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1 02: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以下文章來源於松江微歷史 ,作者愛松江 愛歷史
松江微歷史
從這裡讀懂松江,從這裡讀懂上海。
松江
老字號
Songjiang
潔新浴室(上)
俞富章
說到松江老「混堂」,潔新浴室確實稱得上「老字號」了。
我朋友笪先生,當年從松江城裡插隊落戶到我的老家城西公社工農大隊,我們便結緣相識。幾十年的朋友,跟他學會了「孵混堂」。笪先生之所以愛「孵混堂」,是他從小在「混堂」裡長大的緣故。
笪先生小時候常去的「混堂」,是曾經坐落在黑魚弄的日新浴室。後來,他們家搬到了潔新浴室附近,他就常去潔新浴室了。如今,潔新浴室早已關門歇業,而笪先生也是年過花甲的人了,但他對那爿老混堂卻記憶猶新。
笪先生告訴我,潔新浴室跟他家還是有點關係的。大約在上世紀40年代初,他的爺爺與老鄉笪大雲一起從鎮江句容來到松江。句容人有泡澡堂的習慣,而且有擦背扦腳的手藝。當時松江城裡還沒有正式向公眾開放的澡堂,笪大雲便與笪先生爺爺合計,在百歲坊開了一爿澡堂,名叫潔新浴室。澡堂一開,就深受歡迎,松江人從此有了一種新的生活樣式——孵混堂。松江人叫澡堂為「混堂」,去澡堂泡澡叫「孵混堂」,是一種很過癮很享受的休閒方式。很長一段時間裡,松江城裡混堂數量並不多,除了潔新浴室外,還有日新浴室、三秀浴室、松江浴室和廟前街附近一家浴室,松江浴室開得還要晚些。
當年報紙上刊登的松江各家浴室廣告
(邢硯斐 供圖)
1954年後,國家採取對資本主義企業實行公私合營的政策。1956年,潔新浴室也實行了社會主義改造,從此由私人經營的浴室成了國營企業,原來經營浴室的人員繼續在浴室工作。笪先生的父親後來還調到三秀浴室,做過門市部主任。
笪先生說,在他的記憶中,潔新浴室當時有三隻池子,分為頭池、二池和三池。頭池與二池之間、二池與三池之間設計了一個不大的木閘門。頭池水位較高,二池次之,三池最低,木閘門往上一提,頭池的水就會往二池淌,二池的水就會往三池淌。頭池裡有一隻大鐵鍋,混堂的水就依靠這隻鍋加熱,是燒煤的。頭池的水最熱,90多度,二池保持在六七十度左右。那些患有腳氣病的人最喜歡圍坐在二池邊上,用毛巾浸滿熱水,毛巾上的熱水再滴到腳丫子裡,腳丫經熱水一燙,再用熱毛巾一搓,一下子癢到心裡,那痛快的感覺欲罷不能,越搓越起勁。一些有腰酸背痛的浴客,也喜歡坐在二池邊用熱毛巾捂腰捂背。因為池子的水很熱,直接用熱毛巾捂太燙,通常是用毛巾浸上熱水,再在池臺上拍幾下,稍微降溫再捂在腰或背上,既不燙皮膚,又能熱透肌膚,效果挺好的。三池的水保持在三十七八度,這池最大,一次可進去五六十人。池子的水溫由木閘調節:每隔一段時間抽起閘門,水溫高的池子水就往水溫低的池子裡流;達到一定溫度,再將木閘門放下。當年池子水溫靠人工開關木閘門調節,有時開關時間沒掌握好,三池的水溫有時偏高有時偏低,因此時常發生浴客與工人爭吵的事。水溫高了,那些怕燙的浴客有意見;水溫低了,那些喜歡熱泡的浴客有意見。有的浴客喜歡池水熱些,有的浴客又喜歡池水溫些,工人也常常為難。
當年,很多老泡澡的人不僅喜歡池裡的水要燙,而且還要「渾」,水面上浮起一層白花花滑膩膩的樣子才喜歡。這樣的池水,渾而不汙不濁,但水面上氤氳著的霧氣和瀰漫著的那股濃濃的源自於人的肌膚深處及骨子裡血液裡的味道,給人一種親近和綿柔的感覺。有一種說法:混堂混堂就要水渾,水渾孵得健康,水清孵得傷身。很多人就喜歡孵在混堂裡,一孵就要半小時,大汗淋漓,如痴如醉,逍遙自在。很多孵混堂的人,都是結伴而來,孵在混堂裡,古往今來說傳奇,天南海北嘎山湖,洗去了身上的汙垢,忘卻了塵世的煩惱,賽過活神仙。孵混堂,孵的就是這種滋味!
資料:松江微歷史
原標題:《記得潔新浴室嗎?這是松江人喜愛的「混堂」》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