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寫過,如果沒有本地朋友,那普洱這個地方實在沒什麼意思。可是,這兩年還是有很多網友固執的要到這邊旅行,有不少給我發過私信。但我懶得很,還有孩子要帶,普洱市旅遊局也沒給我發過任何津貼,所以大部分求攻略的私信我都可恥的沒有回。越是沒什麼景點的地方,越是無法三言兩語說完。我總不能說:「沒什麼搞頭,你回吧!」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我們普洱人民不好客呢。但我也不能說:「來找我,帶你玩兒!」廉頗老矣,想著能不動就不動。
這段時間又收了不少求攻略的私信,尤其十一一放假,一天能收到七八條這樣的私信。我思來想去還是給你們寫一個吧,真有要來的,也可以參考一下。
以下全屬個人意見,比較適合跟我一樣出門不做計劃的人。
*住宿
普洱沒有民宿,也沒有五星級酒店,快捷酒店目前只有個如家。
好一點的本土酒店200出頭,上星的300往上,更多的還是100左右的私人酒店。我翻了翻攜程上面的照片,看起來也都乾淨整潔。
如果不在乎在住宿上多花錢的朋友,可以去住開元旗下的梅子湖溫泉酒店。房間內部設施跟普通五星級酒店差不了太多,但勝在依山傍湖空氣清新。早間傍晚可以走走梅子湖棧道,來回8公裡,拍照鍛鍊兩不誤。
我當時去住的時候對溫泉這個概念表示過懷疑,因為我在這邊生活了這麼久,從來沒有聽過這一帶有溫泉。工作人員說溫泉是從萬人體育館那裡引來的,不光溫泉泡池裡是溫泉,浴室水管裡的水也是。他這麼一說呢我也就這麼一聽。不過洗澡的時候確實聞到了硫磺味,淡淡的不太濃。
其實吧,如果不是壕,或是單位接待,咱們普通人真沒必要住這兒,性價比太低,900往上呢。至於梅子湖棧道,本來從前只供住客使用,可抗議的聲音實在太多,現在已經對外開放了。畢竟這是普洱人民的梅子湖嘛。
900往上的酒店普洱本市還有太陽河國家公園裡的小熊貓莊園。這個等放在後面再說。
目前我知道的還算有意思的住所有以下幾個:茶馬驛站(原石屏會館)、古道博刻藝術客棧、道氏莊園、銀生茶莊園。望本地朋友查缺補漏。
有朋友過來我都安排他們住在茶馬驛站。老街區,城中心,價格公道,鬧中取靜。旁邊全是老字號的小吃店,步行幾十米即可選購各類新鮮水果。不想動的話還可以窩在大院子裡喝茶聊天,店主十分健談。
這年頭住宿問題點開APP就能解決,不需要我多說,而且我也說不出那麼多。因為普洱的住宿實在太過乏善可陳。在此衷心希望外面的朋友/本地在外的青年可以過來發展一下民宿事業,如果有需要,我們願意盡一份綿薄之力。還在猶豫什麼呢?去曼谷的鐵路過兩年就要通了,再不來,就晚了!!
*吃
因為我挺愛發吃,久而久之引得微博上很多朋友對普洱美食垂涎三尺。普洱好吃的東西是很多,但如果你隻身一人前來,很遺憾,你大概只能吃個小吃。
普洱人喜好呼朋引伴,所以幾乎很少有餐館適合兩三個人去吃飯,更別說一人食了。
美味的土雞湯最少半隻起點。半隻雞吃起來雖然無壓力,但也不能只吃雞啊。
所以我所說的關於飯館的推薦是建立在你已經成功攢到飯友的前提之下。
*早餐
普洱的早餐以米幹米線為主,糯米飯破酥包為輔。美式、英式早餐和咖啡、麵包在這裡窮途末路。詳情可參考有田咖啡館糟糕的早間生意。
早餐的米幹米線又分為幾個派系:普通豬肉湯米幹/米線、牛肉湯米幹/米線、小鍋米幹/米線、醋米幹/米線、花生湯或豆湯米幹/米線、腸旺米幹/米線…區別在於湯底和澆頭。
這裡說幾家本地人愛去的。
