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最大的糧食企業,中糧集團每走一步都與中國的糧食安全掛鈎。
早報記者 歐昌梅
版圖不斷擴大的中糧集團近來「緋聞」不斷。
華爾街日報1月14日援引知情人士報導稱,中糧集團已經出價,擬收購荷蘭糧食貿易商Nidera的少數股權。中糧集團上個月向Nidera發出了有約束力出價,擬收購的部分股權價值約2.5億美元。不過,交易條款仍在討論之中。
此前,國內一家專業財經媒體報導稱,中糧集團目前正在與國內排名第二的肉製品企業金鑼集團開展密切接觸,商談收購一事。該報導指雙方已經開展初步接洽,中糧集團也正在進行盡職調查。
對於中糧集團收購金鑼一事,中糧集團公共關係部人士對早報記者表示「無此事。」而對於入股Nidera,該人士則稱「無此消息可發布。」但他進一步表示,「中糧走出去,保障糧食安全,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呼應糧食安全戰略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 Nidera成立於上世紀20年代,名字取自早期與其進行貿易的幾個國家的首字母:荷蘭、東印度群島、德國、英國、俄羅斯和阿根廷。該公司在20個國家擁有約3800名員工。報導稱,中糧集團入股Nidera是中國這一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收購海外資產以確保糧食安全的最新舉措,入股Nidera可令中糧業務面向拉丁美洲的糧食主產區。
作為中國最大的糧食企業,毫無疑問,中糧集團每走一步都與中國的糧食安全掛鈎。
華彩諮詢總裁白萬綱認為,中糧集團肩負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其走出國門,是對國家糧食安全的呼應。同時,當下中國和美國存在尖銳的貿易衝突,而歐洲正處在經濟相對低迷時期,一些傳統產業的價值被低估,所以這場併購如果能發生,是合乎邏輯的。
中華糧網分析師張智先分析稱,這幾年,國內一直在提培養大型糧商走出去,但實質性動作並不多,中糧集團此前的收購更多的是在國內。此次入股荷蘭糧商如果消息屬實,也算是邁出一步。
白萬綱認為,中糧集團入股Nidera可能意不在此,包括荷蘭的乳業資源、具有獨特地位的鹿特丹港等在內,都可能是中糧集團關注的資源。
「如果說寧高寧(中糧集團董事長)在國內打造全產業鏈,那麼走出國門則是中糧集團全產業鏈的2.0版。」白萬綱認為,中糧集團走出去也呼應了國資國企改革,國企不再躲在國內和民企爭利,而是到國際上拓展市場空間。
張智先稱,中國糧食產業市場化的過程中,中糧集團確實學到了很多,不管是管理方式,還是資本運作,逐漸成熟起來,有能夠走出去的基礎。
正因為肩負著獨特的任務,中糧的收購也走得小心翼翼。
華爾街日報稱,中糧集團雖然是中國最大的國有糧食企業,但通常避免進行數十億美元的大宗海外收購交易,而是傾向於收購小規模資產。2011年中糧集團以1.36億澳大利亞元(約1.23億美元)收購了澳大利亞糖業公司Tully Sugar。中糧還收購了智利和法國的酒莊。
眼下,中糧集團正一步步為布局全球糧食市場做準備。
2013年12月30日,中糧集團將併入不久的華糧集團與旗下中糧糧油合併,成立中糧貿易公司。按照中糧糧油一位高管的說法,中糧貿易公司正是要爭做一流的糧商和糧食貿易物流企業。
全球涉農併購潮起
目前,全球糧食貿易主要由「ABCD」四大糧商(ADM、美國邦吉、美國嘉吉和法國路易達孚)以及全球商品交易商瑞士嘉能可公司和日本丸紅公司控制。四大糧商在全球市場的布局都已相當成熟,且產業鏈也較齊全。
就在中糧集團努力走出國門的同時,跨國糧商們仍在深耕全球市場。
2013年4月24日,中國商務部宣布,有條件批准日本第五大貿易商社丸紅株式會社以56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穀物交易商高鴻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英國金融時報1月13日的報導稱,總部位於美國的農產品貿易巨頭嘉吉已斥資2億美元入股烏克蘭最大的農業綜合控股企業UkrLand Farming,可獲得後者5%的股份。消息人士稱,該交易將讓嘉吉和UkrLand Farming聯手發展未來對中國和其他增長中市場的穀物出口。
UkrLand Farming由烏克蘭億萬富翁奧列戈·巴赫馬久科(Oleg Bakhmatyuk)創立,他還擁有全球第二大雞蛋生產企業Avangardco。
在英國金融時報2013年11月的一則報導中,巴赫馬久科稱,過去一年半裡,他有約一半時間待在亞洲。他已與多家農業巨頭就出口和投資事宜進行了談判,例如中糧集團、中國私營飼料和肉製品綜合企業新希望以及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淡馬錫。
張智先說,涉農跨國併購有階段性特點,涉及中國的涉農、涉糧併購近兩年不少,在海外投資收益較高的農業也正是中國的一項戰略。
對於中糧集團而言,張智先認為,全球農業市場巨大,細分市場也很多,市場空間不是問題,主要問題是找準自己的定位,「在哪一個市場、哪一塊走出去。」
白萬綱認為,全球四大糧商的全球產業鏈運作擠壓了中糧集團的全國產業鏈運作,未來,中糧集團的布局方向應是「薄荷四國」(墨西哥、印度尼西亞、土耳其、奈及利亞)、「金磚五國」或「新鑽十一國」等國家,這些國家本身具有強勁的消費需求,併購下來的糧食企業或農業企業不會成為負擔。