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企將預訂超10億噸煤炭!澳大利亞被徹底「拋棄」?

2020-12-11 和訊網

據新華社最新消息,12月8日當天舉行的中國太原煤炭交易大會上,我國煤炭上下遊企業已經籤署了總量達7.4億噸的煤炭訂單,預計最終將籤訂規模超10億噸中長期煤炭合同。考慮到我國已經對澳大利亞煤炭實行進口限制,可以想像,我國企業接下來很可能徹底放棄自澳大利亞購買煤炭。

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11月,我國總共也才進口了將近2.6億噸的煤炭產品(26782.6萬噸),其中,僅11月單月,我國進口煤及褐煤的規模僅達1167.1萬噸,較去年同期暴跌43.8%。11月28日當天,我國還與印尼達成了價值15億美元(折合約98億元人民幣)的動力煤大單。

出於對中國需求的看好,印尼煤炭礦業協會還立下目標,希望在2021年對中國出口2億噸煤炭。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印尼總共才對中國出口了9380萬噸煤炭,同比下降了24%。不過,由於印尼在煤炭領域的競爭對手——澳大利亞目前遭受的困境,預計印尼的業績目標很有可能順利實現。

除了印尼以外,俄羅斯也在加緊行動。據俄羅斯媒體報導,11月中旬,俄羅斯當地有著「資源寶庫」之稱的雅庫特地區宣布,要在接下來5年時間內將煤炭年開採量目標提升至5000萬噸,希望能增加對中國為首的亞洲市場出口。

據澳大利亞媒體報導,11月下旬,總共有超過80艘澳大利亞煤炭船滯留在我國口岸,總價值超11億澳元(折合約53億元人民幣)。其中,截至11月21日的三周時間內,澳大利亞對華市場的煤炭出口規模已經暴跌了96%。

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亞也在試圖為自家煤炭尋找「新買家」。據澳媒報導,澳大利亞曾考慮對印度市場增加煤炭出口。然而,所謂「屋漏偏逢連夜雨」,印度在11月初已經曝出,打算出臺禁止煤炭進口的計劃。這下看來,澳大利亞或將因失去中國買家,付出巨大的經濟代價。

相關報導:

澳葡萄園主喊話澳政府:求求你 跟中國說一句道歉吧

2019年,中國是澳大利亞葡萄酒最大的出口市場,平均每十瓶葡萄酒 就有四瓶銷往中國,中國總體進口的澳洲葡萄酒總量也超過了法國葡萄酒。

而且中國人的出價比其他國家還高,購買的也多是古董級高端產品,但是這一切美好的滋味,酒杯碰酒杯的關係,隨著澳大利亞總理在近日衝上社交媒體,用兇猛的姿態親自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幹仗,即將戛然而止。

2021年之後,中國人也許會忘記澳洲葡萄酒的味道!

英國廣播公司3號報導說,自今年5月以來,澳大利亞向中國出口的大麥、 牛肉 、龍蝦 、銅、 糖、 木材、 煤炭等先後遭遇了貿易阻礙,上一周,中國以非法傾銷為理由向澳洲進口葡萄酒加徵一到2倍的關稅。這些因為兩國政治關係交惡而遭遇的多重貿易摩擦,反映了澳大利亞經濟對中國的依賴。

目前,中國一直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2019年,中澳之間的貿易額相當於澳大利亞和第二第三第四貿易夥伴日美韓三國的總量,近1589億美元,比前一年增長10%。而今年,中國對澳大利亞的進口降幅,超過了其他所有國家,為降幅最大。特別是7月和8月,中澳貿易出現短期急劇下滑。

幾天前,趙立堅轉發漫畫,抨擊澳大利亞軍隊在阿富汗濫殺無辜,而澳大利亞和他的夥伴們卻說,這是來自中國的「強權威脅」,反抗「中國欺凌」的最好辦法,就是需要發動全世界的小夥伴來喝澳洲葡萄酒,當然,他們說全世界的時候,往往是指八國聯軍時期的那幾個「黑道世交」。

他們說喝就喝,來自西方世界19個國家的200名鷹派反華議員,號召他們的同好們在新年假期購買澳洲葡萄酒,還說,喝澳大利亞葡萄酒維護了「自由世界」的價值觀,能抵抗「中國的強權威脅」。