假設你住在茶馬驛站,不管你往哪個方向走,都有許多早點店可供你選擇。著名的老街豆湯米幹在路南紅綠燈口,統共有兩家,每家的擁躉都說自己常去的那家才最正宗。前陣子在兩家中間又開了一家,朋友說,那是普洱當年最早的豆湯店。總之這三家隨便吃,都沒錯。
第一家豆湯米幹店隔壁打的是筒子骨湯招牌,小鍋米線的煮法,加炸醬和不加炸醬都很好吃。澆頭很多,我最愛燜肉。
說到澆頭多,誰都比不過油嚕嚕。紅綠燈以北走到頭是區政府,弧形的拐角處就是她家。酸筍湯肥腸蓋加多一份肥腸。吃完你就會知道早點也可以這樣重口味。
醋米線是一定要吃的。骨湯鮮肉小鍋米線,燙很多的韭菜在裡面。這可能是普洱當地最清淡的米線了,調味也很簡單,不興放太辣,也少有人加醬油。醋米線的精髓在於吃米線喝醋。醋是海膜醋。把像海蜇一樣的海膜養在清水裡,飼之以紅糖,便會吐出酸甜的醋。本地人都當飲料來喝。
林源路上有一家牛肉麵,沒話說。由北向南過了紅綠燈,右手邊是一家很大的花卉綠植店,巷內2米就是她家。名字我不記得了。普洱人很少記早點店的名字,一般都說「哪兒哪兒那一家」,大家就都知道了。
例如交通局門口有一家米幹店就有很多人愛去。它夾在一家牛肉館和另一家早點店中間,種類齊全。這家的豬肉湯米線有額外的油渣澆頭。佐料臺琳琅滿目,有別家沒有的燒青椒醬。
鴻豐市場邊上的墨江天溪腸旺米幹,要去吃。他家和墨江最出名的那家腸旺米幹有血緣關係,掌勺的兩個老頭長得幾乎一模一樣,做出來的味道也相差無幾。
總之,隨便進一家吧,只要你不是個太倒黴的人,一般不會吃到太難吃的早點。
*吃飯
還是假設你住在茶馬驛站,你的隔壁全是普洱老字號的飯館。惠源、芳祥、阿惠、仕美娘。隨便哪家都讓你感受到上菜飛快、100元吃飽吃好。尤其是惠源。論老普洱家常菜,沒有哪家比他家更地道了。
如今普洱人吃飯的區域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茶馬古鎮、陽光新城、菩提箐、高家寨、旅遊環線。不同於其他幾個地方,陽光新城更多是年輕人開的店子,火鍋尤其多。
如果想在飯點一人食,還是文脈裡最合適。各種本地簡餐,味道都挺不錯。有幾家一份套飯含飲料才十幾二十塊,不夠還能再加。同為生意人,我第一次吃都驚呆了,覺得店主真是實誠得不知道該怎麼說他好。我說的這家叫【家味】,他家基本沒有太難吃的東西。另一家叫【泰甜甜】的也不錯,我愛她家的冬陰功炒飯和椰奶凍。雞油飯的飯用蒜酥的油拌過吧?很香。
但吃雞油飯還得是去世紀廣場的美斯樂。豬腳飯和雞油飯好吃,油炸排骨也好吃。雖然這並不是一家會讓人感到驚豔的店,但每當我不知道吃什麼好的時候我總是會選擇他家。
當然也可以選擇去曼歇壩吃烤魚。高速路口進去就有很多家,1月到5月之間還可以摘草莓。烤魚和香料用芭蕉葉包好,再包一層錫紙,用大火燒。魚肉細嫩好吃。每家都差不太多。我常去的那家在去精神病院的岔路上,叫「楊二農家樂」,我喜歡他家的面塊煮白菜。自己家的麥子自己磨,發黃,很香,我自己能吃一海碗。
普洱人吃飯口味很單一,喜酸辣,反覆吃雞。可我們這兒的煮土雞實在太好,因此多年以來都秉承「無雞不成宴」的規矩---節假日吃雞、宴請客人吃雞、補身子吃雞、什麼,一周沒吃雞了那就吃一隻雞…飯館裡的雞湯永遠比家裡做的香。大灶旺火先炒,再加水煮成渾渾的湯。啊,普洱版佛跳牆。
雨季要吃菌。在外面吃比在家吃安全。對於這種高危菜品,商家從來不敢馬虎。公認吃菌的館子最出名的是麻雞丫口的瓦珍野菜館,其次是大寨老路上的憨二農家樂。大紅菌煮雞要吃,著名的見手青要吃,乾巴菌要吃,奶漿菌要吃,雞樅要吃…吃菌不便宜,四五個人,七八種菌子點下來,得小一千塊。
*宵夜
燒烤是普洱的靈魂,入夜之後燒烤攤四處開花。沒有在煙燻火燎的小矮桌上吃一次燒烤?多麼愧對普洱的夜晚啊。
因為燒烤攤實在太多,這裡隨便說幾家有代表性的。
