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報見習記者 陶泳
5月28日,上海市信息化企業家協會組織了一場走進阿里的尋道活動。尋什麼道?尋企業發展之道。應該許多人都有過一樣的疑惑:為什麼是阿里?信息化企業家們也和我們有著相同的疑問,協會會長戴劍飈表示,這次活動一經提出就得到了會員的積極響應,很快就報滿了。
在9號館的思考
在阿里巴巴西溪園區的東南角,有一棟艦船形的建築,依水而建,在阿里內部,這棟樓的代號為9號館,也是尋道活動的第一站。走進9號館,映入眼前的是一塊巨大的電子屏,阿里稱之為「天空之城」——阿里對杭州所有線上線下新零售交易情況的實時分布圖。這是一塊實時更新的屏幕,特定商品在某個店賣的好,地圖上就會出現相應圖標,代表美妝類產品的小「口紅」、代表服飾的「裙子」以及代表家居的「沙發」等。用戶在盒馬下單,一條線從天上落到盒馬店中,表示商品的配送。
信息化時代,數據為王。數據不僅只是冰冷的數字,它代表著變化,數據在變,市場就在變。這塊電子屏幕體現了阿里的「六脈神劍」價值觀之一,「擁抱變化」。隨行的阿里員工告訴記者:「兩個月前我來杭州,展館裡的很多內容我都沒見到,阿里的變化更新太快了。」公司的節奏這麼快,身處其中很難不擔心,跟不上節奏怎麼辦。
在場的各位企業家深受啟發,作為企業的管理者,如何讓員工之間既合作又競爭,如何提高人效一直是行業的關鍵問題。上海市信息化企業家協會會長及上海龍軟電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戴劍飈談到為什麼會組織這場尋道活動:「阿里是一家稱得上偉大的公司,作為IT同行,來到阿里參觀訪問是應該的。阿里的格局很大,在很小的團隊時就想要做很大的事。阿里雲踩準了雲計算的方向,在不被看好時就決心去做,事實證明他們是正確的,這需要我們IT企業共同學習。」
企業自主創新是關鍵
上午的9號館參觀當然不止天空之城一個版塊,包括了數據、技術、全球化、可持續等方面,都沒有離開過一個主題——雲計算。現在的阿里,可以說是雲計算的阿里,或者說是搭乘雲計算這列專車重新出發的阿里。它不僅是一個技術,更是一項戰略,集團的所有領域都被重構,走向更智能高效的道路。
現在的阿里雲,亞太市場第一,全球第三,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十年前的馬雲或許都沒有想到阿里雲如今的成績。以前,中國沒有自己的作業系統,沒有自己的晶片,同樣沒有自己的計算力系統。
如今阿里的發展和阿里雲有著密切關聯,它是裝在龐大的阿里巴巴集團上的腿,是完全自主的可控的腿。在展覽中,大家看到了阿里雲帶給各個領域的變化,完全智能的物流系統,小機器人根據二維碼進行分揀配送;城市大腦對城市全局和數據的分析,大大減少杭州交通壓力;成員們體驗的阿里健康,將身體健康信息上雲,實現信息的一體化。
參加活動的協會會員上海電信企業發展部總經理錢名海說:「這次活動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阿里雲的飛天作業系統,這樣就把雲計算中最關鍵的虛擬計算掌握在自己手中,可以對自己的雲服務進行調整和部署,根據客戶要求隨時變化,非常方便。」
活動最後,阿里方和企業家們也進行了愉快的交流,大家踴躍提問認真思考,返程途中也在不斷討論。一天的尋道之旅,留下的一定不僅是幾張合影,關於企業發展的思考和規劃在會員們心裡萌芽,在未來,會成為這些企業自己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