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化事業進一步繁榮發展的關鍵期,廣州文化強市建設即將迎來未來5年至15年的發展新格局。
廣州市「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日前全文公布,提出「著力實施文化強市戰略,打造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城市範例」的總體目標,並分別就精神文明建設、文化品牌塑造、公共服務體系、文化產業培育四大領域作出具體部署,描繪出文化強市的四大「路線圖」。
規劃建議指出,廣州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繁榮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全面打響紅色文化、嶺南文化、海絲文化、創新文化「四大文化品牌」,引進世界500強文化類企業地區總部及研發基地,塑造與經濟實力相匹配的文化優勢。
文明程度提升:全國媒體重鎮、華南學術中心再譜新章
城市文明程度是一個多維指標,需要從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範全方位籌謀,才能答好這張新時代的考卷。
深入實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播工程,被視為精神文明建設領域的基石,要在此基礎上完善多層級學習、全覆蓋宣講、大眾化闡釋的理論武裝體系。將思政課建成學生終身受益的「金課」,是廣州教育界立德樹人的新手段。規劃建議要求深化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開展以勞動創造幸福為主題的宣傳教育,通過學習、宣傳形成社會共識,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時代新人。
廣州市從化區西和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設的思政課
迎接建黨一百周年之際,如何以此為焦點,探索重大歷史節點的系列主題活動新做法,弘揚黨和人民在各個歷史時期奮鬥中形成的偉大精神,推進公民道德建設走深走實,是下一個五年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質的關鍵課題。
四度蟬聯全國文明城市,廣州立足在深化全域文明創建的新起點上。規劃建議提出,首先要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加強網絡文明建設和網絡空間治理,同時弘揚誠信文化,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5個廣州人,1個志願者」是一段廣式公益佳話,建設「志願之城」也就成了一個理所當然的更高目標。
作為多年來備受全國矚目的媒體重鎮、華南學術中心,廣州定下了再譜新章的基調: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加強融媒體中心建設,強化正面宣傳和輿論引導,建強用好學習強國廣州平臺;發展壯大新型智庫,擦亮廣州學術品牌。
文化品牌塑造:打響「四大文化品牌」,發布「廣州國際城市創新指數」
廣州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在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土壤中,培植出影響力更強的城市文化品牌至為關鍵。
紅色文化、嶺南文化、海絲文化、創新文化,被定位為廣州「四大文化品牌」,在文化強市戰略中居重要地位。打響「四大文化品牌」,目的是以紅色文化塑造時代之魂,以嶺南文化匯聚灣區同心,以海絲文化增強開放優勢,以創新文化激發城市活力。
規劃建議為此擬定三條路徑:一是建設廣州紅色文化傳承弘揚示範區,以中共三大、農民運動講習所、廣州起義等為重點加強紅色文化理論研究和文藝創作,擦亮英雄城市名片;二是發掘用好越秀區眾多紅色文化史跡,融合紅色文化、嶺南文化、商貿旅遊、科教文體、創新創意資源和現代元素,在全市連片規劃、分片打造一批「紅色+」融合發展示範區;三是建設廣州嶺南文化中心區,放大永慶坊改造效應,推進恩寧路、沙河片區、沙灣古鎮、黃埔古港古村、長洲島、沙面等重點歷史文化片區品質提升,繁榮發展粵劇、嶺南畫派、廣東音樂和「三雕一彩一繡」,傳承創新「迎春花市」「國際龍舟邀請賽」等特色大型文化節慶活動和藝術盛會。
「西關小姐」化身舞蹈家,在永慶坊的鄉愁廣場表演。
身處廣府文化中心,攜兄弟城市光大傳統文化責無旁貸。廣州將西向聯手佛山,共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示範區,南向聯合港澳,開展海絲保護和申遺工作,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多元文化交流創新示範區。
扼珠江要津,廣州將率先做好珠江口海防遺址活化利用的大文章,最終目標是構建起「一廊八區」文化空間格局——即結合自然格局與歷史文化資源布局,以珠江為城市文化綜合承載的空間廊道,實現「文化珠江再造計劃」。
為塑造創新城市形象,「廣州國際城市創新指數」發布正式提上「十四五」時期規劃日程。未來,以培育發展創新文化、尊重自由探索和首創精神為引領,新時代的廣州創新創造創業故事有望翻開更精彩的篇章。
公共服務體系:建「圖書館之城」「博物館之城」「國際體育名城」
文化豐茂,最大的受益者是普羅大眾。公共文化服務成色幾何,最終還要由廣大市民驗收。
規劃建議明確要構建高品質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以「區域文化中心服務功能」成為廣州發力支點,輻射粵港澳大灣區,全面繁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哲學社會科學事業。通過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進文化基礎設施均衡布局、優質服務,建好用好全市公共文化服務雲平臺。推進廣東美術館、文學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三館合一」項目建設,建成廣州文化館、美術館、科學館、博物館、海事博物館、華僑博物館、廣州粵劇院,加快建設灣區音樂博物館、中國近代史博物館新館,建成「圖書館之城」和「博物館之城」。
南沙新圖書館正式開館試運行。
曾幾何時,「滿城星星,沒有月亮」被用來形容廣州的文藝狀況。近年來,隨著廣州城市吸引力的不斷提升,文化的面貌愈加多彩,大作頻出,最近的例子莫過於第33屆金雞獎中一舉包攬「最佳紀錄/科教片」、「最佳兒童片」,以及「最佳戲曲片」提名表彰。瞄準下一個五年,「文藝高峰攀登行動」是廣州提出的新思路。規劃建議為此提出,要完善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導激勵機制,推出一批文藝精品力作、造就一批名家大師。
隨著國家級體育訓練基地體系的逐步完善,擁有風靡海內外足球名片的廣州立志繼續做強體育產業,建設「國際體育名城」,並藉助創建國家級「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等一系列動作,強健市民體魄、賦予城市活力。
文化產業搶佔高地:引進世界500強,培育「小巨人」企業群
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促進文化資源要素科學配置、有序流動,是廣州文化產業佔據發展新高地的未來路向。
建設文化體制改革創新試驗區,是激活文化產業發展動能的關鍵一招。規劃建議透露,廣州將加快國有文化企事業單位和行業組織改革,推進市屬國有文化企業股份制改造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創新文化發展投融資機制,成立「廣州文化發展集團」。落實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空間規劃,實施「文化產業百園提質工程」。
旅遊會展等廣州傳統優勢產業,「十四五」時期將得到進一步支持,以期取得新突破。新數字家庭行動、數字文化產業等潛力領域則被提上更重要位置。規劃建議明確要加大文化產業的集聚力度,建設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通過做強天河區國家文化出口基地,爭取省支持創建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範區,廣州文化產業交易會也有望建成國家級平臺。
規劃建議中尤其引人矚目的是,廣州提出了「引進世界500強文化類企業地區總部及研發基地,培育專精特新文化創意『小巨人』企業群」的重要動向。
全球文化裝備製造中心、動漫遊戲產業之都、電競產業中心、創意城市網絡設計之都......在攀登文化產業新高地的徵途上,廣州展現萬丈雄心。
廣州「十四五」規劃建議原文請戳:
中共廣州市委關於制定廣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何道嵐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喬軍偉 廖雪明 蘇俊傑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