燒烤大酒店:這家在老二中(如今的普洱一中)門口的燒烤店已經有十好幾個年頭了。因為當時又破又小,被學生們戲稱為燒烤大酒店。後來它在原址上擴大了營業面積,還真叫了這個名字。這家沒什麼特別之處,就是甜串串便宜好吃。烤糯米腸的時候讓老闆多刷甜醬油,最好能讓腸子浸在醬油裡。
W燒烤:普洱燒烤店元老。小時候如果能去那裡吃一次燒烤,足夠我激動一整天。當年也算一家獨大。現在雖盛名不在,但也一直默默穩紮穩打。不過我自己已經好幾年沒去吃了,一則是在城郊,二則是因為肉串偏大,我個人比較偏愛小串。
鐵鍋豆腐坊:剛上初中的時候,思茅流行過一陣自己烤自己吃的燒烤模式。主要是烤包漿豆腐。那時候每桌都有一個篦子烤爐,網格細細的,下面是燒得通紅的碳。後來這種燒烤模式不知道為什麼消失了好多年。等我11年底回來,才又在區幼兒園那條路上看見這樣的店,也就是鐵鍋豆腐坊。但篦子已經變成粗壯的鐵條格子,肉也不是自己烤,而是店家烤好放在不鏽鋼小碟裡,放在架子上溫著給客人慢慢下酒,火不滅肉就一直是熱的。所幸豆腐還是自己烤。兩種豆腐可以選,包漿的和臭的。我喜歡包漿的,最愛看它們在炭火的烘烤下一點點膨起來,鼓成一個個小枕頭,那些來不及夾走的噗哧一下爆出一團漿,又一點點萎下去,十分好玩。順便可以在隔壁晶採軒點一份麻辣細嫩的蒸江鰍,讓店家送過來吃。
四小燒烤:這家在四小後門,做的是白天生意。人很多,常常需要等。甜串串好吃,刷甜醬油的烤魚也好吃。因為屋裡採光很差,又被叫做「黑黑處」。
老街小甜串:整個普洱,唯思茅人最嗜甜,倍受推崇的燒烤店大多都是走甜串風格,也就是刷甜醬油。周邊其他地方有很多人吃不慣,比如有一次我請蘿蔔食堂的店員們擼串,買了兩大捆小甜串,最後全都浪費了。可對於我們思茅人來說,小甜串,那才是真正的串。這家也是老店了,最早在老街,即便後面遷到龍生路雲波幼兒園對面,也還是叫「老街小甜串」這個名字。公認的好吃,營業區也寬敞,不是人擠人桌擠桌那種。
蘇大媽:甜串屆的後起之秀,一朝躥紅便坐穩了江山,是許多燒烤愛好者心目中的隱秘勝地。位置太偏,太難找。環城路老四中對面的某條深巷裡,挨著思茅河。老胡第一次去給我買,找了好久才找到。按他的話說,「一條荒無人煙漆黑的巷子走到頭一拐,突然人聲鼎沸起來。」是真好吃,烤串自不必多說,烤豆腐和土豆也好吃得不行。這是一家讓人驚豔的小破攤,但驚豔能維持多久,就看個人了。我自己雖然覺得好,但卻總想不起吃。可能跟我現在夜晚足不出戶有關。
鴻豐市場小豬蹄:不想多說,軟糯鹹香,好吃極了。吃完用紙擦手,紙全粘在手上。夜裡我常叫他家的外賣,邊吃邊刷劇。
申記燒烤:啊,我的繆斯,我最愛的燒烤店。位於中醫院後門牛肉巷裡的申記堪稱燒烤界的shopping mall,你能在這家小店裡同時吃到嗆心管、臭牛皮、臭豆腐煮魚、檸檬江鰍、傣味螺螄、小甜串、烤茄子等等等等。幾乎每樣單拎出來,都能當做招牌。秉著不黑不吹的原則跟大家說句實話,吃燒烤的話一定得讓老闆親自烤,不然味道簡直天上地下。有一天我去,恰好遇到老闆回家照顧坐月子的老闆娘,烤串的味道大打折扣,感覺肉串們個個臊眉搭眼,像被枕頭悶過一樣。所以,一定要點名讓黃潛烤,一定要點名讓黃潛烤,一定要點名讓黃潛烤。然而我最愛的是他家的油嗆心管,全思茅量最足最大塊的心管,每次吃,心裡都忍不住默念「燕山雪花大如席」。
好吃的燒烤店實在太多,這和早點店同理,只要你不是太倒黴,基本不會吃到太難吃的燒烤。
*咖啡館
說到這個就滿臉淚。雖說普洱有「咖啡之都」的美譽,但人們卻很少有喝咖啡的習慣,所以普洱的咖啡館們幾乎都在咬牙堅持。要麼必須有很多餐甚至炒飯,要麼後面得靠咖啡貿易或其他生意支撐,要麼像我們一樣咬牙硬扛。總之,與北上廣和旅遊城市多元有趣的咖啡館文化相比,我們仿佛置身寒冬。請容我嘆一口長長的氣。這裡把我知道的當地咖啡館都羅列一下,希望大家早日等到春風來。
