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導致一個人睡在別人的床上,如果不是上錯了床,或者上了不該上的床,大致上主要就是這幾種:出差公幹、旅遊寄宿、探親訪友、度假療養。
在各種可能的別人的床裡,近年來多了一個叫民宿的床。
民宿首先提供的就是一張床,這是性質,任如何粉飾概念,都不能偏離這一點。
2、當然,確定了性質還遠遠不夠,還需要定位,就是說誰來睡民宿這張床。
在「定位」這個點上,民宿出現分化。
分化的出現,是民宿投資人對民宿入住的消費者做了不同的預判和預期。
不同的預判和預期,導致了選址的不同、建築風格的不同、軟裝的不同、配套的不同。
各種的不同,就出現了差異化、個性化,也就是分化之後的細化。
民宿的細化之下,不再是傳統酒店的客人挑床,而是越來越趨向於床挑客人。
3、民宿正在邁入「床挑客人」的時代,但遺憾的是,很多民宿投資人依然停留在「客人挑床」的時代。
客人挑床的時代,實際上就是圍著客人轉,投資人需要將目光緊緊鎖定客人,其方法大致上就是兩種:一種是把酒店建在離準消費者最近的地方,比如景區周邊;一種是通過星級評定這種第三方背書,讓消費者通過各種預訂渠道陌生預訂入住。
這也是長期以來酒店的運營邏輯,當民宿出現的時候,慣性上也延續了這種模式。
實際上,民宿出現的時候,一方面需要從傳統酒店分一杯羹,一方面又想同傳統酒店做區隔。這就導致了,民宿早期的生存狀態基本上都是搖擺狀態。
這種狀態下,民宿的話語權顯然不夠分量,不夠分量的情況下,寄生就成了民宿的最佳生存選擇。
4、提及民宿,我們潛意識裡會覺得這就是一個「寄生業態」,因此,需要找大城市做靠山,需要找旅遊目的地做導流,需要找驚豔的景致做陪襯,需要找天賜之美的空間做依託。
寄生狀態下,民宿首先是「旅遊+民宿」。
寄生狀態下,消費者的第一消費目標不是民宿,而是「旅遊」。
當不甘於寄生狀態的時候,民宿勇於去探索區隔的邊界點,進而跨越邊界。
於是,傳統村落為依託的民宿應運而生,並試圖徹底同傳統酒店劃清界限。
當傳統村落逐步形成民宿集聚區的時候,一個圍繞民宿的旅遊目的地誕生,從而,民宿進化為「民宿+旅遊」。
5、「民宿旅遊」的局面一旦形成,民宿暫別了寄生狀態,開始引導消費。
民宿想要引導消費,首先就是進一步同傳統酒店做區隔,於是,民宿不再是寄生狀態下的借宿,而是打造一種生活方式。
在「生活方式」的理念引導下,民宿不再僅僅是提供一張床,而是多了無限的延伸。
這種延伸,類似吃桃子。
鮮美多汁的果肉吃罷,露出桃核,而桃核,可以做手鍊、可以微雕成工藝品。
如果不想加工桃核的話,那就砸開,桃仁閃耀出場,繼續供你享受另一種美味。
或者將桃核種下,開盡桃花春又來。
至此,民宿開始一騎紅塵主人笑。
6、當民宿旅遊成為可能,同民宿有天然關聯的泛地產項目、文旅綜合體開始上馬民宿,試圖將民宿當做引流工具。
至此,民宿完成自己獨立的市場畫像,並具備了號召市場的能量。
既然有了市場畫像,那模仿的成本就會越來越低,民宿也就註定會成為一股投資風口,或者說盲目投資風口。
盲目的渾濁之中,大家一定會去尋找清流。
清流之下,莊園式民宿呼之欲出。
莊園+民宿,鄉村+田居,晴耕雨讀+把酒話桑麻,詩境田園+場景體驗,主人生活方式+鄉村生活美學,回歸+放飛,這種結合,無疑於天雷勾地火、烈火遇乾柴。
7、當莊園式民宿在中華大地成為一種趨勢,那麼,真正的「民宿旅遊」就定局、定勢了。
而民宿旅遊,「旅遊」不再是第一目標,「民宿」所引導的生活方式才是。
也正因此,莊園式民宿的到來,一定也是床挑客人的時代到來。
當然,莊園式民宿不能狹隘的理解成是「農莊+民宿」,「莊」可以是村莊,「園」可以是景區、園區。
核心不是名稱,也不是所依託的載體,而是圍繞民宿所打造的內容,以及這種內容必須成為消費者入住民宿的主因。
作者:木堯
原創來源:參見莊主(id:cjzz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