澳大利亞參議員 金伯利肯齊在其中煽動說:這不僅僅是對澳大利亞的攻擊,是對整個自由世界的攻擊,看這一幕幕表演就像看老電影一樣,國民黨反動派自恃有外部「自由世界」的支持,結果最後,仍然被「小米加步槍」的人民軍隊給趕跑了。

在這些反華政客自我安慰、喝得醉嗨的時候,澳大利亞的葡萄酒商欲哭無淚。

由於關稅最高猛增2倍,澳大利亞葡萄酒在中國的價格將是以往的2到3倍,100元一瓶的葡萄酒要賣300,中國消費者不會為此買單。

澳大利亞一共有800多個專供中國出口的葡萄酒商,他們已經在一夜之間失去了最大最富有的市場和未來的長期合作關係,遭遇致命打擊,這些企業面臨關門停產,釀酒葡萄和酒瓶子原料都將滯銷,很快,從中國被退回的葡萄酒回流至本土,澳大利亞本國市場也將面臨糟糕的局面。

「求求你,說一句道歉吧!」「道歉是一個好詞,也許它很難說出口,但是只有道歉才能改變目前的中澳關係走向。」

在澳大利亞葡萄園主近日舉行的一次會議上,葡萄園主奧斯本對本國政府鬥膽說出了心聲。「我們需要踏實工作,需要修正和中國的關係。」

明眼人都看得出,澳大利亞缺乏外交手腕,和最大貿易夥伴中國硬槓,最終會嚴重傷害本國的諸多行業。

英國媒體採訪的澳大利亞研究中澳關係的智庫成員詹姆斯勞倫斯表示:「澳大利亞一直在長時間地批評中國的人權狀況,但是兩國的經貿交流並未受到影響。」

那麼今年為什麼一下子就變了呢?分析人士說,是因為中國的實力變得強大,也是因為澳大利亞對中國的批評和敵對傾向愈來愈不加遮掩,終於在今年越過了邊界。

就在上個月,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列出影響中澳關係的十四宗罪,包括「封禁華為 ,侵犯南海主權,幹涉中國新疆 香港內政,濫打臺灣牌,圍繞新冠疫情製造謠言詆毀中國等等--。其實這份名單並不太長,澳大利亞公開和背後以中國為假想敵在全世界鋪開的反華戰略構想還沒有被全部披露。

近五年來,澳大利亞,這個距離中國最遠的亞太國家,一方面尋求加入美國的安全保護,一邊同中國進行貿易往來,他以為自己可以永遠這樣端起碗來吃飯,放下碗來罵中國。澳大利亞一邊遏制和威脅中國的和平發展,一邊還要繼續維護最大貿易夥伴關係。

中澳之間的政治經濟外交博弈,就像是一場演習一樣,可以給那些起鬨的看客一點教訓,在中澳關係變得極為糟糕低無可低的時候,只有把酒瓶子打翻了,才能告訴對方,中國的底線在哪裡。

圖片來自網絡

中國叫停第6家澳大利亞進口肉商 總經理稱被停5分鐘之前才知情

據海關總署12月7日消息,中國已經自當天起暫停從澳大利亞Meramist公司(Meramist Pty Ltd)進口牛肉。

澳大利亞是中國的主要肉類產品供應國之一。今年早些時候,中國已經暫停從5家澳大利亞牛肉供應商進口產品,此次的Meramist公司是今年第6家被中國叫停進口的澳大利亞肉商。

自今年以來,中國已對多個領域的澳大利亞出口商品有所行動,還依法依規加強了對澳海產品和煤炭的檢查。根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中國自澳大利亞進口同比下降了近5個百分點。對此,澳國內已有一些專家開始擔憂起來。

查看大圖

路透社報導截圖

觀察者網注意到,在海關總署官網的一份《符合評估審查要求的國家或地區輸華肉類產品名單》中,其附件文檔於12月7日作出更新:暫停受理澳大利亞註冊號為3416企業自2020年12月7日起啟運的輸華牛肉產品進口申報。

據路透社、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報導,這家註冊號為3416的牛肉供應商是名為Meramist的澳大利亞公司。

查看大圖

查看大圖

查看大圖

海關總署官網截圖

7日晚間,Meramist公司總經理邁克·伊瑟恩(Mike Eathorne)向ABC透露,自己也是剛剛才收到這一消息的。「我是五分鐘之前才知道的,但我沒有接收到任何理由。」伊瑟恩稱,他無法作進一步置評。

