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圖片)
近日,廣州市國規委印發《廣州市村莊道路規劃技術指引(試行)》(下稱《指引》),《指引》要求,村莊道路系統應與城市道路體系、公路體系融為一體,合理銜接,同時,村莊道路應合理規劃慢行通道。
●村內道路需方便消防車進出
村莊道路系統由對外道路系統,村內道路系統、田間道路系統和村莊綠道系統統統組成,且應與城市道路體系、公路體系融為一體,合理銜接。按照《指引》要求,村莊的道路面積佔村莊建設用地的比例宜為9 %-16 %,人均道路面積宜為10 m2/人-18 m2/人。
對外聯繫通道應儘量位於村莊邊緣,並與村莊建設用地範圍之間預留發展所需的距離,避免單一的夾道發展模式。
村內道路可結合村莊具有的山林資源、人文資源、田地資源等,合理規劃慢行通道,創造良好的旅遊休閒環境。並增加道路可達性,方便消防車進出。
村莊綠道應做好與公路、城市道路有機銜接,通過綠道經過公路、城市道路兩側設置自行車道和人行道的方式實現綠道與公路、城市道路的銜接;通過客運站、停車場周邊的接駁點與靜態交通銜接。
●村幹路車行道需增加綠道慢行系統
根據《指引》,村莊道路按道路在道路網中的地位、交通功能及對沿線的服務功能,分成村幹路、村支路、巷路、田間道四個等級。
其中,村幹路採用四級公路的設計標準,保證雙向通行的需求,並做好豎向規劃,預留必要的管道位置。路幅寬度採用6.5-8.0m。6.5m為6.0m的雙向車行道,兩側各0.25m的路肩;8.0m為6.0m的雙向車行道,1.5m的人行道,兩側各0.25m的路肩。對於旅遊型村莊、產業型村莊,村幹路的車行道路幅寬度取6.5m-8.0m,並在車行道旁增加1.0-2.0米寬的綠道等作為人行措施處理。
●機動車道雙車道不小於6米
在鄉村道路斷面方面,《指引》指出,村莊道路斷面要素可包含機動車道、人行道、非機動車道、設施帶,具體道路斷面要素應結合道路紅線規劃、交通功能、交通安全和其他方面的要求合理選用。
機動車車道寬度決定於車身寬度,雙車道寬度不應小於6m,單車道寬度不宜小於3.5m。人行道寬度應滿足人行需求,寬度宜大於1.5m。人行道設置形式可為獨立空間或與其它道路要素共板形式,道路寬度緊張的情況下,也可利用排水溝蓋板後的空間。
村莊綠道應突出以人為本,以慢行交通為主,避免與機動車的衝突,充分保障遊客的人身安全,完善綠道的標識系統。
村莊綠道包括自行車道、步行道、無障礙道等非機動車道。《指引》規定,步行道寬度為1.5米,自行車道為1米,無障礙道為2米,綜合慢性道寬度3米。
●巷路鋪裝宜使用青磚卵石
在鋪裝方面,《指引》也做了相關規定,鄉村道路鋪裝遵循「實用、經濟、安全、環保」的原則,充分結合當地的氣候、民族風俗以及自然與人工環境。《指引》指出,村幹路、村支路宜採用瀝青混凝土路面鋪裝,條件不滿足時候可採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巷路鋪裝則宜結合當地特色文化圖案、生活特色等,材料以自然石、青磚、卵石為主,體現鄉土特色並且增強景觀性。
《指引》還提出了生態停車場修建規定。所謂生態停車場,指利用透氣、透水性鋪裝材料鋪設地面,種植果樹、花木、灌木等進行停車分隔,將停車與村莊綠化有機結合,既能滿足停車的功能需求,也能發揮生態綠化作用。
生態停車場應遵循因地制宜原則,利用村內閒散用地、村內綠蔭覆蓋地等零散布置,避免佔用基本農田。
對於旅遊型村莊,可在村口、村公共活動中心等地集中布置大型生態停車場,並完善相應的配套設施,做好對外的交通銜接。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賈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