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了造車新勢力「光說不練」的假把式,當愛馳U5於聖誕前夜抵達德國因戈爾施塔特時,還是讓人倍感意外,因為這表明,愛馳汽車進軍歐洲的前序行動已經開始了,並不只是說著玩玩。根據了解,愛馳U5還將於2019年3月的日內瓦車展亮相,為進軍歐洲做好進一步的造勢活動。
歐洲是海外第一站
和很多自主品牌一樣,愛馳汽車有著走出國門的夢想,這其中的第一步,便是登陸歐洲市場。
為此,愛馳汽車2017年底便在德國成立了全資子公司愛馳恭博汽車有限公司,並聘請奧迪quattro之父Roland Gumpert擔任該公司CEO。之後,2018年10月份,愛馳汽車在德國紐伯格林首次面向全球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其海外戰略正式實施。
今年11月29日,志在全球的愛馳汽車迎來了一個重要裡程碑——首款量產車愛馳U5全球首秀。那場發布會上,愛馳汽車分管海外業務的執行副總裁柯力士博士正式宣布,歐洲將會是愛馳U5正式登陸海外市場的第一站,同時愛馳U5將亮相2019年的日內瓦車展。
如今,愛馳U5正式抵達德國因戈爾施塔特,為明年亮相日內瓦車展拉開了序幕,也表明了其進軍歐洲的堅定決心。或許正如柯力世博士所說,未來愛馳汽車的產品從研發生產到上市營銷,都將搭上『歐洲直通車』交付給遠在大陸彼端的消費者,讓他們擁有『與愛馳行』的美好體驗。
愛馳汽車胸有成竹
首款量產車還未上市交付,便開始了進軍歐洲的步伐,想必不少人會覺得愛馳汽車不知天高地厚。不過這並不會影響到愛馳汽車的行動,因為對於進軍歐洲他們胸有成竹。
愛馳汽車認為,當前歐洲的電動汽車銷量遠遠落後於中國,並不是沒有需求,而是因為成功進入歐洲市場並可以經得起歐洲消費者考驗的電動車太少了,有首款量產車愛馳U5加持,他們相信可以改變這種局面,主要理由如下:
第一,愛馳U5搭載了一組63kWh的電池包,系統能量密度高達170Wh/kg,NEDC工況下續航裡程為460公裡;如果使用AI能量續航包,可以額外增加100公裡的續航裡程,綜合續航裡程將達到560公裡,足以解決歐洲消費者最大的痛點——電動汽車續航裡程不足。
第二,愛馳U5誕生於正向自主開發的MAS量產車平臺,採用「上鋼下鋁」車身結構,在充分保障愛馳U5車身安全的同時,降低了維修成本,可以充分滿足歐盟對於汽車安全、環保等各方面的考核。
第三,愛馳U5不僅搭載有L2級別自動駕駛技術,而且圍繞AI-ID體系打造了多功能智能雲體系,具備語音膠囊,ID授權等功能,對於注重生活品質、熱衷於獵奇嘗新的歐洲用戶來說,將會是傳統出行體驗的進化和升級。
第四,愛馳U5採用了歐洲最重要設計時期的「包浩斯設計」理念,強調設計的純粹之美,無論是外觀造型,還是內飾設計,都做到了「刪繁就簡」,沒有過多的噱頭或冗餘,符合歐洲消費者的審美要求。
前路註定困難重重
儘管愛馳汽車對於進軍歐洲信心十足,但客觀來講,這條道路困難重重,原因不外乎兩大方面:
一方面,愛馳汽車初來乍到,在國內尚未立足腳跟,缺乏進軍國際市場的大本營。這裡有兩個問題十分突出,第一個是造車資質問題,愛馳汽車目前還沒有生產資質,首款量產車能否順利批量生產,還存在疑問;第二個是資金問題,愛馳汽車目前的融資額大概在70多億元,要支撐海外擴張,缺乏足夠資金支持,還需要不斷「造血」。
另一方面,是歐洲市場本身的問題。作為汽車工業的重要發源地,歐洲汽車市場已經非常成熟和完善,各個品牌所佔份額也相對比較穩定,對於一個全新的汽車品牌來說,幾乎已經沒有了空間。有兩個例子可以說明這一點,第一,汽車巨頭豐田、通用在此灰頭土臉;第二,缺乏機會和變數的歐洲,沒有像中國和美國,湧現出亮眼的造車新勢力。
寫在最後
愛馳汽車走國際化戰略、堅決進軍歐洲市場,對於品牌的塑造無疑是有好處的,但尚未立足國內便如此大踏步前進,不免有些操之過急,恐怕歐洲前景不容樂觀。
不過,這並不代表愛馳汽車一定會失敗,因為當前汽車產業正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電氣化和智能化已成為大勢所趨,歐洲市場堅固的壁壘也將出現鬆動,這會給以愛馳汽車為代表的純電動智能汽車品牌帶來機會。
魯迅先生說,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新四化的大背景下,愛馳汽車在奇瑞汽車等前輩之後,再度向歐洲市場發起衝擊,困難依然有,但不能說無法趟出路來,畢竟當年吉利汽車破天荒地收購歐洲豪華品牌沃爾沃時,也沒人能預料到它今天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