目前,海關總署除對相關附件文檔作出更新之外,並未說明暫停進口Meramist公司牛肉產品的具體原因。不過路透社和ABC不約而同地指出,在此之前,中國今年已經暫停從5家澳大利亞牛肉供應商進口產品,原因則包括檢驗檢疫等問題。

5月12日,中國決定暫停接受4家澳企的牛肉產品進口申報。我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隨後回應稱,中國海關在對進口肉類產品進行查驗時,連續發現澳大利亞個別企業多批次輸華牛肉產品存在違反雙方主管部門共同確定的檢驗檢疫要求的情況,因此採取相關措施,並已通報澳方主管部門。

8月26日,因輸華牛腰脊肉中檢出中澳兩國禁用藥物氯黴素,海關總署暫停了澳大利亞牛肉生產企業JOHN DEE WARWICK PTY LTD(註冊編號為243)對華出口,檢出問題產品被銷毀處理,未予入境。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一段時間以來,無論是涉港涉疆議題、華為5G基建,還是新冠起源陰謀論……澳大利亞鼓吹的「反華歪風」,致使中澳關係「搖搖欲墜」,持續緊張。近期,澳總理莫裡森所炒作出的「漫畫事件」,更令兩國關係「雪上加霜」。

今年以來,除了牛肉產品,中國還對澳大利亞大麥加徵了禁止性關稅,對澳大利亞葡萄酒展開了反傾銷反補貼調查。近期,中國海關還在進口口岸,依法依規對包括澳大利亞龍蝦和煤炭在內的進口產品實施檢驗檢疫以及質量安全檢查和環保項目檢測。

根據海關總署12月7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中國自澳大利亞進口同比下降了4.9%。ABC則指出,澳葡萄酒行業成為了受傷最嚴重的行業之一。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葡萄酒出口市場,約佔澳葡萄酒出口的37%。

11月27日,中國商務部裁定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葡萄酒存在傾銷,決定自後一天起採用「保證金形式對上述產品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其比率將在107.1%至212.1%之間浮動。

