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滴滴打車、阿里快的打車的微信封殺之爭尚未結束,微博和微信又要幹起來了!不過,事情顯得有些詭異。
昨日晚間,負責微博用戶運營的@劉新徵轉述自己的一片長文《為什麼要禁止推廣微信公眾帳號》,請那些在利用微博推廣自己微信帳號的大號們小心,因為微博準備先狙擊點殺、然後掃射,並希望大家還能一起愉快地玩耍。
這顯然是要禁止在微博上推廣微信公眾帳號,而且是分兩步走,首先打擊一些重點帳號,殺雞給猴看,然後就要大面積清理了。
新浪市場營銷官方微博@新浪第一互動也隨後轉發了這一條微博,而且說得更具體:「明天(注26日)中午12點前如果帳號沒有清除掉公眾帳號的推廣(包括背景圖、粉絲服務後臺、微博正文引導等),將面臨禁言和封號的可能。」
甚至還明目張胆地挑起戰爭:「歡迎相互舉報,鼓勵有仇報仇有冤報冤,私信@微博管理員即可。」
其實在此之前,新浪微博就曾針對微博推廣微信的行為進行過內容屏蔽。如今正式發布公告,表明微博準備嚴肅處理微信推廣行為,一時間引發了微信、微博運營負責人的大面積恐慌。
不過很奇怪的是,@劉新徵隨後又刪除了自己的微博和文章,@新浪第一互動則在回應用戶問詢的時候來了一句:「我特麼也想知道。」——這真是一個有個性的官微。
另外,新浪微博的其他官方管理帳號並未做出任何表態。
看上去,微博自己還在掙扎,一方面對於微博的微信推廣已經忍無可忍,另一方面又在猶豫是不是要真的痛下殺手。坐等其變吧,反正在微博上推廣微信的至少要收斂收斂了。
哦對了,微博是有阿里大筆投資的,這是要為快的報仇的節奏嗎?
《為什麼要禁止推廣微信公眾帳號》:
上周,我們啟動了一系列策略,禁止用戶在微博上推廣微信公眾帳號,引起了大量的討論,我留意到了其中的一些比較集中的批評信息,比如此舉阻擋信息流動、有悖網際網路精神、幹涉用戶自留地等等。
我想解釋一下。
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基本價值觀與護城河,微博的基本價值觀和護城河是什麼?
以一個微博老員工的理解,微博的基本價值觀是鼓勵每個個體就任何事情站在個人立場參與發言或者參與傳播,激勵促進信息公開傳播,增加社會透明度,而微博的護城河就是基於此理念打造出的中文網絡首屈一指的內容生產平臺與內容傳播平臺。
而微信公眾帳號(請注意,不是微信這個產品),既違背了微博的基本價值觀,同時又有可能傷害到微博的護城河。
微博一直在聯合網際網路的所有環節,打造一個公開的內容體系,微博支持一切分享,無論是站外優秀內容輸入到微博,還把微博的優質內容輸出到站外,我們為此準備了各種工具,也做了大量的運營工作,同時因為微博是完全公開的產品,因此沒有人能夠拒絕批評,即便是站方也不例外,從建站伊始到現在,微博站方一直在自己的平臺上遭受用戶的各種批評指責,也許有同事覺得憋屈,我倒覺得這正是微博偉大的地方。
而微信公眾帳號的價值觀則完全相反,對外表現出的,完全是一個黑盒子,微信公眾平臺有哪些作者,每個帳號在寫什麼,他們的讀者是誰,外界無從知曉,而且就產品設計而言,無論從站方到作者,都有完全的免於被批評的權力,而他批評的人,則完全沒有反駁的能力,對作者的批評只有作者一個人可見,對平臺的批評則根本無從表達,即使表達出來,也可以輕鬆地被站方處理,一個能夠反映此特點的有趣例子是:當微信公眾帳號被封禁的時候,他們只能來微博來抱怨。
這種價值觀帶來的危害,相信任何對網際網路精神有所信仰的人都能感知,同樣基於這種封閉的價值觀,它把作者、讀者都置在了微信的產品之內,它只支持分享到微信站內,同時很大程度上禁止了搜尋引擎抓取,有理由懷疑,下一步,會只針對騰訊登陸用戶可閱讀,甚至,只有騰訊系的產品才能訪問,越多的內容被吸引進來,公開的、可以討論批評的內容就越少。
我不知道這種前景有什麼值得期待。
如我在其他文章中提到過的,微信公眾帳號就媒體傳播形態而言是逆潮流的,它在本質上,是一個移動端的RSS閱讀器,它的傳播形態是缺乏社交基因的,單向度的。
它目前的成功完全得益於寄生在一個極其成功而強大的移動私密社交產品上,或者簡單地說,是在一個私密社交平臺上建立了一個缺乏社交基因的閱讀產品,因為微信公眾帳號是缺乏社交基因的,也就是說它是一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產品,甚至這個「酒香」這個屬性都若有若無,所以它的用戶獲取成本相當高昂,它只能通過大量的營銷活動,比如在各個渠道張貼公眾二維碼的形式,比如各種帳號結成聯盟互推的方式,來獲取用戶。
在各種渠道中,而獲取用戶成本最低的,當然是社交媒體產品,因此我們看到了公眾帳號發的文章裡,極其耐心地用各種稀奇古怪的方式引導用戶關注,引導用戶分享大朋友圈,而這讓微信的整個運營團隊不勝其擾,因為這種推薦辦法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幹擾了微信產品的主要枝幹——朋友圈——的正常生態,朋友圈本來是一個私密社交產品,強調私人生活的分享,在摻雜了各種公眾帳號信息後,看起來卻像是微博信息流,更傾向於媒體的傳播形態。
因此微信推出了各種新規來整頓微信公眾帳號,包括禁止互推,禁止故意引導關注等,這對微信的健康發展來說,是完全必要的,而對微信公眾帳號們,則是一場悲劇,所以我們又在微博上看到了他們的抗議……
微信公眾帳號的另外一個主要推廣渠道,就是微博,如果微信公眾帳號各種推廣動作,讓微信這個主站產品本身都很煩,微博有什麼理由待見呢?
在一個以公開內容生產與公開傳播為己任的平臺,其中部分用戶把內容和讀者向一個封閉體系轉移,讓自己可以免受批評,該部分用戶與平臺價值觀上相悖。
在一個不斷激勵優秀作者,幫助提升傳播能力的平臺,其中部分用戶利用站方的這種善意,不斷傷害站方,把站方用戶引導至一個封閉平臺。
從生物學上,這叫寄生。
無論這些寄生行為是否能夠對寄主造成致命傷害,寄主都應該提高警惕,並儘早採取措施。
也許我對微信公眾帳號的判斷是錯的,但我希望微信公眾平臺不通過寄生,獨立走出一條內容生產與傳播的道路出來,這才有福於中文網際網路,有福於國家。
我們禁止在微博上推廣微信公眾帳號,完全不意味著我們對這些用戶抱有任何敵意,相反,我們會繼續加強整個網際網路內容平臺優秀作者的挖掘與推薦,我們會繼續把他們創造的優秀內容傳播到整個中文網際網路,我們會讓作者們通過優質內容的生產與傳播獲取合理的收益,共同改善中文網際網路的內容生產與傳播生態。
還是那句話,對微信而言,媒體這個生意價值太低風險太高不值得一做,對微博而言,那是立命之本。沒有人比我們會更重視作者/傳播者/閱讀者的感受,所以我們願意繼續傾聽你們的批評——多麼坦率直接嚴厲粗暴都行。
反正我們也擋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