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鳳凰溝景區,現已成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十佳休閒 農莊、中國2012年度最受歡迎景區、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五星級園區、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全國科普教育基地,也是江西省攝影家協會創作基地、江西省散文學會創作基地、江西省最大最受歡迎的戶外婚紗攝影基地。
南昌鳳凰溝景區擁有茶葉、蠶桑、綠化苗木、果業等成熟生態產業體系,其中生態茶園2150畝,標準化高產示範桑園100畝,生態旅遊果園650畝,生態景觀花卉苗木基地5000畝,水面1000畝。南昌鳳凰溝景區內山清水秀,綠樹成蔭,環境幽靜,空氣清新。
用現代設施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發展農業,融生態農業、觀光農業、設施農業於一體。 一席原城紀,半部南昌史。作為南昌首個融匯百年母城文化脈絡,汲取地道風物、民間技藝,記錄近現代歷史變遷的城市微旅遊文化項目,「原城紀南昌城市文化街區」已經成為遊客打卡地,讓老南昌的文化韻味更加悠遠。
原城紀位於南昌縣銀三角區域的「原城紀南昌城市文化街區」,緊鄰地鐵三號線銀三角北站,北鄰銀富大道和南外環高速,南鄰銀良北路,西鄰銀三角大道,距市中心約15公裡。該項目定位於「江西文化窗口、南昌城市客廳、城市微旅遊目的地」,匯聚地域特色文化,打造沉浸式休閒消費體驗場景。項目匠心復原民國以來南昌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精華,匯集南昌及江西特色的「小吃工坊、主題餐廳、格調休閒、潮流 娛樂、文創美學、親子遊樂、民宿酒店」等豐富業態,創作城市文化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的演藝大秀,通過各種方式挖掘、還原城市記憶,喚起現代都市人的鄉愁,是一站式了解南昌、體驗南昌的最佳之地。
南昌滕王閣與黃鶴樓、嶽陽樓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
中國古典建築的巔峰代表之作,始建於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為唐高祖李淵之子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所創建,為南方現存唯一一座皇家建築。
李元嬰出生於帝王之家,受到宮廷生活薰陶。「工書畫,妙音律,喜蝴蝶,選芳渚遊,乘青雀舸,極亭榭歌舞之盛。」(明陳文燭《重修滕王閣記》)據史書記載,永徽三年(公元652年),李元嬰遷蘇州刺史,調任洪州都督時,從蘇州帶來一班歌舞樂伎,終日在都督府裡盛宴歌舞。後來又臨江建此樓閣為別居,實乃歌舞之地。因李元嬰在貞觀年間曾被封於山東省滕州故為滕王,且於滕州築一閣樓名以「滕王閣」,後滕王李元嬰調任江南洪州,又築豪閣仍冠名「滕王閣」,此閣便是後來人所熟知的滕王閣。
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地處南昌市城市核心中山路商圈,北臨中山路,南接船山路,東至翠花街,毗鄰滕王閣、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連通地鐵1號線萬壽宮站和地鐵3號線八一館站,是由南昌市政公用集團斥資20億元打造的省級重點商旅文項目,項目規劃為開放式商業街區。
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展現江右民系的建築風貌和傳統文化,實現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的復興。
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以打造"南昌城市新名片""城市會客廳""贛鄱文化第一街"為目標,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為宗旨,打造集時尚購物、餐飲娛樂、社交休閒、文化旅遊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街區。
海昏侯國遺址是我國目前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格局最完整的典型漢代列侯國都城聚落遺址。博物館內設有「金色海昏」「書香海昏」「丹漆海昏」「遇見海昏」四個展區,展陳海昏侯國遺址各類出土文物1200餘件。
遺址區由3.6平方公裡的紫金城城址、歷代海昏侯墓園、貴族和平民墓地為核心的一系列重要遺存構成。是我國目前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侯國都城聚落遺址。為研究西漢侯國建城制度、人文歷史、社會經濟等提供了全面的歷史資料,是研究西漢侯國歷史最獨特的大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