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最新消息,12月8日當天舉行的中國太原煤炭交易大會上,我國煤炭上下遊企業已經籤署了總量達7.4億噸的煤炭訂單,預計最終將籤訂規模超10億噸中長期煤炭合同。考慮到我國已經對澳大利亞煤炭實行進口限制,可以想像,我國企業接下來很可能徹底放棄自澳大利亞購買煤炭。
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11月,我國總共也才進口了將近2.6億噸的煤炭產品(26782.6萬噸),其中,僅11月單月,我國進口煤及褐煤的規模僅達1167.1萬噸,較去年同期暴跌43.8%。11月28日當天,我國還與印尼達成了價值15億美元(折合約98億元人民幣)的動力煤大單。
出於對中國需求的看好,印尼煤炭礦業協會還立下目標,希望在2021年對中國出口2億噸煤炭。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印尼總共才對中國出口了9380萬噸煤炭,同比下降了24%。不過,由於印尼在煤炭領域的競爭對手——澳大利亞目前遭受的困境,預計印尼的業績目標很有可能順利實現。
除了印尼以外,俄羅斯也在加緊行動。據俄羅斯媒體報導,11月中旬,俄羅斯當地有著「資源寶庫」之稱的雅庫特地區宣布,要在接下來5年時間內將煤炭年開採量目標提升至5000萬噸,希望能增加對中國為首的亞洲市場出口。
據澳大利亞媒體報導,11月下旬,總共有超過80艘澳大利亞煤炭船滯留在我國口岸,總價值超11億澳元(折合約53億元人民幣)。其中,截至11月21日的三周時間內,澳大利亞對華市場的煤炭出口規模已經暴跌了96%。
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亞也在試圖為自家煤炭尋找「新買家」。據澳媒報導,澳大利亞曾考慮對印度市場增加煤炭出口。然而,所謂「屋漏偏逢連夜雨」,印度在11月初已經曝出,打算出臺禁止煤炭進口的計劃。這下看來,澳大利亞或將因失去中國買家,付出巨大的經濟代價。
相關報導:
澳葡萄園主喊話澳政府:求求你 跟中國說一句道歉吧
2019年,中國是澳大利亞葡萄酒最大的出口市場,平均每十瓶葡萄酒 就有四瓶銷往中國,中國總體進口的澳洲葡萄酒總量也超過了法國葡萄酒。
而且中國人的出價比其他國家還高,購買的也多是古董級高端產品,但是這一切美好的滋味,酒杯碰酒杯的關係,隨著澳大利亞總理在近日衝上社交媒體,用兇猛的姿態親自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幹仗,即將戛然而止。
2021年之後,中國人也許會忘記澳洲葡萄酒的味道!
英國廣播公司3號報導說,自今年5月以來,澳大利亞向中國出口的大麥、 牛肉 、龍蝦 、銅、 糖、 木材、 煤炭等先後遭遇了貿易阻礙,上一周,中國以非法傾銷為理由向澳洲進口葡萄酒加徵一到2倍的關稅。這些因為兩國政治關係交惡而遭遇的多重貿易摩擦,反映了澳大利亞經濟對中國的依賴。
目前,中國一直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2019年,中澳之間的貿易額相當於澳大利亞和第二第三第四貿易夥伴日美韓三國的總量,近1589億美元,比前一年增長10%。而今年,中國對澳大利亞的進口降幅,超過了其他所有國家,為降幅最大。特別是7月和8月,中澳貿易出現短期急劇下滑。
幾天前,趙立堅轉發漫畫,抨擊澳大利亞軍隊在阿富汗濫殺無辜,而澳大利亞和他的夥伴們卻說,這是來自中國的「強權威脅」,反抗「中國欺凌」的最好辦法,就是需要發動全世界的小夥伴來喝澳洲葡萄酒,當然,他們說全世界的時候,往往是指八國聯軍時期的那幾個「黑道世交」。
他們說喝就喝,來自西方世界19個國家的200名鷹派反華議員,號召他們的同好們在新年假期購買澳洲葡萄酒,還說,喝澳大利亞葡萄酒維護了「自由世界」的價值觀,能抵抗「中國的強權威脅」。
澳大利亞參議員 金伯利肯齊在其中煽動說:這不僅僅是對澳大利亞的攻擊,是對整個自由世界的攻擊,看這一幕幕表演就像看老電影一樣,國民黨反動派自恃有外部「自由世界」的支持,結果最後,仍然被「小米加步槍」的人民軍隊給趕跑了。
在這些反華政客自我安慰、喝得醉嗨的時候,澳大利亞的葡萄酒商欲哭無淚。
由於關稅最高猛增2倍,澳大利亞葡萄酒在中國的價格將是以往的2到3倍,100元一瓶的葡萄酒要賣300,中國消費者不會為此買單。
澳大利亞一共有800多個專供中國出口的葡萄酒商,他們已經在一夜之間失去了最大最富有的市場和未來的長期合作關係,遭遇致命打擊,這些企業面臨關門停產,釀酒葡萄和酒瓶子原料都將滯銷,很快,從中國被退回的葡萄酒回流至本土,澳大利亞本國市場也將面臨糟糕的局面。
「求求你,說一句道歉吧!」「道歉是一個好詞,也許它很難說出口,但是只有道歉才能改變目前的中澳關係走向。」
在澳大利亞葡萄園主近日舉行的一次會議上,葡萄園主奧斯本對本國政府鬥膽說出了心聲。「我們需要踏實工作,需要修正和中國的關係。」
明眼人都看得出,澳大利亞缺乏外交手腕,和最大貿易夥伴中國硬槓,最終會嚴重傷害本國的諸多行業。
英國媒體採訪的澳大利亞研究中澳關係的智庫成員詹姆斯勞倫斯表示:「澳大利亞一直在長時間地批評中國的人權狀況,但是兩國的經貿交流並未受到影響。」
那麼今年為什麼一下子就變了呢?分析人士說,是因為中國的實力變得強大,也是因為澳大利亞對中國的批評和敵對傾向愈來愈不加遮掩,終於在今年越過了邊界。