正因如此,澳國內已有專家開始擔憂:如果和中國之間爆發全面貿易衝突,那麼這對澳方將遭到「毀滅性打擊」,GDP可能縮水6%,但對於中國來說「就像被蚊子咬了」一般。

12月5日,《澳大利亞人報》發表的一篇題為《總理,你知道自己在對中國做什麼嗎?》的文章指出,與中國在貿易往來上交惡,將對澳大利亞的各個行業造成嚴重損失。

「我們不需要與中國打一場貿易戰,就像我們不需要在頭上鑿個洞一樣,」文章表示,「誰會在這場戰鬥中輸得最慘?顯然不是他們(中國)。」

來源:觀察者網

相關焦點

  • 中企將預訂超10億噸煤炭!澳大利亞終究自食惡果,莫裡森麻煩大了
    7億多噸,訂單還在增加,估計最後中企將預訂超10億噸煤炭,而且這些煤炭合同都是中長期的。原來有不少國家都準備好了迎接這個大蛋糕,至少印度尼西亞和俄羅斯都在發力,印尼煤炭礦業協會還給自己定下了向中國出口2億噸煤炭的未來目標。 實際上印尼向中國出口煤炭的數量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不少,才出口了9000多萬噸煤炭,這一次澳大利亞的退出給印度尼西亞創造出口增量的機會。
  • 中方預訂煤炭10億噸,近100億大單給了印尼,澳大利亞被徹底放棄
    在與澳大利亞的貿易摩擦中,我國提高了對澳出口煤炭的檢測標準,收緊了這個煤炭進口渠道。到11月下旬,一共有超過80艘澳大利亞煤炭船滯留在我國多個港口,總價值超50億人民幣。在這樣的背景下,澳對華煤炭出口一下子暴跌了96%。
  • 澳大利亞徹底「煤」戲?中國籤署10億噸訂單,澳媒:沒有本國名字
    在12月8日當天舉行的中國太原煤炭交易大會上,中國同各國煤炭供應商籤署了大量的採購訂單,預計最終採購規模將達到10億噸,由於中國已經對澳煤炭進口做出了限制,這次訂單裡顯然不會有澳大利亞的名字。按照路透社的報導,煤炭交易大會負責人當天也發表了講話,他表示受新冠疫情的影響,中國上半年的煤炭需求量出現了暴跌,但是隨著下半年中國經濟復甦,煤炭進口規模將重回往年水平。
  • 澳大利亞徹底「沒」戲?中國籤署10億噸訂單,澳媒:沒有我們名字
    但是有些國家往往是與我們想法不同的,明明可以互利共贏,他們卻非要將這和諧的局面給打破,今天我們要看的就是如此,澳大利亞徹底「沒」戲?中國籤署10億噸訂單,澳媒:沒有我們名字。中國一直是澳大利亞煤炭最重要的買家之一,依靠煤炭出口,澳大利亞一年獲取的經濟利益就可達660億澳元,中國作為高速發展中的國家,對於煤炭的需求非常之高,拓寬中國市場之後,澳大利亞無疑將從中獲得更多的利益,也能讓他們在未來可能的危機中擁有更多的資本。但是這個國家真的是不知道珍惜機會,這樣的大客戶在眼前,你們究竟還要怎樣呢,還不抓緊機會。
  • 澳大利亞將被取代?我國與印尼籤署96億煤炭大單,澳大利亞慌了!
    在11月27日我國宣布和印尼籤署價值96億元的煤炭供應大大單,此舉無疑是打到了澳大利亞的「七寸」,我國一套組合拳出手徹底把澳大利亞給打痛了。澳大利亞先放在一邊,我們來到與我國籤署煤炭協議的印尼看看。印尼全稱印度尼西亞共和國,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國,約有2.62億人,國土面積雖然為191.35萬平方公裡,但是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
  • 董登新:中國鋼鐵打造10億噸神話
    2020年,中國粗鋼產量將首次突破10億噸「天量」大關,這將分別相當於美國和日本粗鋼產量的11倍和10倍!這在70年前是不可思議的!請問各位鋼企老總:中國鋼鐵產能擴張,還有盡頭嗎?  1950年,志願軍入朝作戰,當時毛澤東幽默地說:美軍鋼多氣少,我軍氣多鋼少!那一年,美國鋼鐵產量8785萬噸,是中國的142倍。
  • 澳大利亞政客威脅承認臺灣、撕毀中澳地方協議,博弈結果今如何?
    這是澳大利亞政客最新惡化中澳關係的行為。事實上,由於澳大利亞積極充當美國遏制中國的急先鋒,這個僅僅只有5萬多軍隊的國家,出口的34%銷往中國,每年中國留學生繳納的學費高達200億澳元(1澳元=4.4721人民幣),竟然成為圍堵中國的「主力軍」,動輒和美軍到我南海附近進行軍演,成為美印日澳四國「亞洲小北約」中嗓門最大的國家,而且基本上是口無遮攔。
  • 中國轉向印尼加購煤炭?關鍵時刻,澳大利亞巨頭找來中企合作
    作為對外煤礦出口的大國,澳大利亞很顯然是不想看到這樣情況發生的,因此澳洲方面希望在保住基本產能的情況下,能夠儘可能地加大對華的煤炭出口。但是現實的情況是,澳洲在進入五月以來,無論是煤炭生產還是煤炭運輸都出現了明顯的下滑。
  • 中國或停止進口澳大利亞煤炭,礦業、焦化減排...
    同時,有消息稱中國停止澳大利亞進口動力煤和煉焦煤,若該消息屬實,原料支撐將繼續走強。目前市場成交尚可,低價資源上調10-30,預計短期鋼價仍有小幅上漲空間。 4、全國鐵路10月上旬發送煤炭5031萬噸 從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獲悉,10月上旬,鐵路部門加強煤炭運輸組織,用好主要煤炭運輸通道,大力開行萬噸重載列車,完成煤炭發送量5031萬噸,同比增加92萬噸,煤炭日均裝車7.2萬車,同比增加917車,較9月日均裝車增加841車,全國主要港口、電廠存煤穩中有增