艾哲咖啡:除了有田咖啡館之外我最喜歡的一家咖啡館,因為有田咖啡館是我的。我愛他家的店員們,專業、精神,有區別於當地咖啡館店員的氣質。即便我這樣的半吊子也能喝出他們家的單品咖啡的好。餐也不錯,積極迎合當地人口味,但有自己的底線與標準。這點我們不如他們,我們還在愚昧的固步自封中。
地址:陽光新城,陽光新天地正對面。
愛伲咖啡:艾哲開業之前,我一度每天都去愛伲。他家咖啡雖談不上太好喝,但畢竟算得上思茅最早期的咖啡館之一。而且,非常便宜,尤其是辦了會員卡之後。
地址:陽光新城
摩柯咖啡:這家開業的時候有田剛開始裝修,為了避嫌一直沒有去過。但我在朋友圈看了很多照片,有木頭桌子和白蕾絲桌旗,空間也大,還挺適合女孩子去閒坐發呆。因為沒去過,所以這裡對咖啡菜品不做評價。
地址:陽光悅城
光年之外下一站:藍白風格,有咖啡也有楊枝甘露一類的甜品。兩層,二樓我沒去過。之前我自己沒開咖啡館的時候偶爾會去露天座椅那裡買杯咖啡小坐,吃個榴槤千層什麼的
地址:陽光新城天生祥旗艦店旁
百分之一咖啡:誰知道他搬到哪裡了?還是不開了?他家有一款單品叫「翡翠」,我還挺喜歡的。再次嘆氣。
TORCH咖啡實驗室:主要是做咖啡課程培訓,也自己烘焙豆子,我們如今的豆子來自於他家。論專業,誰都比不過他家了。只是好像不對外營業。我有時會去蹭杯單品喝。
地址:公園一號
昕藝咖啡:全思茅老闆娘最努力的咖啡館,是一座雙層桶狀玻璃房子。因為只靠咖啡難以為繼,所以老闆娘每天都要做很多很多蛋黃酥來賣,同時還不停的升級考證。她家也自己烘焙豆子。真是勤奮啊。話說回來,她家的蛋黃酥還真是蠻好吃的。
地址:鼎盛國際廣場
有田咖啡館:我們家。論專業技術比不過艾哲和TORCH,論餐品種類比不過艾哲和摩柯,論價格便宜比不過愛伲。當地人不太喜歡我們的餐,也不太喜歡我們空空蕩蕩的裝修風格。位置也很尷尬糟糕。有時候我也很困惑:「為什麼會這樣?」可我們還是卯著勁在維持,因為它是我心目中咖啡館的樣子。如果,我偶然到了其他城市,發現這樣一家咖啡館,我會很高興的進去坐一坐。所以,偶爾也來吃個帕尼尼喝杯咖啡當早餐吧。我家還蠻好的
地址:創基尚城橫店電影院隔壁
*其他小吃
珠市街涼拌、二中雞腳、馬英涼粉、老熊涼粉、敘圍蜂蜜系列、越南小卷粉、總站炸洋芋、壹裡香烤豬蹄、戴家巷糕餅、總站曹和舂雞腳、時光家蛋糕、老奶米線
…
這幾年小吃吃得少,還望大家查缺補漏。
*玩樂
抱歉,這是一個沒有景點的城市。
市內的話可以去走走茶山棧道,走到山頂吃涼拌。沿路看看花草茶地也蠻好。正午不要去,除非是想省錢做美黑。
走走梅子湖棧道,看看山和水,呼吸好空氣。這得正午時分來走,背陰的地方挺溼冷。帶點吃的,八公裡呢。
走走龍山棧道,夏季指不定還能撿到不少菌子。
走走茶馬古道,帶足乾糧穿上運動鞋,十幾公裡山路呢。
…
除了走山看樹,還能去太陽河國家公園看樹和動物。如果按星推薦的話我給四星。預算高的朋友可以入住小熊貓莊園,真正意義的住在森林裡。夜裡吆吆蟲鳴,滿天星光。但是記得關好門窗,因為我親眼見到一條蛇在屋外的樹枝上翻騰。
*TIPS
最後,善用城市快遞。因為你有可能會懶得出門或者找不到某家小吃。
所謂城市快遞就是不管你想吃哪家的什麼他都能給你送到門口。
至於城市快遞的電話,隨便找個本地人問問就好了。我們思茅人幾乎人人手機裡都存了至少三個城市快遞的電話。
但願此篇對你們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