就在上個月,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列出影響中澳關係的十四宗罪,包括「封禁華為 ,侵犯南海主權,幹涉中國新疆 香港內政,濫打臺灣牌,圍繞新冠疫情製造謠言詆毀中國等等--。其實這份名單並不太長,澳大利亞公開和背後以中國為假想敵在全世界鋪開的反華戰略構想還沒有被全部披露。
近五年來,澳大利亞,這個距離中國最遠的亞太國家,一方面尋求加入美國的安全保護,一邊同中國進行貿易往來,他以為自己可以永遠這樣端起碗來吃飯,放下碗來罵中國。澳大利亞一邊遏制和威脅中國的和平發展,一邊還要繼續維護最大貿易夥伴關係。
中澳之間的政治經濟外交博弈,就像是一場演習一樣,可以給那些起鬨的看客一點教訓,在中澳關係變得極為糟糕低無可低的時候,只有把酒瓶子打翻了,才能告訴對方,中國的底線在哪裡。
圖片來自網絡
中國叫停第6家澳大利亞進口肉商 總經理稱被停5分鐘之前才知情
據海關總署12月7日消息,中國已經自當天起暫停從澳大利亞Meramist公司(Meramist Pty Ltd)進口牛肉。
澳大利亞是中國的主要肉類產品供應國之一。今年早些時候,中國已經暫停從5家澳大利亞牛肉供應商進口產品,此次的Meramist公司是今年第6家被中國叫停進口的澳大利亞肉商。
自今年以來,中國已對多個領域的澳大利亞出口商品有所行動,還依法依規加強了對澳海產品和煤炭的檢查。根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中國自澳大利亞進口同比下降了近5個百分點。對此,澳國內已有一些專家開始擔憂起來。
查看大圖
路透社報導截圖
觀察者網注意到,在海關總署官網的一份《符合評估審查要求的國家或地區輸華肉類產品名單》中,其附件文檔於12月7日作出更新:暫停受理澳大利亞註冊號為3416企業自2020年12月7日起啟運的輸華牛肉產品進口申報。
據路透社、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報導,這家註冊號為3416的牛肉供應商是名為Meramist的澳大利亞公司。
查看大圖
查看大圖
查看大圖
海關總署官網截圖
7日晚間,Meramist公司總經理邁克·伊瑟恩(Mike Eathorne)向ABC透露,自己也是剛剛才收到這一消息的。「我是五分鐘之前才知道的,但我沒有接收到任何理由。」伊瑟恩稱,他無法作進一步置評。
目前,海關總署除對相關附件文檔作出更新之外,並未說明暫停進口Meramist公司牛肉產品的具體原因。不過路透社和ABC不約而同地指出,在此之前,中國今年已經暫停從5家澳大利亞牛肉供應商進口產品,原因則包括檢驗檢疫等問題。
5月12日,中國決定暫停接受4家澳企的牛肉產品進口申報。我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隨後回應稱,中國海關在對進口肉類產品進行查驗時,連續發現澳大利亞個別企業多批次輸華牛肉產品存在違反雙方主管部門共同確定的檢驗檢疫要求的情況,因此採取相關措施,並已通報澳方主管部門。
8月26日,因輸華牛腰脊肉中檢出中澳兩國禁用藥物氯黴素,海關總署暫停了澳大利亞牛肉生產企業JOHN DEE WARWICK PTY LTD(註冊編號為243)對華出口,檢出問題產品被銷毀處理,未予入境。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一段時間以來,無論是涉港涉疆議題、華為5G基建,還是新冠起源陰謀論……澳大利亞鼓吹的「反華歪風」,致使中澳關係「搖搖欲墜」,持續緊張。近期,澳總理莫裡森所炒作出的「漫畫事件」,更令兩國關係「雪上加霜」。
今年以來,除了牛肉產品,中國還對澳大利亞大麥加徵了禁止性關稅,對澳大利亞葡萄酒展開了反傾銷反補貼調查。近期,中國海關還在進口口岸,依法依規對包括澳大利亞龍蝦和煤炭在內的進口產品實施檢驗檢疫以及質量安全檢查和環保項目檢測。
根據海關總署12月7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中國自澳大利亞進口同比下降了4.9%。ABC則指出,澳葡萄酒行業成為了受傷最嚴重的行業之一。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葡萄酒出口市場,約佔澳葡萄酒出口的37%。
11月27日,中國商務部裁定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葡萄酒存在傾銷,決定自後一天起採用「保證金形式對上述產品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其比率將在107.1%至212.1%之間浮動。
正因如此,澳國內已有專家開始擔憂:如果和中國之間爆發全面貿易衝突,那麼這對澳方將遭到「毀滅性打擊」,GDP可能縮水6%,但對於中國來說「就像被蚊子咬了」一般。
12月5日,《澳大利亞人報》發表的一篇題為《總理,你知道自己在對中國做什麼嗎?》的文章指出,與中國在貿易往來上交惡,將對澳大利亞的各個行業造成嚴重損失。
「我們不需要與中國打一場貿易戰,就像我們不需要在頭上鑿個洞一樣,」文章表示,「誰會在這場戰鬥中輸得最慘?顯然不是他們(中國)。」
來源: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