  • 澳大利亞人突然迷之自信,中國人買不到煤炭,將在寒風中艱難過冬
    據北京周報報導,澳大利亞天空電視臺的主持人史密斯在節目中聲稱,中國因為停止進口澳大利亞的煤炭導致出現電荒,將在寒風中艱難過冬。此外,他還毫不客氣地聲稱:這就是代價! 首先我們承認,中國此前部分地區的確出現了停電,但這和澳大利亞煤炭卻沒有一點關係。
  • 中煤將整合11家涉煤央企煤炭資產?一個4億噸「巨無霸」要來了?
    從《意見》可以看出國家煤企重組思路,橫向整合煤炭資產和縱向整合煤炭產業鏈,無論哪種思路,使煤炭企業平均規模擴大、產業格局優化是目的。至於整合的具體目標,國家「十三五」規劃給出的答案是,「十三五」期間,國家將著力打造2家至3家4億噸級特大煤炭企業集團。
  • 澳大利亞煤炭出口七月份創紀錄
    中化新網訊    據報導,澳大利亞煤炭出口七月份創造了一個新的記錄,大約是2490萬噸。這個結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國煤炭進口需求量的增加。    截止七月份,該國2009年的出口總量達到了1.51億噸,而去年同期為1.47億噸。
  • 繼「離石區」之後,呂梁或將迎來新轄區,坐擁10億噸煤炭資源
    自從2003年呂梁地區「撤地設市」之後,呂梁市的經濟發展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在將來呂梁還將迎來很多大型的交通基建項目,助力呂梁經濟轉型和發展。呂梁境內埋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種類超過了40種,尤其是煤炭的儲量異常多,且分布廣,開採價值相當大。其實這就是呂梁當年「撤地設市」的重要原因之一。太中銀鐵路穿過呂梁全境,可通往太原、北京等地。
  • 在華市場被美搶佔後,澳大利亞幡然醒悟,首創法案對美企徵收費用
    12月8日,針對外國在澳網際網路巨頭,澳大利亞政府推出了徵收新聞內容使用費的法案。一旦該法案順利通過並實施,那麼澳大利亞將開創本國政府對外來網際網路巨頭徵收新聞內容使用費的先河。澳大利亞財政部部長弗呂登貝格表示,此舉意在保護澳大利亞的媒體版圖不受外企侵害。
  • 2020年1-10月印尼煤炭出口3.29億噸 同比下降14.1%
    1-10月,印尼煤炭出口累計3.293億噸,同比減少5390萬噸,下降14.1%。距離完成印尼政府設定的全年出口4億噸目標還差7070萬噸,若要實現目標,這就要求在剩下的11、12月兩個月份每月平均出口3530萬噸,去年11-12月份月均出口3790萬噸,而今年的1-10月份月均出口只有3290萬噸,所以要實現全年的煤炭出口目標,任務還十分艱巨。
  • 明年中國鐵礦石需求仍將強勁
    今年來中國對澳大利亞個別產品啟動貿易調查或加強監管,部分澳大利亞產品對中國出口減少。有項產品,中國從澳大利亞進口需求仍旺盛,那就是給澳大利亞帶來巨大外貿收益的鐵礦石。2019年全年中國進口鐵礦10.38億噸,其中來自澳大利亞的有6.6億噸;2020年1月至10月進口鐵礦總計9.75萬噸,其中來自澳的佔比62%。
  • 澳大利亞擔心的事發生:3大賺錢生意正被「接盤」!損失至少864億
    截至目前,有6家澳大利亞牛肉廠商被暫停對華出口,其他國家則加大了搶佔澳洲牛肉市場的力度。據報導,在11月,即使需要隔離14天,阿根廷牛肉協會仍然派團隊來參加中國的進口博覽會,與中國買家溝通進一步合作;另一大牛肉供應國——烏拉圭也加強了對華合作,其企業在12月10日與中企籤署了5萬頭活牛的供應合同。
  • 2021年中國將會從印尼購買2億噸煤炭?
    根據CNBC印尼報導,印尼煤炭開採協會(APBI)昨天(星期三,2020年11月25日)剛剛與中國煤炭運輸和分配協會(CCTDA)籤署了一項合作協議,以增加向中國的煤炭出口。
  • 美媒:中國對澳大利亞煤炭關門 澳洲第二大煤炭出口市場消失
    對於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出口國澳大利亞來說,中國的決定是一記沉重打擊,將導致澳大利亞的第二大煤炭市場消失。許多國家現在都已在重新思考它們對這種骯髒化石燃料的依賴,煤炭的使用加速了氣候變化帶來的破壞。無論什麼原因,對這個200多年來一直將本國命運與煤炭綁在一起的國家來說,中國決定的影響都將是深遠的。
  • 統計局:1-11月進口煤炭2.6億噸 同比下降10.8%
    11月份,生產原煤3.5億噸,同比增長1.5%,增速比上月加快0.1個百分點;日產1158萬噸,環比增加72萬噸。1—11月份,生產原煤34.8億噸,同比增長0.4%。煤炭進口降幅有所收窄。11月份,進口煤炭1167萬噸,環比減少206萬噸,同比下降43.8%,降幅收窄2.5個百分點。1—11月份,進口煤炭2.6億噸,同比下降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