雄傳》等多部當紅作品,旗下有胡歌、劉詩詩、古力娜扎等當紅藝人;還有為雪佛蘭等多個汽車品牌拍攝廣告的中映數碼。
畫廊類的有羅浮紫藝術典藏,其代理多位國際藝術大師作品,遍及海內外。軟體類公司中的人英網絡,則是由來自德國的三兄弟創立,致力於網頁設計和網站建設,開發面向國際的網站系統。設計類的三聖建築設計事務所,產品均為大型建築小區等項目服裝設計公司,為海內外企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