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花開時節,臨近五一小長假的你有心嚮往之的旅遊目的地嗎?去登高望遠感受祖國大好河山?還是去網紅打卡地籤到?還是駐足賞花踏遍醉美人間?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城市大家都不陌生,這裡有中國面積最大、水質最好的淡水湖鄱陽湖,最美油菜花之鄉婺源,世界自然遺產三清山,沒錯,它就是富饒之洲——上饒。
上饒,因山鬱珍奇,上乘富饒而得名。古稱饒州,信州,去上饒遊玩人們免不了要去婺源、篁嶺、江嶺和三清山等這些風景名勝打卡。鍾靈毓秀的山川水土自古便孕育了無數賢人名士,也吸引眾多文人墨客紛至沓來。如今歷經千年時光磨礪,深厚的文化內涵成為這座城市更為耀眼的名片,吸引海內外遊客駐足。
上饒地處浙、閩、贛、皖四省交界處,黃山與武夷山在此連接,狹長的山谷是成為吳楚咽喉的天然屏障,曾是貫通閩江、甌江、錢江水系與鄱陽湖、長江的貿易重鎮。
上饒書院起自唐代綿延至清已逾千年,有書院之鄉之稱。因起步早,數量多,影響大而在歷史長河中久負盛名。據載,上饒歷代湧現出有影響力的書院就多達168所,其中以鵝湖書院、信江書院、疊山書院最為著名,在學界領一時風氣之先。正是崇教尚學的風氣歷久未衰,從唐至清,人傑地靈的上饒先後走出宰相數十人,進士和舉人數千人。
南宋朱程理學的集大成者朱熹的故裡便在婺源,他一生頻繁來往於信州、饒州,且常在各大書院講學、著書,也留下了那首傳誦千年的《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同是婺源人的詹天佑,被尊為中國鐵路之父,主持修建中國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創下非凡業績,令世界矚目,讓國人自豪。
上饒的山川秀水不僅養育了富於靈性的上饒人,也讓客居此處的文人志士流連忘返。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北宋名相範仲淹曾貶饒州,在這裡寫下了許多讚美廬山、鄱陽湖風光的詩篇。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遭受彈劾免職,與上饒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在上饒帶湖建「稼軒」新居,度過了閒適的後半生。從「夢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到「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一生留下的六百餘首詞作,近一半都是在上饒寫成。
山為水之脊梁,水為山之筋脈,山水環繞造就了上饒絕佳的自然環境,也造就了上饒人的智慧靈動,如今我們仿佛能在這座城市上空聽到穿越千年的朗朗讀書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